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分) (1)渐黄昏, ,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2)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亲朋无一字, 。(杜甫《登岳阳楼》) (5)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6)架梁之椽,多余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
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元如反掌耳。” 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赏,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已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因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诗,读者悲之。 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其学务穷研造化,寻究律历(历法),求扬马、元虚、邵氏音声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乌、五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其应景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奇气时发,或寄于画,下笔则追唐宋名匠;厌苦征求,亦不尽其所至。晚乃皈心佛门,自号“六如”,年五十四卒。 (节选自《明史拟稿》)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 善:交好 B.为给事华昶所参 参:弹劾 C.竟坐乞文事 坐:因……犯罪 D.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 就:就绪,指官员任职期满。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币交敏政家人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B.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C.其学务穷研造化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 D.寅奇气时发,或寄于画 月出于东山这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下列句子表现唐寅才气奔放的一项是( )(3分) ①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 ②相与叹赏 ③出入天人之间 ④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 ⑤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 ⑥下笔则追唐宋名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伯虎从小就才气奔放,关键时常常表现出满腔的豪气和十分的自信。 B.因受到程敏政案的牵连,唐伯虎弃官为民,放浪漫游,归来后在桃花坞建了一座房子。 C.唐伯虎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很漂亮的文章,深得两个主考官的赞赏,于是被招纳为门下,任其往来。 D.唐伯虎在诗歌、绘画、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不愧为“才子”称号,但他最后还是心归佛门
|
3. 难度:简单 | |
翻译古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3分)
②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3分)
|
4.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山,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3分)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
6. 难度:简单 | |
简答题 (5分) “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复活》)
玛丝洛娃从监狱里调到医院担任助理护士后,聂赫留朵夫去探望她,并且交给她一张老照片。请简述看到这张老照片后,玛丝洛娃的情感变化
|
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篑(kuì),土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领略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也难以被别的观点左右。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D.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道德、学问或事业追求上,是进是止,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或环境。 (2)请指出上述两个语段蕴含的有关学习的道理。(3分)
|
8.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若论对中国实际政治的影响之巨,则非法家莫属。所谓“百代都行秦政制”,便是对封建政治文化之本质的揭示。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最切合春秋战国时代君主们的需求,因为那时的社会充满血腥的征伐,各国为了在虎狼丛中图生存,唯有采纳刑赏并用的法家学说,不惜一切手段富国强兵才有出路。法家的特点有二,一是功利主义,如为了使军队成为虎狼之师,它规定按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评定军功,而军功可带来爵位、封邑等一切物质利益;二是整体主义,它讲求步调一致,甚至不惜以鼓励告密和轻罪重罚等恐怖手段来消除乱源、维系稳定,因此漠视个人、草菅人命成为常态。法家学说在乱世最见效果,但等到天下安定后,统治者如果单纯用法家治国,却容易引火烧身。暴秦二世而亡,给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一个启示,即在施政过程中,诚实地违反道德或赤裸裸地作恶是危险的,必须用儒家、道家的面目将法家的内核掩盖起来,在被统治者的经验中投下道德的影像,给他们以幻想和期待,这样才便于巧取豪夺。“阳儒阴法”、“外道内法”就是这么形成的。 按照清末思想家谭嗣同的说法,“阳儒阴法”不啻为乡愿与大盗的结合,其必然结果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在先秦诸儒中,谭嗣同特别痛恨荀子,因为正是荀子援法入儒,开创了儒法合流的先河。秦国的李斯就曾跟随荀子研习帝王之学。荀子主张“性恶论”,但他强调的是“权利之恶”而非“权力之恶”。在荀子看来,圣人治国的方法,不是依靠人人为善,而是使人人不作恶。仁义固然要讲,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防范、惩治之术。有作为的君主绝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与“阳儒阴法”相比,“外道内法”更具迷惑性,因为道家标榜清净无为,而法家则表现为刻薄寡恩。两者之间不是有天渊之别么?司马迁写《史记》,将老子与韩非子合传,这在常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学案。后世文人中,关注并研究这一学案者不少,但剖析得最深刻的恐怕是王夫之。王夫之认为,道家和法家的共同点在于以疑虑箝制天下。老子多机诈,教导君主虚静无事,处暗见疵。但机诈既兴,其末流必极于残忍。再者,君主欲无为,欲自逸,必以重用酷吏督责天下,将一切委于有为之法才能做到。到了近代,撰写《厚黑学》的李宗吾先生对此学案也有一些精彩的发挥,比如他说:“道家是法家的收敛状态,而法家则是道家的爆发状态。”如此论断让人称奇。 法家动辄言“法”,但法家思维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完全是两回事。在法家学说中,法律不过是统治者的一种工具,君主本身是不会受法律约束的。君主口衔天宪,言出法随。他的言辞就是法律,具有君临一切的威力。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则意味着无论何人都必须遵循大家共同约定的法律。尤其是公权力,更要有明确的法律边界。滥用公权力,便是对宪政的亵渎,对法律的践踏,公民社会不能容忍这样的无知妄作。 1.下列对于法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法家学说诞生于战事频仍的先秦时期,它在消除乱源、富国强兵方面发挥了作用,迎合了诸侯国君主们的需求。 B.法家所谓的“法”,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它不容许任何人亵渎践踏,所以需要由酷吏执行,钳制天下。 C.法家以严刑峻法督责天下,在乱世效果最明显,但天下太平后,如果还只用法家治国,那么就有可能危及统治。 D.法家主张刑赏并用,一方面它以物质利益奖励军功,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另一方面它也采取恐怖的手段来维系稳定。 2.下列关于儒、道、法合流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阳儒阴法”“外道内法”都具有欺骗性,清代谭嗣同对此深恶痛绝。 B.儒、道、法合流,掩盖了封建统治的本质,具有相当的迷惑性 C.法家刻薄寡恩,需借助儒、道的道德外衣,给百姓以幻想和期待。 D.封建统治要维持表面的虚静无事,必须靠严刑酷吏的有为之法。 3.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家刑赏并用的主张,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对中国实际政治的影响超过了其它学说。 B.在荀子看来,人性是恶的,所以圣人治国必须依靠防范、惩治之术,以使得人人不作恶。 C.王夫之认为,司马迁意识到道、法两家在钳制天下方面有共同点,因此写《史记》时将老子与韩非子合传。 D.法家重“法”,主张极力发挥法律这一工具的防范、惩治作用;但同时它也重视对百姓的教化劝善。
|
10. 难度:简单 | |
小青参观某一处古代建筑物时,抄录了4幅对联,它们分别来自这栋建筑物的寝室(甲)、书房(乙)、厨房(丙)、戏台(丁),若依照对联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应该是: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4分) ①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②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③饱德饫和真福食,肴仁馔义即养生; ④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
1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小沈阳春晚一夜走红。有人认为,这东北爷们就是好样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总不能因为那几声叫“俗”,就抹杀了小沈阳的娱乐价值 材料二:有文章认为,俗文化的泛滥让人担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生计,已不愿意拿出力气去品味和欣赏高雅文化,使得小沈阳这种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占据了休闲娱乐的上风。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 (2)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 答:
|
12. 难度:简单 | |
把握下面两则材料的寓意,提炼观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一个学画的人,他画了两只羊、两条绳子,老师告诉他,画一条绳子就足够了,因为只要牵走一只羊,其它的羊都会跟着走的。他实地观察了一番,果然如此,即便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开,都跟着大帮走。 其实鸭也这样,只要把一只鸭赶上岸,其余都会跟上来,即使在四通八达的港口,也不会有一只鸭离开群自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