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坐落      松弛     搬师回朝      融汇贯通

B.夜宵      端详     鸠占雀巢      眼花瞭乱

C.暮霭      晋升     莫衷一是      百战不殆

D.绝窍      签署     崭露头角      关怀倍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 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他平时教育学生极其严格,但对同事却非常温柔,色厉内荏的印象常使他在学生面前遭到误解。

B.西安大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杀人案已令世人震惊,而事发后他的同门师妹李颖的一番言论更是石破天惊。

C.最近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的房屋限价令几乎都把房价的增长限制在百分之十左右,媒体认为这一政策更使房价上涨合法化,反而让更多急于买房的人产生无所事事的危机感。

D.最近伦敦奥委会负责人在回应媒体对奥运比赛场馆进度的质疑时表示,多项工程已经开工,场馆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2012年4月可以全面完成并接受检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前一阶段,因为嘉宾言语过激或素质低下而引起网友广泛诋诟的江苏卫视黄金节目《非诚勿扰》经过整改后,无论在主旨的把握和嘉宾的选择上都有了很大改观。

B. 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C. 公开的预算信息只占全部预算信息的极小部分,至少有80%的预算信息遭到公众质疑,这是中国公共信息的现状,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D. 一年一度的“艺考热”凸显了当今高考报名过程中,考生及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热点专业,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收效甚微。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等离子体杀死细菌的过程,请依次概括这个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每点不超过6个字)(6分)

等离子体是一种离子化气体,一般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科学家在一个大气压环境下让等离子体的温度平稳保持在 35℃到40℃之间;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破坏细菌的DNA结构,杀死生长在伤口处的由生物膜保护的细菌。由于低温等离子体直接瞄准了小面积的特定感染区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组织不会受损。

         ▲                        ▲                        ▲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苏廷评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唯公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操兵乘城                    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慕:贪恋

D.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生意:做买卖

2.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3分)

                              ▲    ▲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

                           ▲    ▲                                       

   (3)公之无传,非独其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4分)

                           ▲    ▲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    ▲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4分)

                          ▲    ▲                             

 

五、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仁者乐山。(《论语·里仁第四》)

②吾日三省吾身: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雍也》)

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论语·子罕》)

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        ▲         。(《论语·卫灵公》)

⑤罗衾不耐五更寒。        ▲                 ▲        。(李煜《浪淘沙令》)

⑥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与元九书》)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执虚如盈

张丽钧

①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②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

③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了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

    ④我试图让自己潜入这两个短句的深层,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号召人们视“虚”为“盈”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堕地吗?

    ⑤——当然不是。

⑥先生应该是十分看重那颗“恭肃的心”的。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空”而生狎昵,恭肃的心,惴惴地悬了,让“盈”在这一刻成为“虚”的别解。

⑦我得承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执虚如盈”的庄肃感的。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

⑧在“执盈如虚”的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执盈如虚”?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爱的。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

    ⑨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竟粗暴地略去了“洽谈”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惊恐莫名。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一双“执虚如虚”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⑩感谢那个飘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读懂了“盈虚”的内涵。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因为就是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

    ⑾那一年,在大昭寺,顺着导游的手指看去,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牙齿都是朝圣者的,他们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同行者便敲掉他们的牙齿,带到了这令他们神往一生的圣地。浩叹四起。我知道这些浩叹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却忍不住朝那些牙齿深深鞠躬。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概都曾逆料过这样一个途中抛尸的结局,可这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甘心的生命,甘心的灵魂,将空虚的朝圣之旅装扮得一路花开。

⑿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

    ⒀——“执虚器,如执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啊。

                                          (《燕赵都市报》 2010年11月 26日)

1.第四段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分)

                          ▲    ▲                         

2.文中把“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请分别说说这三个阶段的内涵?(每个阶段不超过30字)(6分)

                          ▲    ▲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    ▲                         

4.本文题目是“执虚如盈”,请联系全文,探究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6分)

                          ▲    ▲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①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③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后,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都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④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⑤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饰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⑥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⑦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名人在世时住过的几间屋子,庙宇都是烧香叩头却不知灵验不灵验的地方,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全不正经;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⑧文化不精不深,怎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⑨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⑩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⑾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⑿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1.简要概括文中糟蹋历史文化的后果。(6分)

                           ▲    ▲                            

2.请概括文章的主要思路。(6分)

                           ▲    ▲                            

3.依据文本,说说作者关于历史文化建设方面的正确主张。(6分)

                           ▲    ▲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净”。放眼社会,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呈现出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迹象。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

请以“面对喧嚣”为标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