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福建省高二下期期末联考语文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                    ,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3.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 巫

刘基

楚俗尚鬼,鬼实弗神也,而其巫谋神之。乃阴构于邑侠,请以其利共。邑侠以其情通于国侠,故得悉闻有司之事与讼狱之胜负,验如响。有不用巫言,则事之已右者必左,已左者必右。

于是楚人之奉巫过于奉王令,宁违王禁而不敢违巫言。王闻之怒,命司马戮巫而焚其祠。国人大噪,相与为讹言。于是楚旱,民皆以咎王,群小巫并起为讙,遍国中皆称鬼。

王与令尹谋尽杀巫,以问熊蛰父。熊蛰父曰:“是激也,未可。夫民愚而溺于祸福,彼方兴用鬼,而吾骤遏之,未竟其所望,而谓吾怫其情,必怨。夫怨起于微而积者也。十家之邑,一日不能户无事,而况楚国乎?有事莫不诿诸鬼,则莫不倚鬼以尤王,其奚以御之?不如因而亢之。小人能诪祸而不避亢,亢而后昭其诈,则不户说而喻,然后明正其法,蔑敢违矣。”乃命群巫推一大巫以主鬼,而复其祠,国有事亦请焉。而大选县公,平庶狱,宽征役,绝请谒,黜贪墨,国邑之侠皆屏迹。巫言多不中,民始懈。

会鄙有西师,王集其国老以祈巫,巫不得先闻,而失其辞,王以诘国老,国老愕,弗能对。乃尸巫而爇鬼,无一人敢复言鬼。                            (节选自《郁离子评注》)

巫 鬼

刘基

王孙濡谓郁离子曰:“子知荆巫之鬼乎?荆人尚鬼而崇祠,巫与鬼争神,则隐而卧其偶。鬼弗知其谁为之也,乃蠥于其乡。乡之老往祠,见其偶之卧,醮而起焉。鬼见以为是卧我者也,欧之踣而死。今天下之卧弗可起矣,而不避焉,无益,祗取尤耳!” (节选自《郁离子评注》)

【注】①讙:通“喧”,喧哗。②怫:通“悖”,违反。③县公:县大夫。④爇:放火焚烧。⑤郁离子:刘基在文章中的托称。⑥蠥:同“孽”, 危害。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其巫谋之神:灵验

B.相与为言讹:伪诈

C.则莫不倚鬼以王尤:过失

D.会有西师鄙:边境

2.下列对两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巫》中的巫师借鬼招摇撞骗,《巫鬼》中的巫师则为争神而暗中推倒鬼的偶像。

B.《楚巫》中的百姓对巫师的话始终执迷不悟,《巫鬼》中的百姓却无辜受鬼之害。

C.《楚巫》中,在惩杀谣传干旱的巫师上,楚王有些急躁,而熊蛰父则冷静有识。

D.《巫鬼》中的鬼对巫师不让百姓崇尚祭祀鬼神无计可施,最后迁怒乡里的老人。

3.下列对两篇文章寓意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楚巫》:祸患常积于忽微《巫鬼》:审时度势,避祸于未然

B.《楚巫》:谣言止于智者《巫鬼》:养正邪自除

C.《楚巫》:多行不义必自毙《巫鬼》: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D.《楚巫》:功以谋就,事以计成《巫鬼》:大厦已倾不可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得悉闻有司之事与讼狱之胜负,验如响。(3分)

(2)鬼见以为是卧我者也,欧之踣而死。(3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渡江大风

袁 枚

水怒如山立,孤蓬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波浪平。

缆系地无所,鼍鸣窗有声。

金焦知客到,出廓远向迎。

【注】①鼍:扬子鳄。②金焦:金山和焦山的并称,二山对峙江中。

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2.这首诗题为“渡江大风”,而诗中无一“风”字,却使人觉得狂风大作,请举二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大风”的?(4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刘关张于张角乱军中救了董卓,董卓却因三人出身低微极为怠慢,因此激怒了张飞,欲杀掉董卓,刘备关羽及时阻止。最后三人连夜引军投了别处。

B.赤壁之战前,周瑜用反间计,诱使曹操杀了蔡瑁和张允;使用苦肉计,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随后黄盖诈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

C.孙权以其妹为饵,将刘备骗到东吴,逼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让刘备择日就亲,并给赵云三个锦囊,教赵云依次而行。

D.曹操借袁绍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董卓,正欲抽刀行刺,却被挑马回来的吕布发现。曹操忙谎称献刀,并借口试马,逃之夭夭。

E.被马超击败后,曹操割须弃袍,惊慌而逃,马超紧追其后,被曹洪拦住,曹操躲到树后,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

上面文字中的“公”是谁?他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计策?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孟子?梁惠王下》)

②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下》)

1.孟子认为与邻国交往的原则是什么?请根据选段①简要概括。(2分)

2.请结合上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小国如何保存自己。(4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信息观

于凤霞

①现代社会,信息总量急剧膨胀,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处于日益膨胀的信息洪流中,而且,信息获取的手段、渠道也日益便利。

②但这么多的信息、这么快速和方便地获取信息,也带来一些问题,就是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利用成本显著上升。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与创新应用,其作为自媒体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公众话语权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各种虚假与不良信息也大行其道,无不挑战着社会的道德与法律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利用信息的成本显著上升。且不说由虚假信息造成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直接损失,即便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去粗取精,挑选出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与前些年不可同日而语。

③能否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提炼为知识,并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信息利用能力。信息时代条件下,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成为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人认为信息利用能力直接决定了个人的成长空间。既要善于迅速捕捉和收集信息,还要学会筛选有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信息,更要有适时地“拒绝”信息的能力。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要牢记信息“是为实现人的目标服务的”。

④现实世界中,个人言论和行为所能影响的范围是有限的,网络空间中这种影响可能会被无数倍地放大,甚至引发网络群体事件,并反过来影响现实的社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信息道德和规范,做一个理性、负责任的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

⑤信息时代,经意与不经意间,人们的隐私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技术革新正在压缩、侵蚀每个人的隐私空间。目前,人们对待信息问题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有不少人很享受把自己的生活公之于众的乐趣,还有很多人为了获得某方面的收益而自愿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这些都反映了当前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还相当薄弱。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21期)

1.下列关于“信息”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总量急剧膨胀,对它的利用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B.质量参差不齐,与公众话语权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有关。

C.可以快速和方便获取并用以指导认识和行动的知识。

D.它的发布和传播有时会牵涉到个人隐私和道德、法律。

2.文章画线句“公众利用信息的成本显著上升”中的“成本显著上升”包括哪些方面?(3分)

3.面对信息时代的大量信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应对?请简要概括。(3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云水谣

范 婉

①这是一段优美的云水谣。时间要追溯到上世纪初了。他是画家吴湖帆,她是闺秀潘静淑。他是清朝广东巡抚吴大澂的孙子,她是清朝军机大臣潘祖荫的侄女。再也没有比他们更门当户对的了。天造地设的一双璧人。

②他的性格与才情,沾染了一些云气的高远与逍遥。她的清丽与温柔,流淌着水一般的娴静与婉约。

③潘静淑从小与书画为伴。她的嫁妆中有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与吴湖帆家传的欧阳询碑刻拓本《虞恭公碑》合而为四,汇于一室,称“四欧堂”。

④潘静淑30岁生日时,她的父亲又将收藏的宋孤本《梅花喜神谱》二册作为礼物送给她,吴湖帆遂把画室命名为“梅景书屋”。

⑤吴湖帆与潘静淑的生活,是令人艳羡的。琴瑟和谐。这从他们拥有的十方象牙章中可见一斑,分别为“吴湖帆印”、“吴潘静淑”、“吴湖帆潘静淑所藏书画精品”、“潘静淑平生心爱之物”、“湖帆静淑金石图书”、“双修阁内史”、“湖帆读画”、“香阵卷温柔”、“吴氏四欧堂家藏书画”、“梅景书屋主人”。

⑥她第一次看他作画,想替他磨墨,被他轻轻阻止了。他一向习惯自己磨墨。这样不但能掌握墨汁的浓淡,还能趁磨墨时构思。她善解人意地点了点头。

⑦梅景书屋里终年飘荡着梅花的清香。时间与人生的幽暗缓慢地在这里展开。蜡烛蹿红。屏风漾金。白色的宣纸平摊在桌上,青花瓷瓶里横斜着几枝铁骨红梅,华丽与惊艳依托清莹的月光,倒映在窗棂上,晃动。没多久,一幅青绿山水《春云烟柳》完成了。青山葱翠,白云缭绕。沟涧蜿蜒,流水潺潺。一片清新旖旎的春色。

⑧早春时节,他们照例会从上海回故乡苏州,去“香雪海”赏梅。漫山遍野的梅花,千花万蕊,香雪缤纷。烟波迷茫的太湖,云峦闲吟,春水独钓。微风,杨柳,芦苇,桨声,船影。大自然的云水谣。

⑨午后,潘静淑坐在池塘边。庭院一角,红艳艳的蔷薇花热烈地开放着,一只彩蝶停栖在花瓣上,家里的大白猫懒洋洋地蜷伏在湖石上。她的心不由动了一下,回屋兴致勃勃地作《耄耋图》。她画白猫,蔷薇,还有蝴蝶,全神贯注。连吴湖帆进屋也没察觉。他笑嘻嘻地从她手中接过笔来,在纸上补上湖石,苔草。

⑩此情此景,吴湖帆记忆犹新。今晚,窗外的月光照亮了那一瞬间。他默默地看着墨迹未干的画卷。烟云笼罩的山石峻岭,远峰一抹直入云中。山谷中漂浮着白云,成排的松杉覆盖着山坡,屋宇掩映在葱翠之中,溪流淙淙,水汽与云雾氤氲一片……

⑾他站在云端,吟诵水的歌谣;她坐在水边,默读云的倒影。云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间。云以缥缈的烟岚招呼,水回应以悠扬的笛声。

⑿他独坐在画桌前,面对刚刚完成的这幅水墨《云海奇峰图》,沉思。云水微茫的天际,地老天荒的苍凉。

⒀那年夏天,池塘里的红荷开得格外娇嫩多姿。吴湖帆即兴画了一幅扇面《凌波出尘图》,背后书录潘静淑的《浪淘沙》词。她看后连声说好,想临摹来着。未料,没几日却染病去世了。睹物思人,黯然神伤。自此,吴湖帆把扇子珍藏在行箧中,从不离身。孤独的扇子,残缺的美。他是一片漂浮的云,无力留住流逝的水。

⒁他一直记得她。这段优美的云水谣,不因她的早逝而稍减其美或感动。她是他的记忆,只是他的记忆被打散了,一点点,一滴滴,融化在他的一幅幅画里。

(摘编自《散文(海外版)》2009年第04期)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新婚燕尔、回乡赏梅、池边作画和睹物思人等片段,表现吴潘两人琴瑟和谐的一生。

B.第⑤段写到“吴湖帆与潘静淑的生活,是令人艳羡的”,他们令人艳羡的不是物质上的奢华,而是精神上的高雅。

C.第⑧段用“千花万蕊,香雪缤纷”“云峦闲吟,春水独钓”描写故乡风物,形象传神,且用词典雅,句式工整。

D.第⑨段写吴湖帆“笑嘻嘻地从她手中接过笔来,在纸上补上湖石,苔草”,表现吴潘两人幸福和谐的生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E.文章描写江南的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清丽雅致,富有诗意,这与吴潘两人艰辛的艺术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吴湖帆为什么把画室命名为“梅景书屋”,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3.这篇小说以“云水谣”为题,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佩弦先生

叶圣陶

①朱佩弦(自清)先生,于八月十二日去世了。认识他的人都很感伤,不认识他可是读过他的文字,或者仅仅读过他那篇《背影》的人也必然感到惋惜。

②他是国立清华大学的教授,任职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浙江省好几个中学当教师,他毕了北京大学的业就当教师,一直没有间断。担任的功课是国文和本国文学。

③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教师有所谓“预备”的工夫, 他是一向做这个工夫的。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剖析揣摩,把必须给学生解释或提示的记下来。一课完毕,往往满头是汗,连擦不止。看他神色,如果表现舒适愉快,这一课是教得满意了,如果有点紧张,眉头皱起,就可以知道他这一课教得不怎么惬意。他教导学生取一种平凡不过也切实不过的见【解析】
欣赏跟领受着根在了解跟分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

④他是个不断求知不惮请教的人。到一处地方,无论风俗人情,事态物理,都像孔子入了太庙似的“每事问”,有时使旁边的人觉得他问得有点儿土气,不漂亮。在文学研究方面,这种精神使他经常接触书刊论文,经常阅读新出的作品,不但理解他们,而且与他们同其呼吸。依一般见解说,身为大学教授,自己自然有已经形成的一套,就把这一套传授给弟子,那是份内的事儿。也很有些教授在这么做,大家也觉得他们是行所当然。可是朱先生不然,他教育青年们,也随时受青年们的教育。单就他对于新诗的见解而论,他历年来关心着新诗的发展,认明新诗的今后的方向,是受着一班青年诗人的教育的,他的一些论诗的文字就是证据。但是,同样在大学里当教授,以及在中学里当教师的,以及非教师的知识分子,很有说新诗是“什么东西”的,简直认为胡闹。若不是朱先生的识力太幼稚短浅,就该是那些人太不理会时代的脉搏了。

⑤他待人接物极诚恳,和他做朋友的没有不爱他,分别时深切的相思,会面时亲密的晤叙,不必细说。他在中学任教的时候就和学生亲近,并不是为了什么作用去拉拢学生,是他的教学和态度使学生自然乐意亲近他,一块儿谈话和玩儿是常事。这也很寻常,所谓教育原不限于教几本书讲几篇文章。他在大学里也还是如此,学生就是朋友,他哪里肯疏远朋友呢?可是他决不是到处随和的好好先生,他督责功课是严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是不答应的。像朱先生那样的教师,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有亲切的友谊,又有强固的责任感,那才自然而然成为学生敬爱的对象。他入殓的当儿在场的学生都哭了。

⑥他作文,作诗,编书极为用心,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非自以为心安的意见决不乱写。不惮烦劳的翻检有关的材料。文稿发了出去发现有些小节目要改动,乃至一个字的不妥,宁肯特写一封信去,把它改了过来才满意。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儿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到了写《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的时候就不然了,全写口语,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方式,虽然有时候还带一点文言成份,但是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

⑦他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他在学校里教的也是这些个。思不出其位”,一点一滴的做去,直到他倒下,从这里可以见到个完美的人格。(摘编自《中学生》一九四八年九月号)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朱自清先生去世让许多人感到悲伤,入殓时在场的学生都哭了,说明他是个有广泛影响且受人尊敬的人物。

B.谈及对新诗的认识,作者认为朱自清先生的见解有独到之处,而某些人的排斥态度则说明他们不能把握时代脉搏。

C.文章列举了朱自清先生不同时期的许多作品,意在强调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D.文章追忆了朱自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展现了一个向时代、青年学习,与丑恶、暴力斗争的知识分子形象。

E.文章写朱自清上课时有时“满头是汗,连擦不止”,有时“表现舒适愉快”,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2.朱自清先生在教学上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概括。(4分)

3.文章说朱自清先生“‘思不出其位’,一点一滴的做去,直到他倒下,从这里可以见到个完美的人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朱自清的理解。(6分)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胳膊挖墙脚墨守成规路遥知马力

B.骨骼莫须有以逸代劳信誉值千金

C.彗星座右铭鸠占雀巢细嚼出滋味

D.慧眼吓马威星罗棋布海阔凭鱼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醉酒驾车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如梦如幻,让人不得不惊叹太自然的巧夺天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2012年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性短语。(每个不超过4个字)(4分)

2012年经济发展要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GDP增长目标,从经济运行来看,“稳增长、抑通胀”是两个突出的关注点。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来调整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比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进一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等等。此外,对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给予细致关照。

答: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大胆走,却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或体会,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