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3.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某办公室内的一段对话,请根据语境在“丙”处填上合适的表情,并写出划线句子的潜台词。(4分) 甲(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乙):“某某,你每天的着装搭配得多协调啊,让人看了很舒服。” 乙(谦虚地):“哪里哪里,只是随便穿穿,从来没想到要刻意搭配。” 丙( ▲ ):“她皮肤好,无论穿什么都好看。唉!”
|
4. 难度:中等 | |
2011年12月14日,经过4个多月的海选、初选和复选以及网络投票等步骤,山西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公开征集活动圆满落幕,“晋善晋美”从参赛的13018 个口号中脱颖而出。试分析“晋善晋美”入选的原因。(5分)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贽忠诚的一组是(3分) ①贽性忠荩 ②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 ③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 ④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⑤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⑥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3分) (2)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4分) (3)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3分)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①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②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4分)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3分)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3分)
|
7.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庄子·逍遥游》)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3. ▲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5.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7.知我罪我, ▲ 。(《孟子·滕文公下》) 8.长恨人心不如水, ▲ 。(刘禹锡《竹枝词》)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窗 钱钟书 (1)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2)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3)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4)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5)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6)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春天和窗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综观全文,窗的作用有哪些?请概括。(4分) 3.本文题为“窗”,但讲窗的时候,总会先说“门”。文中“门”和“窗”构成了哪几层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作者借“窗”,从哪几个层面阐发哲理?试探究之。(6分)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艺术三昧 丰子恺 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各笔划,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单看时觉得不好的地方,全体看时都变好,非此反不美了。 原来艺术品的这幅字,不是笔笔、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个融合不可分解的全体。各笔各字各行,对于全体都是有机的,即为全体的一员。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浓或淡,或刚或柔,都是全体构成上的必要,决不是偶然的。所以单看一笔、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这是伟大的艺术的特点。在绘画也是如此。中国画论中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这个意思。西洋印象画派的持论:“以前的西洋画都只是集许多幅小画而成一幅大画,毫无生气。艺术的绘画,非画面浑然融合不可。”在这点上想来,印象派的创生确是西洋绘画的进步。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个个体。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样的统一”,很可明了地解释。其意义: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统一”。只有统一是板滞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们触乱,东西滚开,就是“多样”。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个画家,要照着它们写生,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两个靠拢在后方一边,余一个稍离开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时候,就是所谓“多样的统一”,是美的。 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这是艺术的三昧境! 宇宙是一大艺术。人何以只知鉴赏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何以不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如果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必可发现更大的三昧境。宇宙是一个浑然融合的全体,万象都是这全体的多样而统一的诸相。在万象的一点中,必可窥见宇宙的全体;而森罗的万象,只是一个个体。勃雷克的“一粒沙里见世界”,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就是当作一大艺术而看宇宙的吧!艺术的字画中,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笔。即宇宙间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倘不为全体,各个体尽是虚幻而无意义了。那么这个“我”怎样呢?自然不是独立存在的小我,应该融入于宇宙全体的大我中,以造成这一大艺术。 (选自《丰子恺散文选》,有删节)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2.结合摆放苹果的事例,说说在审美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多样”和“统一”的矛盾。(8分) 3.丰子恺在文章结尾提出的“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包含哪些深意?(6分)
|
10. 难度:中等 | |
大千世界,异彩纷呈。平凡的人和事,自有其独特的美。请以“平凡之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11. 难度:中等 | |
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 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 后 数 日 陵 败 书 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 听 朝 不 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1.用斜线“∕”给下列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2.所谓“李陵之祸”是指什么?(2分) 3.司马迁认为李陵“能得人之死力”的原因是什么?(2分)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E.《女神》是反映“五四”精神的一部新诗集,以《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最有代表性。《凤凰涅槃》以凤凰经大火而新生的壮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理想的向往。
|
13. 难度:中等 | |
简答题(10分) 1.《雷雨》中的主要人物都做尽各种各样的挣扎,希望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请举出三个这样的例子。(5分) 2. 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如《药》里的“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等茶客,《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们”。说说你对“帮闲”的理解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5分)
|
14. 难度:中等 | |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零的故事 董桥 李丽珊滑浪风帆夺金牌,为香港在奥运会上创出“零的突破”。没有“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所有数字都没有意思了。“零”这个数目字据说真的是印度人发明的。剑桥大学数学大师G.H.Hardy有一次到印度去领一个大奖,发表演说。他上台第一句话说:“印度对人类的贡献是零。”全场鸦雀无声愣了三秒钟,然后哄堂大笑。 创造 “零的突破”固然艰难;人生从“有”而求“无”求“零”,似乎更不容易。二十年代有个美国作家Harry Crosby是富家子弟,去世的前一年带着妻子到埃及去旅行,偶然碰到一位智者。智者对他说:“我以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去衡量我的财富。”此话蕴藏无穷哲理,Crosby觉得是晨钟暮鼓。他于是决定重新衡量他的身外物,他要把他读过的藏书处理掉:从上万册减为一千册,再减为一百册、十册,最后只留一册。他开始送书给人家。他碰到一个陌生人,一眼觉得好感,马上把手头所有波特莱尔的初版书都送给这个人了。他还挑了一批珍本善本书,标上最低廉的价钱,偷偷一本一本掺进塞因河畔旧书摊上的廉价旧书堆里。 李丽珊当然经历过无数次的“零”的挫折。她告诉《明报》记者说,刚学滑浪风帆的时候技术不好,有一次出海训练天气转坏,风雨雷电交加,身边没有人,叫救命也没有用。这时,她突然看到舅父的身影,不是来救她,而是要她自己摇回岸边去。她于是一边哭一边摇,摇到筋疲力尽的时候才看到海岸。她今天回忆这一段往事,自然觉得格外有意义。她已经乘长风破开“零”的局限,她今后要记得的是当年独自摇回“零”的岸边的情景。 1.本文开头讲数学大师的轶事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5分) 3.概括本文中“零”的意义。(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