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北区)高二下期学业测试语文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管(jǐn)时(zǎn)撕杀一脉相承

B.解(pōu)洁(pǐ)赡养笔耕不辍

C.妊(shēn)伤(chuàng)枯燥因才施教

D.淆(hǔn)信(zhá)宣泄言谈举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公安部门经过周密排查,不懈追踪,终于抓捕到了那个       不定的犯罪嫌疑人张某。

②胡忠、谢晓军夫妇把满腔心血       在高原的孩子们身上,用行动书写着“高义薄云”。

③下课后,她没有回宿舍,           去了学校图书馆,抓紧时间为她研究的课题查找资料。

A.形迹灌注径自

B.行迹灌注径直

C.形迹贯注径直

D.行迹贯注径自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听见一群小鸟在老师办公室窗外的老梧桐树上幸灾乐祸地冲着我在叫着。

B.实力派演员娜仁花凭借影片《额吉》在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一举夺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C.一些超市经营者不讲诚信,为销售过期食品,他们往往在包装上改弦更张,随意改变出厂日期。

D.目前,知识产权国际纠纷案件越来越多,但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成人歌曲大多音调较高、音域较宽,经常唱这样歌曲的孩子,会对声带造成严重损伤。

B.PM2.5颗粒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C.看着这些我国制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产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感到振奋。

D.经过多日精心策划和排练,这台凝聚了全体演职人员心血的晚会终于要和观众见面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C.贾平凹,中国当代最具叛逆性、富有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秦腔》《浮躁》《废都》等。

D.契诃夫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们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分别是《套中人》《麦琪的礼物》《俊友》。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子华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游其庭者侔于朝。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宿于田叟商丘开之舍。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商丘开先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子华之门徒见商丘开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检,莫不眲之。既而狎侮欺诒。

亡所不为,商丘开常无愠容。

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于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商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飏于地,肌骨无毁。范氏之党以为偶然,未讵怪也。因复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方同疑。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

范氏之党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诞子。子其愚我也,敢问其道。”商丘开曰:‘吾亡道。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不至,行之不及。物无迕者,心一而已。今方知子党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水火岂复可近哉?”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仲尼曰:“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

(取材于《列子·黄帝》)

注释:①侔:(móu)等列,相等。②眲:(nè)轻视。③漫言:随口说。④淫隈:深水处。⑤曩:(nǎng)以往,从前,过去的。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假粮荷畚子华之门之:往,去

B.遂与商丘开俱高台乘:登上

C.乃共之曰谢:感谢

D.今方知子党之我诞:欺诈,戏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仕居三卿之右

必下车揖之

B.范子华有宠晋君

游其庭者侔

C.商丘开复而泳之

所得多少赏若

D.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

复指河曲之淫隈

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客)宿于田叟商丘开之舍

B.(子华)能使存者亡,亡者存

C.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二客)誉范氏之势

D.水火岂复可近(我)哉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子华虽未做官,地位却高过三卿,到他家就等同于到了朝廷。

B.商丘开被门客耍弄从高台跳下,去深水取珠,到大火中取锦。

C.商丘开历险无恙,门客认为他是有道的神人,一起向他求教。

D.商丘开认为自己的表现是因为心诚所致,了解真相后很后怕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7分)

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之不意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也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

1.曾记否,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夫子何哂由也?”曰:                  ,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庖丁在对王述说自己的技艺时说“方今之时,                  ”(《庖丁解牛》)

5.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作者认为“         ”是“诚不能也”,“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趣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古同“浥”,沾湿。②轩:窗。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带露采菊,时间在清晨;七、八句写倦鸟归林,时间在傍晚。

B.“忘忧物”指酒,“泛”是纵情饮酒的意思,透出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

C.“壶自倾”有斟酒之意,还有酒壶倾尽之意,写出诗人独酌时间之长。

D.末尾两句即有对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也体现了归隐后的悠然自得。

2.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分别结合陶渊明其他诗文简要分析。(200字左右)(8分)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展认同 扬首善

——“北京精神”文化意义琐谈

何谓“文化”?历说纷纭。梁启超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鲁迅则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认为,“久浴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当代文化学界认为,文化就是“群体的人的社会活动,及由此创造的物态、非物态,以至物、非两兼,各类产品之总和”。

参照这些定义,“北京精神”的文化定位是北京人“心能开积”的成果,包括“正德、利用、厚生”的价值,是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共业”。正是“北京精神”这一崇高核心价值体系,经“久浴”而构成了作为社区群体的“北京人”的神圣尊严。

从文化学看,“北京精神”的文化定位,堪称立足“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世纪之交兴起的世界性“善待文化传统”人文大潮。它旨在理性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让人们理性回归失去的精神家园,免于变成空然无依的游荡灵魂。

“北京精神”拥有强劲两翼。一翼是“认同”之翼。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除汉族外,还有数十万兄弟民族,乃至众多世袭侨民,既是“祖国大家庭”最完整的缩影,又是饮誉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他们在北京这片文化的沃土上,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长期践行、孕育,共同铸就了“北京区域文化”之本。另一翼是“首善”之翼。北京的首都身份,决定了它的“首善”地位和责任。毋庸回避,“北京精神”的八字表述,就字面言,应该不同程度地涵盖了全国许多城市的精神,那些地方也不乏“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理念。那“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能体现北京这个城市的个性和特点吗?回答是:“能!”其原因就在于北京是“首善”之都,即皆居“至高、首先、独绝、引领”,及其派生之深度、高度、力度、程度等量与质差异。

(李耀宗《“北京精神”文化意义琐谈:展认同 扬首善》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自然段中对文化的三种界定,梁启超侧重于文化的群体性,鲁迅侧重于文化的历史性,而当今文化学界则侧重于文化的影响性。

B.“北京精神”参照了对文化的三种不同理解,是综合三者而又赋予了具体内涵的一种城市区域文化。

C.“文化自觉”是指我们要自觉地善待文化传统,作为北京人,就应该自觉地践行“北京精神”。

D.北京的首都身份,决定了北京精神的“认同”的特点和“首善”的地位和责任。

2.从“文化自觉”的定义看,什么样的灵魂是“空然无依”的?(2分)

3.根据下列提供的材料,请写出分别指的是“北京精神”的哪一个方面。(4分)

①五千年前,黄帝立国“新睦九族,和合万邦,消弭战祸,趋于大同”,北京立首都视角,瞰内政外交,兼个人处世、国际交往,可谓“多元兼容”、“诸多博纳”。

②义蕴“创立”,含立国、立都及自立、独立、挺立等义,“古都、今都”之源、之流,自在、自立、自创、自强等含义都蕴含其中。

③中华古国,向来“以仁德治天下”。老子提出“上善若水”,既赞至善之威,其实也揭示了“上善”示“下”的基本规律。

④北京是六朝古都,长期广涉“国事、国情”,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因其重大意义、深远影响,已载入史册。

         ②        ③        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树下的老人

周国平

①十年前,刘彦把他的好几幅油画带到我家里,像举办一个小型画展似的摆开。他让我从中挑选一幅。我站在这幅画面前挪不开脚步了。从此以后,这幅画就始终伴随着我,我相信它将一直伴随我走完人生的旅程。

②我对这幅画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它画得好。刘彦的风景画都画得非常好。可是看见这幅画,我仿佛看见了一种启示,知道了我的人生之路正在通往何处,因此而感到踏实。

③画面上是一小片树林,那些树是无名的,看不出它们的种属。也许只是一些普通的树吧。在树木之间,可以看见若干木屋、木篱笆、小土路,也都很普通。画的左下方,一个人坐在树下,他的身影与一截木篱笆以及木篱笆前的那一丛灌木几乎融为一体。所有的植物都充满着动感,好像能够看见生命的液汁在其中喷涌、流淌、沸腾,使人不由得想到梵·高的画风。然而,与梵·高不同的是,画的整体效果却显示为一种肃穆的宁静。刘彦似乎在用这幅画向我们证明,生命的热烈与自然的静谧并不矛盾,让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节律自由地生长,结果便是和平。

④树下的那个人是谁?他微低着头,一顶小小的圆沿帽遮住了他的脸,而他身上的那件长袍朴素如农装,宽大如古希腊服。那么,他是一个农夫,抑或是一位哲人?也许两者都是,是一个思考着世界之底蕴的农夫,一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哲人?他坐在那里是在做什么,沉思、回忆、休憩,或者只是在打瞌睡?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便是他置身在尘嚣之外。那尘嚣或者从未到来,或者已被他永远抛在了身后。

⑤后来刘彦告诉我,他的这幅画有一个标题,叫“树下的老人”。这就对了,一个老人,不过这个老人不像别的老人那样因为行将死亡而格外恋世或厌世。不,他与那个被人恋或厌的世界不再有关系了,他的老境已经自成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尘世的辛劳都已经消逝,一切超验的追问也都已经平息。他走过了许多沧桑,走到了一棵树下,自己也成了一棵树。现在他只是和周围的那些树一样,回到了单纯的生命。他不再言说但也不是沉默,他的语言和沉默都汇入了树叶的簌簌声。不错,他是孤独的,看来不像有亲人的陪伴,但这孤独已经无须倾诉。一棵树是用不着向别的树倾诉孤独的。如果说他的孤独曾经被切割、搅扰和剥夺,那么现在是完整地收复了。这完整的孤独是充实和圆满。是了无牵挂的归宿。他因此而空灵了,难怪衣帽下空空如也,整个儿只是一种气息,一种流转在万物之中的气息。所以,这里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时间,也不再有老年。

⑥也许我的解读完全是误读,那有什么要紧呢?我只是想让刘彦知道,他的风景油画是多么耐人寻味。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种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艺术。他的内在的激情在其中找到了庇护,得以完好无损地呈现为思想,呈现为超越思想的宁静。风景油画属于他的创作的早期阶段,但我不无理由地相信,他迟早将回到这里,犹如那个老人回到树下,犹如一个被迫出外谋生的游子回到自己朝思暮念的家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油画中老人的“身影与一截木篱笆以及木篱笆前的那一丛灌木几乎融为一体”暗示着老人与自然的和谐。

B.“那件长袍朴素如农装,宽大如古希腊服”的比喻,扣合了“一个思考着世界之底蕴的农夫,一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哲人”的疑问。

C.“这就对了”一句,与上一段的疑问形成呼应,从而引出下文对画中人物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与画作者思想的共鸣。

D.油画中的树只是背景,目的是为了衬托树下的老人;而在本文中,作者颠覆了画作者的用意,使得油画的意境更为深广。

E.本文对“树下的老人”这幅油画的解读,显示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而独到的认识,令人回味,发人深思。

2.第③段,作者在描写画上的植物时写到梵·高的目的是什么?(4分)

3.作者为什么认为刘彦的这幅油画“画得好”且“耐人寻味”?(4分)

4.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结尾“这里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时间,也不再有老年”中“这里”一词的理解。(4分)

5.作者从“树下的老人”这幅油画中“仿佛看到了一种启示”,但文章结尾却又说“也许我的解读完全是误读”。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10分)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作文

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享受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