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pēi)    金(chuàn)    白泠(léng)   长歌哭(dàng)

B. 重(chuàng) 谬(là)       核(gān)酸    身不恤(yǔn)

C.射(cuán)    知(shěn)    (hú)寄生     茕(qiǒng)孑立

D  缧(xiè)    (jūn)裂      白(jī)浆     (chēng)目结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

B.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蜜地衔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C.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D.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缈,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富有。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           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这幢小屋也     了自己的艰难岁月,有很长一段时间,谁也记不得什么人曾经在这里出生。

③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           可以深入到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

④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或者抱残守缺。

A. 欣然  渡过  反而  时过境迁        B. 毅然    渡过  因而  情随事迁

C. 欣然  度过  因而  情随事迁        D. 毅然    度过  反而  时过境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B.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虽然太极端,但决不只是骇人听闻的,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C. 两者之间有时也互相模仿,比如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符号。

D.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漩涡。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就是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

B.21世纪的医学将会是“个体化医学”。那时,DNA序列分析有可能成为最快速、最准确、最便宜的诊断。

C.野草是美的,因而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D.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思索和搜集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的体例:每本大都由四折一楔子组成,内容主要有曲科白三部分,角色大致有末、旦、外、净、丑、杂六种类型。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C.相对于一般的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表现为艺术性非常强,语言生动、华美,既有说明,又有议论、抒情。《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以及《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属于这类文章。

D.归有光是唐宋派的魁首,是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桥梁性人物,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比喻和联想大多激情磅礴,是主人公大胆直接的倾诉;《长亭送别》则善于化用前人诗词,烘托离别氛围,尤其是崔莺莺的唱词显得伤感而富于深情。

B.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忍辱受刑、忍痛著书的感情为主,抒发了司马迁对生之价值与死之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他坚定无畏的人生选择。

C.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在写作上张弛有度,层次分明。第一、二部分,悼念逝者,唤醒生者。第三、四、五部分,追忆往事,揭露罪行。第六、七部分,讴歌烈士,点明意义。

D.《<物种起源>绪论》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语言准确、严密。作者讲究选词,多善于用简洁的短句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这体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把下列带序号的诗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诗歌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西风错漏出半生轻叹,秋葭一夜就愁白了头”,上世纪30年代的作家陆蠡说得富有诗意。同样是荻花,王室后裔吟来却满是凄凉:“                      。”

①王孙芳草伤心色                ②雪点芦花起白鸥

③散作江南处处秋                ④片帆一片画中游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校运会刚结束,高二摄影小组的同学打算在宣传窗开设主题为“精彩瞬间”的栏目,展出校运会中抓拍的部分竞技照片。请你帮他们写一段栏目介绍词,突出栏目照片的特点。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少于60字。(3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5)

6ec8aac122bd4f6e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1分)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4分)

①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姑苏看水

张宏

  ①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②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③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班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问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④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⑤而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⑥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⑦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⑧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⑨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获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十年浩劫中,一湖碧波竞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訇在地上的工具。

  ⑩“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第一段中“惧怕”指什么?这样开头有怎样的作用?(3分)

2.第五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其中“好”与“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班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2)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4.举例简析文章有哪些写作技巧?(4分)

5.水滋养了姑苏的风物人情,造就了姑苏人水一样的性格,孕育了姑苏独特的文化属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认识。(5分)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①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涵煦:滋润化育。②本:描绘。)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修尝考其山川,其图记         按:按照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         数:计算,列举

C.其风俗之美                   道:陈述,称道

D.遂书以其亭焉                 名:命名

2.下列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耸然特立                      幽于粪土之中不辞

B.辟地为亭                      不然,籍何至此

C.盖天下平久矣                  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D.欲问事,而遗老尽矣            吾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 窈然”“ 滃然”,就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3分)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3分)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7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1.试分析“倦”字的炼字效果。(2分)

2.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5分)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选择其中7句填写,每句1分,共7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柳丝长玉骢难系,                      。(王实甫《长亭送别》)

3.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4.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5.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众人皆醉,                             。(《楚辞·渔父》)

7.前事不忘,                   (《史记》)

8.               ,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由浙江卫视主办的“中国好声音”正风生水起,自由开放的网络,风起云涌的媒体选秀,犹如给无数年轻人的成名梦想注射了一支强心针。他们“秀自己”的主要招数就是凭借大胆、出位、反传统的言语和行为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想做就做,想唱就唱,奇装异服,张扬自我,标榜个性,开创了属于这一代人的“草根注意力时代”。

 

请你写一篇表现你对现在流行的“自我秀”认识的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