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睥睨(pìnì)裨将(bì)屏弃(bǐng)力能扛鼎(gāng) B稽首(jī)膝行(xī)自刭(jīng)大泽之陂(pō) C譬若(pì)执辔(pèi)狱掾(yuàn)瞋目而视(chēn) D商贾(jiǎ)辎重(zī)诏令(zhāo)提纲挈领(qiè)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披坚执锐破釜沉舟能屈能伸制之死地而后生 B作璧上观暗度陈仓攻城掠地完壁归赵 C刎颈之交失之毫厘沧海桑田运筹帷幄 D所向披靡虚座以待锦衣夜行以一挡十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商业片就是商业片,票房至上,贺岁片本就是喜庆和哈哈一笑了事的,不必太当真。但既要搞笑,又要扮演正人君子,就不免有沐猴而冠的滑稽感。 B这是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候了,可是他仍然犹豫不决地首鼠两端,真急死人了。 C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D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特别深受网民追捧的郑奎飞,在被《新民周刊》评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人”后,被推到了新闻舆论的中心。 B各地要本着“在流入地政府管理,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原则,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C古建筑工程专家乔治.克罗奇告诉美联社记者,阿布佐省首府阿奎阿拉的古代建筑在地震中不堪一击,主要原因在于其建造方式的不当。 D有关部门提醒:一段时间以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日趋严重,广大群众应学会抵制传销、识别传销、远离传销,避免上当受骗。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B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C吾为公取彼一将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D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日夜跂而望归
|
6.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亭长。素易官吏易:容易 B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陈:陈列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赞扬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A行过夷门,见侯生B愿枉车骑过之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否,必为二子所禽矣B.成安君,儒者也 C.知其不用D.信方斩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招故人之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以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1.下列各句,补充了省略的“于”字,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置酒(于)沛宫 B.威加(于)海内 C.吾虽都(于)关中 D.高祖击(于)筑 2.对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悉召故人之父老子弟纵酒结构助词“的” B.令人皆和习之代词,代指“大风歌” C.佯狂不知所之者助词,无义 D.臣闻求木之长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快跑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 C、项王军壁垓下壁:驻扎D、诸侯皆属焉属:下属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B、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 D、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
|
11. 难度:中等 | |
课外文言文阅读(每个3分,共9分)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楚命萧公角将兵击越,越大破楚军。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西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后。”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 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柰何?”留侯曰:“齐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齐王信家在楚,此其意欲复得故邑。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龙方斗,且待之。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B梁王恐,欲自往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D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彭越人生悲剧原因的一组是: (1)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2)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 (3)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4)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 (5)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 (6)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A(1)(2)(3)B(2)(4)(5)C(2)(3)(6)D(1)(5)(6) 3.下列对原文的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彭越出身低贱,跟随刘邦征战,曾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不听刘邦指挥,导致被灭族。 B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武帝讨伐陈豨时,他按兵不动,想借机谋反。 C彭越与韩信被诛,正应了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D在被发配蜀地的途中,如果没有遇到吕后,彭越也许不会被诛被灭族,起码不会那么快。吕后为人两面三刀,阴险歹毒。 4.文言语句翻译(9分) (1)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2分) (2)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2分) (3)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2分) (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3分)(《淮阴侯列传》)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做题。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3分) 第一首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3分) ①②③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8分)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站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象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嘛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叮玲铛琅叮玲铛琅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零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象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惟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地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象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 “它在哪儿呀,奶奶?” “什么,你说什么?” “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 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他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象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象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析】 1.本文标题为“消逝的钟声”,若改为“钟声”或“飘在天空中的钟声”,你认为怎样?请简析你的理由。(4分) 2.本文标题为“消逝的钟声”,但作者却从童年生活回忆写起,而且将童年生活的回忆写得细腻入微,请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试简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3.简析“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这句话的作用。(6分) 4.文章结尾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请根据文章信息,适度推断,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赋予“故乡”的“新意”。(4分)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