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内蒙古巴市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人说到笔,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钢笔、铅笔等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但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按流传甚广的说法,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据《太平御览》引晋代张华《博物志》云:“蒙恬造笔。”但如此重要之贡献,《史记·蒙恬列传》中却无记载。《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聿”字在殷商时期便已现身。《礼记·曲礼》也有“史载笔,士载言”之句。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造笔不始蒙恬》云:“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乃公允之论也。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笔之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陕西临潼的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进行发掘,出土了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大量文物。而从彩陶的纹饰花纹表面,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因而可推断出早在此时,先人便已开始使用毛笔或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成熟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聿”字,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在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的两处战国楚墓中,曾各出土过竹管毛笔一支,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之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之笔,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区域推断,最迟在战国时,毛笔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各诸侯国之间文化差异巨大,尚无统一名称。

秦定天下后,蒙恬因功“拜为内史”,掌治京师。文案之事不能无笔,或许是其改进书写工具的动力与机缘。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以成毛腔,再将笔头毛塞于腔内,外加保护性竹套,以便于取笔和保护笔尖,笔之形制初备。蒙恬至少在笔的改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应无争议。另一方面,秦一统华夏,各国称谓被弃不用,而以秦称为准,从而实现了“笔”的称谓之统一,亦功不可没。

回顾历史,笔之主流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时代,先为宣笔时代,后为湖笔时代。宣笔发轫于两汉,兴起于魏晋。其时书法大兴,与制笔业相辅相成。东晋时,书圣王羲之曾撰《笔经》,极力推崇的“中山兔毫”即宣州陈氏之笔,唐宋时期,名士白居易、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皆曾对宣笔有过极高评价。自元代始,制笔业进入湖笔时代。湖笔发轫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因而得名,善琏则被誉为“笔都”。《湖州府志》载:“湖州出笔,工通海内,制笔者皆湖人。”

我国素来以文化立国,笔乃文之所出,化之利器,所以在传统社会地位突兀,内涵隽永。笔就是史官手中利器,历代史官直书所见所闻,以成信史,使后人了解历史原貌。为维护史官的尊严和秉笔直书之权力,历代先哲前仆后继,不惜家身。中国史笔之神圣,可见一斑。

1.结合文意,下列各项中对“笔”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今天,笔是一种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包括毛笔、钢笔、铅笔等,但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

B.“笔”本来是秦国的称谓,但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全国以秦称为准,从而实现了“笔”的称谓之统一。

C.在我国的历史上,笔的发展大致先后经历了湖笔时代和宣笔时代这两个重要时代,“湖州出笔,工通海内。”这表明湖州的毛笔在当时非常有名。

D.“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聿”字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出现,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可见毛笔在殷商时期已经在使用。

2.下列各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皆曾对宣笔有过极高评价,可见,宣笔在唐宋时期达到兴盛时期。

B.因为蒙恬担任内史,掌治京师,经常处理许多文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蒙氏改进书写工具。

C.《礼记·曲礼》中的“史载笔”是说笔就是史官手中利器,历代史官直书所见所闻,以成信史,使后人了解历史原貌。

D.因为笔在中国传统社会地位突出,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常常用笔来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然而根据文意,应解释为“制造”更为合适。

B.“蒙恬造笔”的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蒙恬至少在笔的改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应无争议。

C.制笔业的发展与书法的兴起总是相辅相成的,制笔业的发展会推动书法的进步,反过来,书法的发展又会推动制笔业的发展.

D.从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会使用毛笔写字了。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节选自《列女传·楚庄樊姬》)

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妾岂不欲王之爱宠乎 擅:独占

B.遣人之郑、卫贤女进于王 求:寻找

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正确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称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王之所谓贤者何是寡人之过

B.今贤妾者二人若亡郑而有益

C.姬所笑何也臣壮也,犹不如人

D.楚庄用,功业遂伯用亡郑以陪邻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很高。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评价,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3分)

翻译:                                                                      

(2) 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3分)

翻译:                                                                      

(3)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4分)

翻译: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小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名句名篇默写(5分,每空1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声,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酒 事

于德北  

17岁那年,我离开了学校,走上了社会。我父亲是一个古板而严谨的人,他当时是一家报纸的副总编,在人群里总有点面子,特别希望我能去一家好一点的高中重读。我生来就倔,小事还犹豫,大事从来是一去不回头。当时,我外语不好,数学不好,考上大学的希望十分渺茫,所以,我毅然选择离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漂泊。

我曾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工。

力工的活苦,没技术,让人瞧不起,不像钢筋工、架子工、木工、电工那么气派,受人尊敬。力工像杂役,什么地方缺人都得顶上。

心中就苦闷。

苦闷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选择。

那年夏天,雨水大,工期被耽误了,大家都很着急。有一天,我被分到李师傅带的混凝土班,跟着大家打立柱。一天的任务是11根立柱,打到下午的时候,云彩就来了。李师傅抬头看看天,凭空叫了一句:“爷儿几个,加把劲,抢雨前干完了,我管酒。”

我知道这个李师傅,他是建筑公司的劳模。他有一个疯老婆,已经疯了三十几年,但三十几年里,李师傅从来没让她磕着、碰着,从来没让她弄脏了衣服,从来没让她走失过。

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师傅有一个女儿,刚刚上大学,李师傅的负担不轻,平日里花钱节省人人尽知。

“真管酒?”有人问。

“管!”

李师傅平时是一个话语极少的人,他这一喊,有点一诺千金的意思,身边的人陡然增了一股劲,硬是抢在倾盆大雨下来之前,把立柱打完了。

酒、肉都有价,酒是9毛钱一斤,肉是8毛钱一盘。

六个人,围坐在工棚里,大呼小叫地吃开了。

我不会喝酒,自然往后挪挪身子,我感到有点冷。这时,一只粗糙的大手扶住了我的后背,并用力地往回拢了拢。

是李师傅。

他把发乌的饭盒递到我眼前,说:“啁一口。”

我摇了摇头。

“啁一口。”

语气是命令似的。

我接过饭盒盖,抿了一口里边的白酒,顿时被呛得咳嗽起来。

李师傅拍了拍我的后背,鼓励说:“再啁一口。”

我抬头看看他,突然在他的目光里发现了一种异样的东西——那是父亲般的慈爱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关怀。

我又喝了一口。

是喝,不是抿。

一股热浪从喉头一直冲到胃里,又从胃里反到心上。

工友们都笑了。

那天,我喝多了,李师傅领着我,站在工棚的门口,冲着如注的大雨说:“喊一声,喊一声就什么都好了。”

说着,他“啊——”地大喊了一声,那声音撕心裂肺,神鬼皆惊。

“啊——”

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如同悲怆的《命运交响曲》,渗入雨水里,向四周溅落了。

“啊——”

我也叫了起来。

“啊——”

随着喊声,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啊——”

随着眼泪的掉落,我心中的块垒也一点点地坍塌了。

不知过了多久,李师傅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孩子,喝了酒了,是男人了,不哭了。”

随着李师傅的话音儿,雨突然停了。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品中写到了两个父亲,李师傅“慈爱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关怀”使“我”倍感温暖,体会到自己父亲身上少有的鼓励之情。

B.随着李师傅的喊声,“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将劳动的热情和团结的力量抒发得真切感人。

C.作品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性格,“爷儿几个,加把劲”“真管酒?”等语言描写,将人物豪爽、直率的性格表现得生动传神。

D.作品在语言运用方面相当准确,同样表现饮酒,“啁”的痛快,“抿”的羞涩,“喝”的坦然,这些词既叙写动作,又传达心理。

E.作品以“酒事”为题,“酒”象征着生活的苦难,只有饮下这碗苦酒,才能面对这坎坷的人生。这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2.倒数第三段中“我心中的块垒”,在作品中具体指什么?(4分)

                                                                                     

3.结合作品,简析“雨”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4.结合作品,简析李师傅这一人物的形象。(6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一身傲骨,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4分)

                                                                                      

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6分)

                                                                                      

4.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联系全文,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6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màn)沉(diàn)峥嵘(zhēng róng)歌载舞(zǎi)

B.雨(xiàng) 方(yóu)忸怩(niǔ ní)残冷炙(gēng)

C.目(chēn)百(gě)惆怅( chóu chàng)然长逝(kè)

D.颓 (qǐ)凌 (wǔ)彷徨(páng huáng)风沐雨(zhì)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游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美国大片《蜘蛛侠》将在京上映,电影爱好者趋之若鹜

C.农民们在党的好政策下逐渐富裕起来,他们家里的各种电器也多得汗牛充栋

D.新赛季,迈阿密热火队“三巨头”的雄厚实力令其他NBA球队的球员难以望其项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优秀人才不足、人才适应性差、技能型人才的短缺等问题正在制约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竞争力的提升。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元旦期间,武汉各大商场都使出了大幅降价的“杀手锏”,都想以此拉动节日消费,商界统计的数字也表明,今年的元旦消费总量是最好的一年。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_____________;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______________。我们离不开大自然。_______________。

①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王维找到了精神归宿。

②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③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④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⑤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⑥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理解,让人耳目一新。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三句中任选两句)(4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看法: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看法:            

③喜怒不形于色

另一看法: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②汪国真说:“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许多人开始出发时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但逐渐热情减退,最终停了下来。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急急地出发但却跌倒在路旁的人,他们虽有了行动,但却未能善始善终,这是可悲的。”

④席慕容说:“我喜欢出发,喜欢离开,喜欢一生都能有新的梦想。”

请以“出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