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度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懊丧/丧钟紫绡/口哨浸渍/渣滓陨落/殒身不恤

B.嗜好/鳍叶鹰隼/榫头白芨/吸取更加/更相为命

C.先妣/坍圮积攒/攒射床蓐/侮辱枕藉/杯盘狼藉

D.萌蘖/孽障挣揣/揣测谂知/熟稔强颜/强弩之末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虽然美联储三位高层都表示反对美联储未来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举动,但他们的言论也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此问题莫衷一是。

B.爱丽舍轿车上市6个月,销售突破5万辆;次年,销售突破10万辆。这样的销售成绩使爱丽舍无疑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车型。

C.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保胎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一种。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D.国庆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某同学因患白血病住院治疗,全校师生闻讯后纷纷捐款,校学生会委派你作为师生代表前往医院转交捐款。请你写一段话,向这位同学说明来意,并表达对他的慰问和鼓励。(不超过50字)。(5分)
                      ▲                            ▲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得为此。”从史常耸听喘汗。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从史虽羞,退益甚。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从史读诏,曰:“是故舍我而从人耶!”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上曰:“吾知之矣。”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下,数以违命,流于日南。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
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始举进士第,自金吾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军帅死,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从史起此军行伍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公苟留,唯公之所欲为。”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君弃去,遂败。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酒食伎乐之燕不与与:参与

B.数以违命,流于日南数:列举

C.唯公之所欲为唯:希望

D.后不听信,恶益闻闻:传布

2.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孔戡“声望高”的一组是(    )(3分)
①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         ②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③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④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
⑤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⑥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规劝卢从史,孔戡曾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孔戡于是借口生病退隐而去。

B.孔戡命运不济,虽被皇上任命为尚书司勋员外郎,但因卢从史多次向朝廷奏章诬告,一直未能到任,后来在临汝进餐时猝然而死,享年五十七岁。

C.孔戡从进士出身进而辅佐昭义军,前任军帅死后,经代理军帅卢从史苦苦挽留而做他的辅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道义,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D.卢从史原为一般将领,后为昭义节度使,他起初很重视孔戡,曾一年中两次上奏为孔戡升官,但后来不听孔戡规劝,导致最终的失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4分)
                     ▲                            ▲                   
(2)是故舍我而从人耶!(3分)
                     ▲                            ▲                   
(3)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3分)
                     ▲                            ▲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
                     ▲                            ▲                   
⑵“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                            ▲                   
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则芥为之舟,     ▲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    。(王实甫《长亭送别》)
(4)人固有一死,     ▲             ▲      ,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5)一骑红尘妃子笑,        ▲        。(杜牧《过华清宫三首(之一)》)
(6)安能以身之察察,             ▲           ?(楚辞《渔父》)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稻草人
耿 立
父亲把稻草人立在田野里的时候,他十分激动。时当黄昏,他望着夕阳下稻草人所指的方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稻草人单腿独立在深邃的麦田里,我蓦然觉得它和父亲有点酷肖兄弟。
然而,稻草人不言语,稻草人什么时候喧哗过呢?它们从不睡眠,也不考虑吃喝,当农人回家的时候,它们不回家;当收割的日子临近,它们也就支离破碎了!
没人理解稻草人僵硬手指所指的方向,就像没人理解父亲一样。春天的时候,父亲用陈年的稻草、绳索捆绑稻草人,他对我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
我未置可否,当麦子快要黄熟的时候,我带着侄子去查看稻草人,回来向生病的父亲汇报。那也是黄昏,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魄子弟
我得承认,父亲捆绑的稻草人简直完美无缺,它们真实毕肖地做恐怖和威吓状。有一种鸟儿,每年麦季的时候,都要从家乡的这块平原经过,它们并不美丽,但是平原上一年才能见到一次。
那些鸟儿望着稻草人,久久不敢涉足,它们盘桓着、盘桓着,最后只能无奈地向远方飞去。
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枚土块,狠狠地向稻草人掷去,他说,稻草人混蛋——
我回家告诉父亲,麦子长势不错,鸟儿也不去祸害。父亲听后很忧郁,他说,保不定。春天父亲扎制稻草人时,侄子曾偷偷地毁掉几个,父亲很恼火,他说,“不喜欢土地的人,才不喜欢稻草人。”
麦子临熟的几日,每到黄昏,我都要到麦田巡查,然后向父亲报告麦子和稻草人的消息。一天,侄子偷偷地问我,你知道鸟儿到哪里去了吗?
我摇摇头。
侄子说,鸟儿不在平原上停留了,平原上的人可恶,鸟儿让稻草人吓跑了!
过了一会,侄子告诉我,他不能让鸟儿在平原上不吃一点东西就走。
我有点好笑,对侄子说,人应该感恩稻草人才对,它们保护了粮食和土地,难道人不应该热爱粮食和土地?
“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子?”侄子说,“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
到了晚上,侄子出去了,许久没归,不知什么时辰,父亲在屋里很急地唤我:天空怎么发红呢?父亲的房子正对着麦田,他见夜空里火的光芒正燎燎地飞向天际,一堆、两堆、三堆……我蓦然有所警悟,立马向麦田跑去,麦田里火焰渐渐地萎弱了,稻草人化为一团灰烬。
翌日,我和侄子站在黄熟的麦田里,父亲来了,他抚摸一下侄子的前额,然后闭上眼睛,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我有点惶惑,没有了稻草人,还有谁来指点生活的方向、温饱的方向呢?
与稻草人握别,大地沉默不语。        (选自《雨花》1995年1期)
1.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稻草人和鸟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3分)
2.文中侄子说,“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子?”“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这段话有什么作用?(4分)
3.文中父亲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请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刻含意。(4分)
4.本文写了不同的人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分别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5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卢新宁
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仿佛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
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志在必得的“文化激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
这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利好”,而是历史文化的灾难。
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
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
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
实际上,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更大的利益,创造经济——文化——政治的多赢。
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这恐怕是“遗产经济学”更大的后患!
1.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6分)
                             ▲                  ▲                             
                             ▲                  ▲                             
2.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文化遗产争夺战”与“伪文化”建设浪潮?(6分)
                              ▲                  ▲                          
                             ▲                    ▲                        
3.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有哪些文化后患?(6分)
                             ▲                    ▲                        
                             ▲                     ▲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份快乐如果乘以十三亿,就是更大的快乐。一份悲伤如果除以十三亿,就是渺小的悲伤。这就是分享的真蒂! 分享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使快乐增大,它使悲伤减小。
请以“分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