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21分)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⑴细雨蒙蒙,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仅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⑵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⑶快阁是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⑷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 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 ⑸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地,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 ⑹园中的映山红和踯躅都很鲜艳,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 ⑺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⑻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a)这架紫藤正在开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b)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c)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d)它们是在采蜜吗?(e)它们是在舞蹈吗?(f)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⑼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感觉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伊们赤裸裸地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伊们听,正在奏乐给伊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⑽这种想象绝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种神秘的想象来。同我一块儿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她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她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 ⑾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冬青。绕过冬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⑿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⒀我们在架下的石登上坐了下来,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⒁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形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⒂方君说;“这是啄木鸟。” ⒃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1.联系下文看,首段的作用是 。(2分) 2.第⑷段的写景状物较有特点,请具体说明。(3分)
3.写紫藤花之前,作者先介绍快阁和阁旁的花园,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4.第⑻段如果分二层,应怎样分?请用“/”在下面划出。(2分) (a)(b)(c)(d)(e)(f) 5.从上下文看,与⒀段划线句相呼应的句子应该是 。(2分) 6.下列对本文的赏析评论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这篇散文有很浓厚的文化色彩,《花间集》、放翁、快阁、鉴湖等等都是文化,但因不是本文中心所在,所以作者未作深入挖掘。 B. “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一句,既引出放翁的词句,揭示一定的文化内涵,又从侧面突出快阁风景的优美。 C.第⑼段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一幅花盛蜂忙,花蜂相恋的幸福动人场景。 D. ⑿⒀两段,作者在写青莲色紫藤花朵凋零、青春已逝、野蜂散尽时,流露出无尽的伤感。 E. 啄木鸟的叫声以声写静,也写出了环境的清冷。 F.本文作者通过描写快阁的紫藤花,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文化、对青春、对爱情的一种真切体验,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7.这篇散文语言很有特色,试从词语运用、句式、修辞和语言风格中,任选二方面举例说明。(4分)
|
2. 难度:中等 | |
(1)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想佳人妆楼颙望, 。(柳永《八声甘州》) (3) ,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4)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6) ,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7)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项脊轩志》选自 ,作者归有光, 代著名散文家。(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墙往往而是( ) 殆有神护者(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2分) A. 而母立于兹 B. 久不见若影 C. 汝姊在吾怀 D. 述诸小妹语曰 4.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②余扃牖而居 ③能以足音辨人 ④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 ③④也不同 5.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其制稍异于前 B.将何往而非病 C.戍卒叫,函谷举 D.传其事以为官戒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结构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可喜可悲”之事的叙述,抒发对项脊轩的深厚感情。 B.本文叙事以白描见长,如写祖母,只平平常常几句话和二个动作,就表现出责备、疼爱和喜悦交织的复杂情感。 C.作者回顾母亲和祖母时,分别以“余泣,妪亦泣”和“令人长号不自禁”来抒写不能自已的悲痛,然而在怀念妻子时却不见类似的描写,这暗含着祖母母亲的去世带给作者的打击更沉重。 D.文末“今已亭亭如盖矣”之句摇曳生姿,除寓睹物怀人、悼亡念存之意外,同时以乐景写哀情,含蓄地结束全篇,引发读者不尽的哀婉惆怅。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儿)……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7分) 牡丹说 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wěi:繁盛),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客过而尤之( ) 然则子之病(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二项是( )( )(2分) A. 宜重吾价 B. 吾家读书久不效 C. 下牡丹百倍者 D. 取儿藁葬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亡何花开 B. 子亟亟焉 C.齐王大说苏子 D.昂其直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中,二个“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二个宾语前置句。 D.“以其犹奇于新也”“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5.下列各句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3分)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②归其原,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非其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中,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含蓄委婉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7.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2分)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日本3月11日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福岛核电站内800多名工作人员大部分撤离,但一支由50名精干人员组成的抢险救援队却坚守在核反应堆附近艰苦地工作。虽然他们被告知可以拒绝响应号召,但他们认为这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勇士平均年龄50岁以上,这是灾难史上第一次由长者而不是青年承担拯救使命。目前“敢死队员”已发展到181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