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太祖取婺州,召见濂。除江南儒学提单,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已论赏赉,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轫,将焉用之?”大祖悉称善。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明史·宋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寻改起居注寻:不久。

B.已论赏赉赉:赏赐。

C.审能行之审:清楚。

D.未尝讦人过讦:揭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濂诚谨的一组是(3分)(   )
①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  ②当如是,不当如彼   ③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
④濂具以实对      ⑤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⑥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濂聪敏好学,记忆力很强。他先后跟随梦吉和吴莱学习,通晓《五经》,后来被举荐担任了翰林编修。

B.宋濂对《春秋》有自己的见解。他奉召讲解《春秋左氏传》时,说《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遵行,则赏罚公正,天下安定。

C.宋濂很受太子敬重。担任太子的老师十几年,宋濂对太子的言行都用礼法来劝导,使其符合正道,太子都恭敬地接受。

D.宋濂多次受到太祖的称赞。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很生气,有的大臣说茹太素不敬太祖,只有宋濂认为他是尽忠太祖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2)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试题。(8分)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4分)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4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实迷途其未远,              。(2)               ,尽是他乡之客。
(3)钟期既遇,                  ?(4)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5)                  ,气息奄奄 (6)臣生当陨首,                 。                          
(7)           ,在地愿为连理枝。(8)出师未捷身先死,            
(9)宫女如花满春殿,           。(10)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18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2.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梳理小说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4分)
4.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18分)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圣贤的修养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
2.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3.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4分)
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莘莘(shēn)学子否(pǐ)极泰来强(qiánɡ)词夺理给(jǐ)予

B.泾(jīnɡ)渭分明殚(dān)精竭虑徇(xùn)私舞弊癖(pì)好

C.箪食(sì)壶浆硕果累累(léi )书声琅琅(lǎnɡ)谥(shì)号

D.悄(qiǎo)无声息曲(qū)尽其妙佶(jí)屈聱牙炽(chì)热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政府救助的第一批活动板房安装完毕,一部分都江堰灾民已迁入新居,他们安土重迁,开始新的生活。

B.傍晚的大山空无一人,非常寂静,余震不时地发生,空谷足音也格外地响,更增添了几分恐怖。

C.为了安置纷至沓来的志愿者,镇政府拨给了志愿者三顶帐篷,可是,充满爱心的志愿者们却又把帐篷全部送给了灾民。

D.预计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会有数千万人聚集到北京,那个时候的北京,一定是浩如烟海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B.中华民族园中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表演,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如醉如痴,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C.国际社会纷纷要求中国运用对朝鲜的影响力促使这个国家冷静下来,以避免其与韩国在冲突中两败俱伤。

D.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一拍即合,充分反映了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办会理念。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听了抗震救灾的英雄报告,使我深深感受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不屈意志;每一位英模背后,都傲然矗立着一个英雄的集体。

B.报道配发的插图中,温总理那憔悴但坚毅的面庞、焦急却镇定的神色,无不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C.作为一个马上就要进入高考考场的高三学生,听课,练习,作笔记,都要从弥补弱点和总结规律为出发点做起。

D.这双曾经传播了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年轻的4个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②④③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40分)
在历经8天8夜的煎熬之后,王家岭矿难中33名受困矿工成功获救升井的那一刻,让公众翘首期盼的心,如久旱逢甘霖,畅意欢欣。
奇迹修正了人们关于抢救生命的心理极限。面对最初排水量小、水位下降迟缓的局面,面对时间过去仍迟迟未能下井救人的境况,面对关于灾难事故中黄金救援时间的一般预判,在8天8夜里,人们的心理在不断变化,或有失望之念,或有放弃之想,或有生命已逝之忧。奇迹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不要轻言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付出百倍努力。联想到最近发生的7.23动车追尾事故,你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如何善待生命又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宿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