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默写(16分)

1.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3.既自以心为形役,                            ,知来者之可追。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8.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课内句子翻译:(12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②。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pō tuó):不平的样子。②褰(qiān):卷起裤脚。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

B.要之一饱,而同于臭腐    委:归,付

C.子瞻策载酒         杖:手杖

D.无责于外,而寓焉      姑:暂且

2.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C.往往留宿于山上

D.一旦大风雷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喜游       蟹六跪二鳌

B.往往留宿山上而相泣中庭

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斤斧   王语暴好乐

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一        如是,孰能御之

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C.文中有二乐:一乐是“幅巾迎笑”“倘佯”山水、“不知其久”;二乐为营亭坐观,俯视旁瞻远山近水,“风云变化”。

D.文中写景浓笔挥洒,给人以一种郁郁苍苍、气势奔流的动态美;写人,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给人以一种劲操清芬的动态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相与笑之曰:   鄙:卑鄙

B.场功毕        甫:刚刚

C.或采橡实、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三国演义》第六回董卓与袁绍联军交战不利,遂弃洛阳而去。曹操提出“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建议乘胜追击,却得不到众诸侯的响应,操大怒,自引兵星夜追赶董卓。

B.袁绍与公孙瓒领军会于磐河之上。文丑与公孙瓒交锋,瓒败阵而走,望山谷而逃。文丑紧追不舍,危急关头出现一个少年将军: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胜负未分。此少年就是赵云。

C.曹操遣应劭往琅琊郡迎接父亲曹嵩到兖州。路经徐州,太守陶谦有心结纳曹操,知曹操父亲经过,热情款待两日,然后亲送出城,特差都尉张闿,带五百部兵护送,想不到由此引来杀身之祸。

D.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并送吕布粮草和密信,要他不救刘备。吕布为助刘备写信请来纪灵,设宴调停,纪灵将吕布的方天画戟插在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处,并说如果吕布射中画戟小枝,两家罢兵;不中,则两家厮杀。

E.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察朝廷内外的反应,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发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宝雕弓射之,正中鹿背,群臣以为天子射中,涌向献帝高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前以迎之,众皆失色。张飞欲斩曹操,被刘备止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B.督邮来巡县,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张飞酒后听说,大怒,将督邮绑在县前马桩鞭打,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刘备只得这么做了,并挂印而走。

C.攻打张绣期间,所过之处,麦熟将割。为赢得民心,曹操传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没想到自己的马因鸟而惊,闯进麦田,违反了军令,理当斩首,于是借李儒之语“法不加尊”,以剑割发代首,并传示三军,显示自己带头执法。

D.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引兵相救,太守陶谦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刘备,刘备推辞了。曹操退兵后,陶谦及部下再次表达推让之意,刘备执意不肯。后来陶谦病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终是推脱,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后来徐州军民都拥立刘备,刘备领徐州牧。

E.吕布被绑至白门楼,吕布求刘备为他在曹操面前说情,刘备点头示意。吕布对曹操表示降服,曹操问刘备如何,刘备以吕布认丁原、董卓为义父而又杀之,劝曹操杀吕布,吕布大骂刘备,曹操下令将吕布勒死,然后枭首。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4分)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文化经典阅读(8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这段文字孟子指出战争的目的是                                    

战争胜败的原因是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关心的是                                                          

孟子倡导的是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诗歌鉴赏(6分)

《寄鉴上人》

唐 左偃

一从携手阻戈鋋,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其二)

遶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2分)

2.这两首在写“听雨”的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作文:(60+10=70分)

痕迹    约翰●罗斯金

  把第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