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内蒙古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东晋史书《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作贡品,说明当时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广阔的产茶区。
原始社会人类在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秦以前,各地语言文字不统一,茶的名称众说纷纭。商周时茶叶首次有了名字,叫“荼”,因其苦涩,又叫“苦荼”。据唐代陆羽《茶经》载,唐以前,茶有“荼”、“贾”等名,自《茶经》问世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制茶技术日益提高,出现很多名茶。有关茶的诗歌众多,据统计,李白、杜甫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工序。1391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牙以进”。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炒青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名茶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
茶自发现以后,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目前世界上50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茶风尚都来自中国。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唐代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回国时带回茶种。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1607年。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1669年,英国印度公司把14万磅茶叶运到英国,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中国茶。17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中国大使将少量茶叶运入俄国,大量输入是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后,1893年,俄国聘请中国茶工发展茶叶生产。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了东南亚各国。
1.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所产茶叶已作为贡品。

B.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茶食、煮水清饮和祭品三个发展阶段。

C.西汉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D.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2.中国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

B.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

C.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

D.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

3.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式有极大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2.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选出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是

A.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5.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5分)
译: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5分)
译: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
译: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根据课文填写下列空缺的名句(10分)
(1)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是有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
(3)那河畔的金柳,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战国策·燕策三》)
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同上)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或有错别字的一项

A.遒劲 qiú遏止 è峥嵘岁月 忸怩不安

B.刀俎 zǔ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菲薄绯红

C.彳亍chù颓圮 tuìpǐ沧海桑田沧茫大地

D.桀骜 jié创伤chuāng作揖舟楫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或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B.共其乏困(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厌烦)是寡人之过也(这)

C.(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D.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大礼不辞小让(讲究)何辞为(告辞)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战国策》。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是侍坐(陪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仿照下面的例句,仍以“书”为话题,续写三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四句话前后呼应构成排比。(6分)
例句: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