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s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躅(zhí)      立(chù)         书(jǐ)           尊降贵(yū)

       B.养(quān)    挛(jìng)         弱(chán)        天大谎 (mí)

       C.颠(zhì)     连(lěi)           箭(zú)           听天籁(dì)

       D.寒(jìn)      笨(zhuō)         角(jǐ)            黑黪黪(cǎn)

 


 [s1]1.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s1] 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盘跚   戛然   临摩   震耳欲聋      B.蒙眬   震撼   蕴藉   销声匿迹

       C.绶带   宿愿   隽永   克勤克简      D.暮蔼   攒钱   廖廓    黑魆魆

 


 [s1]2.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s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困境中,人和羊的相濡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了新的高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

       B.中国古代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十分佩服。

       C.鲁迅先生对阿Q的描写穷形尽相,得力于写作的技巧,和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美国MBA火箭队取得了联赛中连胜22场的佳绩,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队只能望其项背

 


 [s1]3.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s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著名清代诗人袁枚来岳麓山游赏,据唐人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爱枫亭”之名改成了“爱晚亭”。

       B.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对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现代和古代,最大的差别恐怕就是随交通进步而导致的时空观念的变化,交通进步不但改写了人类历史,而且影响了战争胜负。

 

 

 

 


 [s1]4.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s1] 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小说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高尔基,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母亲》等。

       B.1982年,巴西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长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

       C.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课文《在桥边》就是一个典型的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D.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很难分辨,所以,艺术的真实其实就等于生活的真实。

 


 [s1]5.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s1] 仿照下面这个赞颂“无名英雄”的比喻句,再续写两句。

       你不是金秋的硕果,而是果树下的一方泥土;

       你不是                      ;而是                         

       你不是                      ;而是                         

 


 [s1]6.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s1] 概述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杨朔的散文好就好在他真诚地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拥抱现实,感悟人生,又是那样如诗如画,达到很高的境界,所以才在读者中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经久不衰,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杨朔把蜂房说成“养蜂大厦”,把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困难时期的情形,说成是社会主义祖国“最新最美的画卷”。无怪有人说,对当时严重的“左”的错误,一些握笔者也应负有一定责任。

 

 

 


 [s1]7.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5题。

古九谷瓷瓶

[日本]井上靖著 何少贤译

       桑木大二郎在能登半岛W镇看到一只古九谷小瓷瓶(指日本石川县南部九谷产的古瓷器——译者),还附有鉴定标志,证明是宽文(1661—1672)年代的珍品。这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大二郎结婚还只有两三年光景,现在大女儿已经上中学了。他是因公司里的事,出差到W镇的。这是个渔镇,全镇弥漫着鱼腥味儿。他在一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洁的橱窗里发现这只红花小瓷瓶时,异常惊奇,心想要是能亲手托着欣赏一下,那该有多美呀!

       一问价钱,回答是500元。

       “500元!”

       对于月薪只有70元的他来说,价钱实在太高了。

       “要是200元么,倒还可以……”

       “别开玩笑。在古九谷瓷器中,它也算是最古老的了,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啊!”

       一眼可以看出,这位四十开外的商人脾气执拗,即使让他减一分钱也不会答应的。

       说起来兴许有些夸张吧。实际上,桑木大二郎自从在能登半岛W镇上见到古九谷瓷瓶到如今,十年中简直是被迷住了心窍。他曾先后五次借口有公事跑到W镇,欣赏这个古瓷瓶。他越看越想买,然而对于工资微薄的他来说,那瓷瓶真不啻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朵鲜花。

       最近一次,即第五次看到那只古瓶,是在前年夏天。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惟有那只瓷瓶依旧装饰在临海的不太干净的橱窗里,只是十年前500元的价钱涨到了7万元。据物主说,十年中间,这里遭到过一次海啸袭击,近处失火一次,即便在这种时候,最先被抢出屋子的总是这个瓷瓶。在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还专门修了一座水泥防空洞收藏它呢。

       从前年夏天至今的整整两年中,桑木大二郎在生活上节衣缩食,连旁人都觉得他实在可怜。这是由于大二郎已下定决心,说什么也得从本来就够拮据的开支中挤出7万元钱来。

       为了能登半岛上的这只瓷瓶,他的妻子连尼龙围裙都舍不得买一条。大女儿竟连郊游也都不能去了。有时,大二郎也想过,这样做,大人孩子真可怜。可他自己也戒了烟酒,和同事的交际应酬之类的一切都给免掉了,为瓷瓶他什么都不惜牺牲。

       这样,他好不容易凑齐了7万元钱,摆在那家古董店脏乱程度与当年无二的柜台上

       “其实,我也是最近才听说的,这东西是假的呀。前些日子,家父去世13周年那天,母亲告诉我,父亲在世时说过,那是假的,于是,我拿到金泽市,请大学里的先生鉴定,果真是假的啊!”

       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地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

       大二郎一听说那是假的,顿时觉得瓷瓶黯然失色。但是,一想起这十年来的执著,这两年的苦日子,他还是想弄到手。然而,物主却执意不肯脱手,尽管得知它不是真品,对它有些漫不经心,却似乎依然对它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爱。

       结果,大二郎出2000元成交。这价格,比真货便宜,但比赝品要贵。当夜,他和店主把瓷瓶放在中间,一起对饮。不知为什么两人只是默默无言地举杯,直至皎月临窗。

1.[s1] 小说三次写到“古瓷瓶”被摆放在脏乱的橱窗里,有什么作用?(3分)

 

 

 

2.[s2] “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地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一段中,“苦笑”有什么具体含意?(2分)

 

 

 

3.[s3] 小说中哪些情节反映了大二郎对古瓷瓶的喜爱?请概括说明。

 

4.[s4] 赏析文中店主的形象。

 

 

 

5.[s5] 读了小说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不少于50字。

 

 

 


 [s1]8.

 [s2]9.

 [s3]10.

 [s4]11.

 [s5]12.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孟   德   传

宋·苏 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⑤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神勇营的逃兵。②利:同“痢”。③候者:哨兵。④自告者:自首的人。⑤物:这里指众人。

1.[s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三死者,吾不复矣       恤:体恤。

       B.凡猛兽能识人气           类:大都。

       C.逡巡耳而去               弭:低垂。

       D.德自死矣                 分:料想。

2.[s2] 下列各组,全都表现孟德勇敢的一项是                                                          (    )

       ①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②惟山之深者往焉。 

       ③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④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⑤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⑥今孟德其中无所顾。

       A.① ② ④            B.② ④ ⑥        C.② ③ ⑥          D.④ ⑤ ⑥

3.[s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德少年时就有山林之志,强烈的愿望终使他从军队逃脱,抛离妻儿,只身进山。两年里九死一生,后来在商州被抓,知府宋孝孙准他复员为民。

       B.作者认为孟德是一个有道之人,因为他“无所顾”,而“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所以不是“有所慕”就是“有所畏”,唯唯诺诺,苟存于世。

       C.苏辙坚持为人因有浩然之气,在他早年的作品《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就有详细的表述。《孟德传》中赞扬的“无所顾”精神,就是“浩然之气”的表现。

       D.文章前面叙事,后段议论。叙事生动,遭遇猛兽部分的描述尤为扣人心弦;议论深刻,将孟德与“世之君子”对照起来,尤有哲理意蕴。

4.[s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为兵,不获如志。

 

       ⑵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

 

 


 [s1]13.

 [s2]14.

 [s3]15.

 [s4]16.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2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释】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

1.[s1] 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开头两句的表现手法。

 

2.[s2] 词人在下阕表现了怎样的心境?(3分) 

 

 


 [s1]17.

 [s2]18.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s1] 补写下列空缺部分。(4分,每小题1分)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有耻且格。

   (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欲罢不能。”

 


 [s1]19.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s1] 请以“佳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s1]20.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