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人间鲁迅》:诗情与理性的悟解 王培元 ①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想想鲁迅死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纪念,以及题词、雕像、研究专著和传记,似乎不能说作为文化伟人的鲁迅没有受到拥护、爱戴和崇仰。但是,倘要听听鲁迅辞世之后的第一个世纪末泛起的批判、否定、攻击、污蔑鲁迅的嘈杂声浪,你又不能不感到困惑和悲哀:我们尚未真正理解和继承鲁迅留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遗产,便似乎要匆匆不迭地“告别鲁迅”了。 ②令人欣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毕竟还出版过几部水准较高的鲁迅研究专著,如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汪晖的《反抗绝望》等。然而,较令人满意的鲁迅传记,却一直没有见到。最近出版的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披阅《人间鲁迅》,你会感到,作者 如人们所说“回到了鲁迅”, 可以说走进了鲁迅的心灵世界。他不仅真实地阐发了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辉煌业绩,而且准确地把握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对于九十年代的中国,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时的、出色的鲁迅传记。 ③作者来自乡下,未进过大学,只是靠勤奋自修,才以诗人身份步入文坛,后来写起了随笔散文,近年来又弄学术研究。这些都不期然地成就了《人间鲁迅》卓尔不群的个人特色:林贤治先生带着乡村的人生履历和生存体验,进入鲁迅传记的写作,以平民知识者的心灵去感受鲁迅、体认鲁迅、描述鲁迅、悟解鲁迅;没有四平八稳、人云亦云的平庸之论,摒弃八股式的陈辞滥调,绝少呆板僵滞的书斋学究气,向读者展示了“人间鲁迅”的真性情和大气象,有的是浓郁的诗情氤氲和深邃的理性气息:“南京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驿站。不是人选择道路,就是道路选择人。选择的结果,他学开矿而开掘了人类的灵魂,想当兵而成长为别种类型的战士。” ④写下这样文字的作者,是由于作者本人是诗人呢,还是他自然地感染了鲁迅那瘦小的身体里岩浆奔突般的激情?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本来鲁迅就不只是冷峻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⑤说这是一本适时的鲁迅传记,还由于它雄辩有力地回答了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于鲁迅的怀疑和挑战,涤除了有意无意地泼在鲁迅身上的污泥浊水。近年来,在“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对镇压了自己的同盟者而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国民党政权的反抗和斗争,对被专制主义压迫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同情和支持,在鲁迅捐弃前嫌、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攻击过自己的创造社、太阳社并肩作战,在鲁迅肯定和赞赏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鲁迅对胡适、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抨击等一系列问题上,思想文化界出现了若干似是而非、糊涂混乱乃至十分荒谬的议论。只要不抱什么偏见,读者是可以从林贤治先生这本《人间鲁迅》中,找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实事求是的诠释和令人满意的答案的。 ⑥鲁迅为了“立人”、为了建立“人国”而奋斗了一生,最后倒在黎明前的昏黑的长夜里。鲁迅死后六十多年的今天,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笔者想起了林贤治先生在书的结尾援引的许寿裳1937年在拜谒鲁迅墓之后写下的一首诗:“身后万民同零涕,生前孤剑独冲锋。丹心浩气终黄土,长夜凭谁叩晓钟!” 1.第①段“告别鲁迅”的意思是 (2分) 2.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写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那么 B.无论……都 C.虽然……但是 D.不仅……而且 3.第③段划线句引用的作用是 (3分) 4.下列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富仁、钱理群和汪晖等曾出版过鲁迅研究专著。 B. 作者写鲁迅有诗情的原因关键在于作者是位诗人。 C. 文化界对鲁迅十分荒谬的议论可能存在一些偏见。 D. 鲁迅一生奋斗是为了“立人”,并且建立“人国”。 5.分析结尾引用许寿裳诗句的作用。(3分) 6.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人间鲁迅》这本书。(4分)
|
3.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空)。(6分) 13.(1)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是处红衰翠减, 。(柳永《八声甘州》) (5)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不宜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7)接天莲叶无穷碧,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草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②,爱杀江南。 注释:①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1.“寿阳曲”和“水仙子”属于这两首小令的 。(1分) 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首曲中通过靠岸、卸鱼、卖鱼等细节写出江南渔人的艰辛。 B.第一首曲中“夕”“闲”“香”等字以声母“x”表达轻柔效应。 C.《咏江南》数词值得玩味,如“十里珠帘”其实何止是十里百里。 D.“爱杀江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辨析两首散曲的相同之处。(4分)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1.第一段作者对黎安二生的评价是 ;对苏轼的评价是 。(2分) 2.黎生赴任前为什么提出“请予言以为赠”?(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3.根据文意,黎、安二生的“迂”是指 ;我的“迂”是指 (2分) 4.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轼是作者的朋友,他到了京城后写信给作者,并向他引荐了黎安二生。 B.黎、安二生携带极富才情文章来拜访作者,他读后感到自愧不如的羞辱。 C.作者接受黎生邀请作序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早就在内心里熟悉了黎生。 D.如果黎生听作者的话,不仅难以阻止乡里人的嘲笑,还可能遭受更多的责怪。 5.文章两次重复“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
7. 难度:中等 | |
作文(7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从漩涡中跃起 一条活鱼
被漩涡吞噬掉 一把枯草
在漩涡里挣扎 你我他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