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届山西省河津市高三九月份月考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一切始于世博会

    “一切始于世博会”,是人们对世博会云集了各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和最新潮的产品及概念模式的由衷赞叹。每一届博览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参与世博会与日本同步,但没有日本学得彻底。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与其效仿西方创办博览会,促进生产改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无关联。

    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历届世博会对促进各国技术创新、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然而,在根本意义上,世博会的功用还不限于单纯的经济和科技交流,而是范围更为广大的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

    博览会以娱乐休闲、交流沟通为特征,体现着民族和谐的理念。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就宣布藉由博览会实现全体人类之间和平与高尚的竞争,促进彼此相互了解,以增进进人类福祉。其宣示成为日后各国举办博览会的正当理由。博览会是一种以教育民众为主要目的的展览活动,它详细罗列了人类满足文明需要拥有的手段,展示人类活动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前景。它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根据以往的经历或者借助未来的曙光来启发思考。此外,促进交流和巩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是博览会的另两个目的。博览会一方面提供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的展示与比较,互相学习充实,另一方面有助于接受他人的差异,更好地寻求谅解。

    世博是未来发展的平台。1974年斯波坎国际博览会将环境问题作为主题。1982年诺克斯维尔国际能源博览会,首次以能源问题为主题。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以人为本,建设科学的城市是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理念,该世博会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将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

    博览会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为新技术核心产品的营销开辟新市场,为人类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动力。1851年伦敦世博会建造的“水晶宫”,预示着人类建造史上“玻璃时代”的到来;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的埃菲尔铁塔,象征着“钢铁时代”的来临。许多重大科技发明都是通过世博会的介绍而在全球传播开来。作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博览会浓厚的现代气息和新兴科技浪潮的冲击下,也会相应地开始自身的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从而被纳入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之中。

    世界级的国际大都市均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进而促进举办城市和国家各方面的发展。上海世博会不仅带来了世博会自身需要的投资建设,而且能加快长三角地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借助“世博会效应”,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在本世纪迅速崛起。“一切始于世博会”,21世纪的中国必将以世博会为契机而腾飞。

(摘编自乔兆红《一切始于世博会:世博会与社会发展》有改动)

1.从原文看,下列对于“一切始于世博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一届世博会都云集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B.每一届世博会都给人类带来最新潮的产品,新的概念模式也在展会上涌现。

   C.日本等国家正是起步于世博会而走向发达,他们效仿西方国家创办博览会。

    D.作者渴望中国能够借助举办2010年世博会腾飞于世界,并且对此充满信心。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博会让人们在休闲和娱乐的同时,也通过展会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教育和启发人类积极思考,有利于互相之间接受差异。

   B.世博会虽然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但它自诞生起就承担了促进人类的和平与交流的责任,各国都是凭借着这一理由成功举办博览会的。

   C.世博会是世界发展的平台,许多关系到世界未来和发展的重要话题,比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都是通过世博会引起人类的关注。

  D.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之举,上海市也因此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的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博会的交流有多个层面,虽然经济和科技交流促进各国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但最根本的是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

   B.受上海世博会的现代气息和新兴科技浪潮的冲击,相对落后的中国将会开始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以融入一体化的世界。

   C.上海将藉由2010年世博会使自己的城市功能比如基础设施等得以提升,同时也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

   D.基于世博会对主办城市和国家各方面的带动作用以及上海的地域位置考虑,上海世博会必将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快速崛起。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包公祠记

【清】王概

始余闻孝肃祠在庐郡南城之香花墩。墩隆然水中,径以长桥,既隔尘嚣,复多高柳芙蕖之属。水木明葱,凫鱼上下,颇极林野之盛也。及客合州,冬晴多暇,遂一往谒,则旱已五载,水泉尽枯竭,竹树枯 赤者,桥半就圮。入顾,庭宇漫不扫除,一若终岁无人践履,因而慨叹者久之。

公殁且六百年,而犹霜凛冽。凡有祈祷,畏其太聪明正直,率诣他所,未敢挠触,则是神聪明正直尚且抵牾斯世,何况于人乎!顾余则有为公辩者,公以张方平故,致欧阳修有“蹊田夺牛”之语,然终谓公孝行直节。公性囧峭直,心甚嫉恶,然未尝不推本忠恕。而世传诛合州妖僧,断嘉禾吏手,生埋少妇,力沉妖伎,皆包恢事。考宋有两包:一为孝肃;一为文肃,乃包恢。恢亦进直龙图,两公姓同官同,吏治刚正明察又同。《宋史》于孝肃纪载寥寥,而于文肃政纪特详,皆足悚人闻听。今则农夫红女知有考肃而不知有文肃者,岂非文肃意近于苛,孝肃心存乎忠恕,乃足传欤?又《宋名臣言行录》载孝肃公为京尹,杖吏宽囚,卒为吏所卖,是王可观仁以过欤!余斯言也,非为孝肃要闾里之祷祀,诳愚俗而致矫诬也。良以孝肃为古名臣,非仅搏激孤峻,有霜肃而无露滋者。窃恶后之君子未善学公,故特标举公之通体仁恕而扬厉中外,人果如是居心,公亦未尝不可并驾欤!

孝肃亲殁,庐墓终丧,犹不忍舍,为古孝子。乡之父老当稍加修茸其祠。每值朔望,就讲三纲以教于乡,谅亦孝肃之所乐闻。至来祷祀,惟民之于国、子之于亲,分所当为。而稍设私心者,幸悉如前之远望却步,无以余言视公过宽,恐公又不尔矣。

孝肃宅在郡城凤凰桥,墓逾城十五里,是盖其读书处云。

(选自《古人笔下的安徽胜迹》,有删节)

    【注】①据《宋史·包拯传》,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庭宇漫不扫除        漫:完全      B.顾余则有为公辩者    顾:考虑

   C.诳愚俗而致矫诬也    致:达到      D.良以孝肃为古名臣    良:的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而慨叹者久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公殁且六百年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C.有霜肃而无露滋润者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无以余言视公过宽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纳入那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拯生前性格峭直,嫉恶如仇,死后也令人畏惧,避而远之,但他能以忠恕为

本,有其宽和的一面。

   B.包拯与包恢同为宋代名臣,两人均有政绩,在当时有人对包拯的评价就有褒有

贬,后人也多有误传。

   C.文章以议论为主,记游为辅,作者阐明了自己对包拯的评价,字里行间也流露了

对包拯的敬仰之情。

   D.包拯为君之臣刚正严明,为人之子又极为孝行,所以作者在朝廷内外大力宣扬,

让人们好好学习他。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墩隆然水中,径以长桥,既隔尘嚣,复多高柳芙蕖之属。

 

②岂非文肃意近于苛,孝肃心存乎忠恕,乃足传欤?

 

③每值朔望,就讲三纲以教于乡,谅亦孝肃之所乐闻。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

秋日怀九华旧居

杜荀鹤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注】①五字,即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②陆沈:比喻沉沦不被人知。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4分)

 

2.联系全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四、名句默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下列名句空缺部分(任选一组)(5分)

第一组:

①安能屈豪杰之流,              ,发其志士之悲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④吾所以为此者,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

第二组: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⑧人非生而知之者,                。                (韩愈《师说》)

⑨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苏轼《赤壁赋》)

⑩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                。(《荷塘月色》)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来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下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螃蟹没有,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父亲的眼睛在夜里睁得很大,白天蔫得很,偶尔睁大了也是白的多,黑的少。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世界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口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苏修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更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一直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 “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儿?”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 “掉到哪里去了?”我说:“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                                        (选自《上海文学》,2002年第1期,有删节)

1.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2.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6分)

3.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4分)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9分)

(1)我为什么骂父亲是“神经病”?当“神经病”成了我的名字,我为什么非常高兴?(5分)

(2)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4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

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乡土情结》

B、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巅簸,把一车人摇得东倒西歪,

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前方》

C、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

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塘月色》

D、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

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也许那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

是惊蛰了啊。《听听那冷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广大会员,以民族大义为重,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呼号,有力地呼

应了全球华人“反独促统”的澎湃浪潮。

B、新修建的高速公路两旁满是浩如烟海的热带雨林,波光粼粼的澜沧江、椤梭江萦绕左

右,傣家竹楼在凤尾竹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C、我们现在采取及时让利的措施,是为了从长计议,因为消费动力和消费潜力不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有朝一日终将消逝。

D、近期一则“中石化大楼安装1200万元天价吊灯”的网贴在网上迅速传播,在中石化集

团出面澄清后,质疑之声依然不绝如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贸易保护主义会不会重新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不过从一些国家最近采

取的恢复经济的措施来看,人们对此有疑虑。

B.“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段广为流传几百年的佳句将由桐城市戏

曲演员历史再现,亮相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

C.安徽省计划发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既有优势,对市场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能

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支持。

D.秀美的天柱山历来是象征爱情的圣洁之地,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演绎了

《天仙配》,还是《孔雀东南飞》的发生地。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屈平,字原。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楚辞又称“楚词”,

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B、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文”,又称韩文公。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他在《师说》中称赞李蟠好古文,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

C、《荷塘月色》开头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几天”说明“不宁静”时间之长,“颇”突

出“不宁静”程度之深。开篇便是这么突兀的一句,披情入文,给文章定下情感基调,同

时提醒读者寻思作者如此长且深的“不宁静”的根由。

D、欧•亨利作品以擅长结尾闻名,形成“含泪的微笑”艺术风格。有“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

书”之誉。他与俄国的莫泊桑、法国的契诃夫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面的图表显示的是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的区域国民的媒介接触行为变化趋势。请根据图表

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从整体来说,    A    ,但这种增长并非是线性的。从年生产总值与媒介接触种类的变化关系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年生产总值少于1000万元),国民媒介接触种类随经济水平的上升呈快速上升;    B    ;在经济发达区域(年生产总值超过5000万元),随经济水平的上升又带来国民媒介接触种类的急剧上升。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经济水平达到一定发达程度后,国民媒介接触种类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

A:

B: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请仿照例句,用相同的修辞和句式,从所给的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展开描写(6分)

例句: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我与地坛》

话题:  大海    高山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群芳之中,栽培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非“木槿”莫属。在《诗经》熏染的古风中,木槿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舜”,意思是其花朝开暮落,只在“瞬息”之间。古诗中既有“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的感伤,也有“暮落不悲容艳好,旭日依旧无穷花”的乐观。

上面的文字中,“木槿花”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