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默写、填空(15分)

1.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                                  

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7.现代著名剧作家          先生的《包身工》一文写于1935年,现在读起来仍有深深的震撼。文中有一个被摧残得骨瘦如柴的小姑娘,大家就拿 “           ”当她的名字。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君尝晋军赐矣为:给予

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B.失其所,不知与:结交,亲附

秦王必见臣说:同“悦”,喜欢

C.持千金之资物币:货币

轲既取图之奉:两手捧着

D.乃引其匕首秦王提:投击

乃欲以生之     劫:强迫,威逼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敢兴兵拒大王常身翼蔽沛公

B.驰往,伏尸哭倚柱

C.君我呼入窃大王不取也

D.击沛公于坐左手把秦王之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惧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夫晋,何厌之有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偟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逃跑

B.坐称善,赐酒一:一起

C.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丈人:年长的人,主人

D.客无不流涕而去者流涕:流着眼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孩子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于是遂诛高渐离

B.出装匣中筑与其善衣乃矐目,使击筑

C.终身不复近诸侯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

D.彼庸知音,窃言是非高渐离以铅置筑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统一天下后,到处追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都逃跑了,高渐离也更换了姓名,躲藏在宋子城里做工。

B.高渐离躲藏时间长了,感到做工很辛苦,想要离开,可又听到了主人厅堂上有宾客击打筑,心里犹豫又不忍心离开。

C.高渐离听到别人弹奏敲打筑,便忍不住评论别人演奏哪儿好哪儿不好,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干脆不再躲藏了。

D.秦始皇珍惜高渐离有高超的弹奏筑的技艺,于是赦免了他的重罪,并让高渐离演奏,高渐离才有机会行刺秦皇。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2分)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2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分)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2分)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袁谭投降曹操后,一直有谋反之心。曹操平定冀州后,立即起兵讨伐袁谭。袁谭死后,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远涉沙漠,进军乌桓,乘胜追击袁尚和袁熙。随行的郭嘉再献妙计,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辽东。自此北方地区都成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B.曹操兵进汉中,一路破关斩将,张鲁投降。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刘备将荆州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还给孙权,请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之际兵进合淝。诸葛亮许诺,等刘备夺下汉中后,将荆州之地全部奉还东吴。

C.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却又虚伪地推托了三次。汉献帝迫不得已,修筑“受禅台”,亲自将玉玺交给曹丕。曹丕即位后,定国号大魏。改年号为黄初,迫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丕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即日必须离开京城,不宣召不得人朝。

D.诸葛亮在渭滨摆下战场,与司马懿交锋。两军对垒,司马懿与孔明比斗阵法。司马懿摆出“混元一气阵”,诸葛亮则以“八卦阵”破之,魏军大败。不料,负责运送粮草的都尉苟安因好喝酒耽误了时间,被诸葛亮罢免官职,苟安心怀不满,连夜投奔魏军。司马懿让苟安回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篡国之意。刘禅听了大惊,让诸葛亮退兵回成都。

E.钟会攻打剑阁,邓艾则带领精兵偷渡阴平小路,直取成都。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了地图。邓艾挥师进攻绵竹,刘禅慌忙派诸葛瞻来应敌。诸葛瞻拼死力战,多次杀败魏军,终因寡不敌众,与儿子诸葛尚双双战死于绵竹。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荀彧劝阻曹操加封九锡,曹操心中不快,就让他自杀了。曹操兴兵四十万征讨孙权,要报赤壁之仇。两军相持多日,曹操无功而返。见曹操兵退,孙权又想再取荆州。他的谋士出了一个计策,给张鲁写一封信,让他进攻荆州;再给刘璋写一封信,说刘备想夺取西川。

B.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的后路,不想此事被他的母亲吴国太听见,吴国太怕孙权此举会伤了自己的女儿,不准孙权妄动。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去召孙夫人,孙夫人带着阿斗离开荆州。刘备派赵云奋力拦截,从船上夺回阿斗。张飞带船赶来接应,救回阿斗。

C.刘备与庞统兵分两路进攻雒城,蜀将张任伏兵于山中,把庞统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无心再战,令人到荆州请诸葛亮。诸葛亮把荆州托付关羽后,亲率大军分两路进川。张飞异常英勇,计取巴郡,还收了老将严颜。

D.刘备引兵再攻雒城。为张任所败,幸为张飞所救。诸葛亮定计捉住了张任。马超引羌兵来攻冀城,刺史韦康欲降,参军杨阜苦谏。韦康不听,投降后被杀。马超认为杨阜守义,复用杨阜为参军。杨阜暗中借来救兵,大破马超。

E.张鲁派马超援救刘璋,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斗得难分难解,孔明使用反问计,迫使马超归降了刘备。马超利用援军这种特殊身份,骗刘璋打开城门,随及迫使刘璋投降。刘备率军进入成都,百姓张灯结彩,夹道欢迎。刘备占领了西川。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简述题(5分)

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日:“吾中计矣!”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日:“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上述文段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

王祖远

①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红柳木。我心血来潮,给他们封了个绰号,叫抗旱防沙的“戈壁三杰”。

②为了揭开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若羌县以东120公里的楼兰故城之谜,我从天山南麓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首府库尔勒起身,沿一路沙尘,把自己交给了一辆全身散了架似的陈旧的老爷汽车。

③九月的南疆,天地间干焦欲灼,或许一根火柴足可以把大自然烧为灰烬。这里年降雨量不足三毫米,但蒸发量却超过三千毫米。在这样一种人类难以想象的环境里,我所敬慕的“戈壁三杰”却依然生存,是它们在我来回l200里的行程中,不时地在路边闪现,安慰和鼓励我这位初涉沙漠的远方人。

④“戈壁三杰”个个可称为大西北的英雄好汉,它们给了大西北一身豪气与阳刚,顽强地表现着高原上的力量和希望,世世代代向人类传递着大自然内心的激情与信息。

⑤别看那些骆驼刺矮趴趴的,但每枝每叶都坚挺地刺向天空,在飞沙走石的狂风之夜,也从不低头屈服。骆驼刺遍布大漠戈壁,若是没有这些小生命的存在,缺少了这一抹抹绿色的点缀,大西北会增加更多的一片片的和尚头和招来更多伤感的泪水。

⑥汽车在南疆一段死寂寂的沙地上行驶。车行的左方闪过了上千亩的胡杨林,但早已全部死亡而干枯。高矮错落,几乎望不透哪里是林子的尽头。其中一株高挺伟岸,顶尖微微后仰;两根一样粗细的枝桠分别向左右前方伸出,形成了历史的定格。它在仰天长啸,倾吐悲愤与不平。显而易见,数百千年以前,这里一定进行过一场自然界与历史岁月之间惨烈的旷日持久的大搏斗,最终,在“适者生存”的历史进行曲中,这片胡杨悲壮地倒下了,给大自然留下了一片珍贵的遗迹。站着的,仍然那么英武,即便倒下,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尊容。人类从这里看到的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遥想若干年前,这片胡杨林曾给无边的沙漠戈壁带来多大一片绿荫,它们头上的枝叶呼唤着云雾,脚下的根系滋生出清泉,紧紧傍在古丝路的一侧。西行的驼队在此歇脚,东进的商旅在树下炊饮,凡是跋涉丝路在此受过荫护的人,谁能忘记那大漠中的绿荫之梦!

⑦然而,我的这次西行考察,印象最深的还数红柳木。

⑧这些红柳,有的一丛只有巴掌那么大,零散地趴伏在平坦的沙地上,如镶嵌在黄褐色古老大漠身上的绿斑,为干焦焦的大地带来一丝生气。稍大一点的,细枝底下便有一堆沙。我远近细看了一下,发现哪里有沙堆,那上面必有一丛红柳,二者之间有着这样一种不可分割的缘分。在有些区域,二者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凝聚与表现。沙向红柳聚拢,红柳又依沙堆成长增高。路经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沙包,个个圆溜溜的,高一二十米,周长三四十米,上面均有一丛挺直腰杆、成了气候的红柳木,二者都是日积月累、点点滴滴长大成形的。它们这种自然而默契的配合,也正是人类在艰苦的生存环境条件下挣扎奋斗的写照。为了生存,地球上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叹的奇妙现象。

⑨红柳能在沙漠里繁衍生存,当然也依靠自己的本能与特性。我特意留神了一下:若朝着西南方向望去,沙海里全是蓬蓬松松的绿堆;倘若再掉头向东北方看,则那些沙丘全是秃秃的半边光头。红柳避开了沙丘承受烈日的西南面,牢牢地占据着稍稍背阴的东北侧。向下,拼命地把根扎向深处,这是存活的根本;向上,勇敢地与烈日进行抗争,这是与生俱来的品德。日日夜夜,岁岁年年。红柳就是这样生活着。即便是在那倒下的千亩胡杨林的身旁,又有一丛丛红柳成长起来。

⑩红柳不是花,但每一丛的上半截,均呈紫红色,远望,如一顶顶紫红漂亮的花冠,点缀美化着这灼烤人肤的戈壁滩。

⑩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人的生命不长,也就是那么一段外出的旅程。如果我们能像红柳那样,永不放弃,人生在艰苦的逆境中也能增添无限风光与意义。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但却生长着骆驼刺、胡杨树和红柳,可见这三种植物生命力之顽强。

B.作者在第⑤段中综合运用了拟人、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骆驼刺的坚挺、毫不屈服,表达自己对骆驼刺的敬仰、赞美之情。

C.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本是安静的植物,但作者却赋予它们以动态美,可见作者对它们的喜爱程度之深。

D.作者在文中重点描写了红柳木,因为红柳木与其他两种植物相比,生命力更顽强,更值得人类学习。

E.纵观全文,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句式变化多样是本文一个重要特色,这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对大自然观察之细致。

2.文章第①段和第③段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一种巨大的力量”指什么?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从两段话中准确、鲜明地概括出内容要点。(4分)

2008年12月29日在京开幕的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为与会者带来一个好消息:截至目前,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249所,比去年新增47所,孔子课堂总数也达到了56个。这样的数字意味着“汉语热”并不是一时兴起,随着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汉语将被不断传播并保持热度。

中国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主要模式是,在国家汉办的统筹和帮助下,由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共建。从2004年第十所孔子学院设立到现在,各国孔子学院所在高校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孔子学院与所在高校竞相发展的良性互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3分)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烟尘誓扫还金阙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派开南宋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四个成语,完成成语接龙。(2分)

人定胜天→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很多……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童。

要求:(1)立意自定(2)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