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卧龙跃马终黄土, 。 (杜甫《阁夜》) 1. ,飞羽觞而醉月。 (王勃《滕王阁序》) 2.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梦入神山教神妪, 。 (李贺《李凭箜篌引》) 4.鸟雀呼晴, 。 (周邦彦《苏幕遮》) 5.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①莝(cuò):铡碎的草。②绐(dài):欺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3分)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④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3分) (2)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3分)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3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3分)
|
4. 难度:中等 | |||||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E. 《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政权更迭时期暴发户不择手段的发家过程,查理的发迹史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掠夺的罪恶。葛朗台太太拒绝葛朗台假惺惺的施舍后,小说这样议论道:“这样的高尚纯粹是白费!”她临死时对女儿说:“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2.“我没罪,没罪啊!”她忽然叫起来,声音响得整个大厅都听得见。“这是冤枉人。我没犯罪。我没起过那张心,我想都没想过。我说的是实话。实话呀!”(《复活》) 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她说自己没罪,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的?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①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②,心勿忘,勿助长也。”(《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慊:快,痛快。②正:止。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2.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①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这一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3分)
2.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3分) 3.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重返北京 陈孝全 白云悠悠,人世悠悠。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举目无亲,只好先住在朝阳门边一位朋友的家里。他在北大读了四年书,虽也玩过几回西山,但多在城圈子里呆着,始终没到过清华,对它很是陌生。 清华设在北京西北部的清华园,环境幽静,风景优美,原是端王载漪的王府。清华大学前身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于1911年正式开办,它的任务就是培养留美学生。1925年清华进行改革,增设大学部,朱自清就是因此而被聘的。 那时清华大学的教务长是张仲述,朱自清不认识他,于是和那位朋友商量写一封信去,约定第三天上午前往拜访。那天几经周折,看表已经12点了,才到达清华大学。坐在客厅等一忽儿,出来一个高个子长脸的,样子很能干的人,这就是他所要会见的教务长张仲述,谈到12点过,宾主才客气地分手了。 过了两天,朱自清带着简便的行李,从朝阳门朋友家搬出,住进了清华园古月堂。清华园很美,绵密的绿树丛中,蜿蜓着清清的溪流,郁葱的伞松,青青的草地,宽敞的教室,巍峨的礼堂,小小的荷池晃荡着岸边小树的倒影,池莲迎风起舞,散发出阵阵幽香。这样的风味和南方自不相同,别有一番气韵。但朱自清孤身一人,刚来乍到,没有什么朋友,心里十分寂寞。在江南时,他晚上睡眠极好,照例是一觉到天明,北来之后,却睡不安稳,夜夜有梦,而且从来没有一个是清清楚楚的,醒来不知所云,恍然若失。 最难堪的是每早将醒未醒之际,残梦依人,腻腻的不去;忽然双眼一睁,如坠深谷,万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墙上痴痴地等着!我此时决不起来,必凝神细想,欲追回梦中滋味于万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怀念看些什么而已。纷乱的梦境反映的是不宁的心绪。其实,朱自清到北京之后,一直强烈地怀念着南方那段生活.。 一天,他实在闷得慌,乃决意进城去,在海淀下了汽车,找了一个小饭馆,拣了临街的一张小桌子,坐在长凳上,要了一碟苜蓿肉,两张家常饼,二两白玫瑰,自斟自酌,不由又想起在江南的生活,情动于衷,从袋里摸出纸笔,在桌上写了一首《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那儿是山乡水乡! 那儿是醉乡梦乡! 五年来的跋徨, 羽毛般的飞扬! 呵!他怎能忘了南方的山山水水,乡土人情?那里有他的亲朋故友,有他年老的父母和弱妻稚子。在那里,他有过快乐,也有过痛苦,南方毕竟是他耕耘过的土地,汗水洒过的地方啊! 10月的一天,他接到南方来的一封信,是父亲寄的,其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看到这里,朱自清不禁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想到父亲待自己的种种好处,特别是八年前料理祖母丧事完毕,父子同车北上,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历历在目。又想到,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东奔西走,可家中光景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致老境如此颓唐。又想到,他近来情郁于衷,常常动怒,但始终惦念着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哀伤和想念之情如滔滔潮水,铺天盖地而来,在晶莹的泪光中,他仿佛又看见父亲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是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他含着泪水,伏案疾书,以朴实的笔调细致地叙写那次和父亲别离的情景,透过父亲的一言一动,揭示了他对儿子的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心灵在纸上疾走,他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如涓涓流水,倾泻于字里行间,溶注于父亲的背影之中。写到最后,他深情地呼告道:“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平淡一语,蕴蓄着他对年迈父亲的刻骨相思。 22年后,当《文艺知识》编者问他写作这篇《背影》的情况时,他答道:“我写这篇文章只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这种从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发出极大的感动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正好代表了作者之为人。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中“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这是由文品论及人品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E. 朱自清父亲少年出外谋生,东奔西走,老境辛苦颓唐,他深感身体有诸多不便,怕是要不久于人世。 2.划线部分有何特点?请加以赏析。(4分) 3.李广田说:《背影》一篇,廖廖数十行,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只是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朱自清的“真情”所在。(6分)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家,不仅是“现象”的家,也是“精神”的家。如今,汉语这个家却正遭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①侵 (shí),② 。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③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也许有一天人们将不再说话,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写字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 (1)第①处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分) (2)在第②处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 。(1分) (3)第③处划线句有语病,请改正。(1分)
|
9.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 。 。 , 。 。 ①最早的记载见之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构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在广州,拾金不昧或将有实质奖励。正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提出:对无主的拾获财物,在拍卖后将拍卖款的10%奖励给拾遗者;对有主失物,失主领回时,可自愿按遗失物价值10%的金额奖励拾金不昧者。(2月12日《羊城晚报》)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字左右) 答:
|
11. 难度:中等 |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毛泽东曾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国俗话又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