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给( gěī) 予   祈(qí)祷      风靡(mǐ)一时      自艾(yì)自怜

B.翘(qiáo)首    愀(qiǎo)然    衣(yī)锦还乡      熠熠(yì)闪光

C.不啻(chì)     摭(zhé)拾     休戚(qī)相关      锲(qiè)而不舍

D.慰藉(jiè)     脊(jǐ)梁      铩(shà)羽而归     按捺(nà)不住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花草是种废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C.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地搅在一起,在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

D.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青,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       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2)很少看见人,除了      隔着玻璃窗向我们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3)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地       了。

A. 熟悉   偶然  消逝         B. 熟习   偶尔  消失

C. 熟悉  偶尔  消失          D. 熟习  偶然  消逝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C.进入高中阶段,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能过分的妄自菲薄,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D.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财政部长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在财务大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他说,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这次财务检查不走过场。

B、 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种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危险区域。

D、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对下面一首新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既   然

徐敬亚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

A.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

B.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诗人给了我们答案。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

C.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如“岸”指目标,“波澜”指人生活的坎坷、艰险等。

D.这首诗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一样,同样是站在人生和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是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确立了同样的生活态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自余为僇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永州八记”是他山水散文的代表作。

B.《江南的冬景》作者郁达夫,浙江人,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沉沦》、《故都的秋》、《屐痕处处》等。

C.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词开豪放一派。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散言:对一种新文体的命名       摩 罗

    前不久读到吴再先生的一部书稿,他的文体更加单纯,一律分行排列,像是诗歌。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甚至比所谓“梨花体”更加浅俗。作者本人先后将其命名为“杂言”、“漫话”、“杂诗”、“麻辣诗”、“智慧诗”。不过对这样的命名,他很长时间一直举棋不定,似乎自己也并不十分满意。尽管在图书出版的最后关头他决定以“智慧诗”名之,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寻找一个更加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命名。

    无论从文学上说还是从思想文化上说,吴再的写作都是非常边缘化的。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作为一家世界性中文报纸的总编辑,每天要签发十余万字的报纸文稿。将他的大脑说成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恐怕不算过分。视野开阔、信息丰富至此,能不感触良多?他当然没有时间来建筑鸿篇巨制,只能随手将这些感触草草记下,日积月累,竟然洋洋洒洒多达万余条。本来不过是自娱自乐,现在积累多了,又得着一个机会出版,我想,这正好是从文体上予以命名的一个好时机。

中国历史上最正统最有地位的文体,是诗、文、论。吴再这些不起眼的短章,肯定无法跻身这三座圣坛。历史上的“言”既自成一体又一直很边缘,它不像“不读诗无以言”的“诗”那么神圣,也不像“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那么庄严沉重。它包含着个人性、民间性、自由性、思想性、智慧性等多种优秀品质,充满了性灵化、情趣化、幽默化、闲适化的意味。将吴再的文体命名为“言”,在我看来比较合适。

  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律,独词不便言物。我在“言”字之前加上一个“散”字,将其唤作“散言”。散乃散文、散曲之散,此词在中国著名文体中两度出现,显示了无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当我尝试将吴再的作品命名为散言时,立时感觉到只有这个命名才能大致体现这些作品的广阔、庞杂和博大。当这些作品结集出版时,只有被命名为“天下散言”,才能概括它“散言天下”的表达姿态和丰富内容。

散言作为一种新的文体的命名,既具有传统的继承性,又可以包容未来时代以同样姿态和方式写作的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如果吴再的作品确实体现了新时代的一种写作需求和欣赏需求,得到后继者的呼应、模仿和发展,那么吴再就有幸成为了一种新的文体的开启者。(节选自《高中生之友》,有删改)

1.下列对吴再的短文特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它文体单纯,一律分行排列,但因其浅俗,所以不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

B.因为它视野开阔、信息丰富,有万余条,所以堪称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

C.吴再在写短章时,并不是刻意所为,而是随手而记,本意在于自娱自乐。

D.这些短章包含着自由性、智慧性等品质,充满了情趣化、闲适化的意味。

2.下列对作者将吴再的短章命名为“散言”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再的短章既能够自成一体,又非常边缘化,所以可以称其为“言”。

    B.吴再的短章有感而发,随意而为,内容丰富,所以可以称其为“散”。

    C.“散言”较之“杂言”、“漫话”、“智慧诗”等命名更具有文学史意义。

    D.“散言”这个命名完全体现了吴再的短章广阔、庞杂和博大的特点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因为吴再的短章有别于现有的任何一种文体,所以吴再对其命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举棋不定。

    B.将吴再的短章命名为“天下散言”,很恰当地概括了它“散言天下”的表达姿态和丰富内容。

    C.散言这一命名,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包容性,能包罗进未来时代所有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

D.吴再要成为新文体开启者,其作品需体现新时代某些需求,并得到后继者呼应、模仿和发展。

4.概括作者把吴再的短章命名为“散言”的理由。(2分)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声非加疾也(洪亮)

D.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尖)    而绝江河(横渡)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善假于物也。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比喻论证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分)

⑵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5.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而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马援《诫兄子书》)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捣寒衣:古人用葛麻编织衣服,衣料僵硬,缝织前需用木杵捶打,使之变软。

⑴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3分) 

⑵全诗以“何处捣寒衣”作为结句,请简要赏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3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格1分,共8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           。是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4)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山间小路

龙应台

⑴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⑵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⑶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⑷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⑸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⑹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的命运,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⑺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⑻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⑼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

⑽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慎思明辨”抵制的力量或许更大。顺治的“卧碑”:“为学当尊敬先生……勿妄行辨难……军民一切利弊,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⑾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个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⑿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文章开头一段不直接写长沙的“一条山中小径”,却写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对于岳麓书院的“兴”与“衰”,作者有什么样的观点?(6分)

3.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是什么?(4分)

4.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4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另选意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富有人生哲理。(2分)

示例:绚烂的有刺的鲜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难,我愿有一束美丽的玫瑰,陪伴我到天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相关信息,得出两条结论性意见。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确。(4分)

在2011年“两会”来临之际,新商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两会”民意调查。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中,有86%的市民认为应该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完善毕业未就业的见习制度;有89%的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78%的市民认为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83%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结论:①                                    

      ②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题目: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