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饿莩(fú)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鸡豚(tún)庠(xiánɡ)序之教

D.衣帛(bó)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少牺牲玉帛,弗敢

B.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

C.弃甲曳而走斩木为,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日出江花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时入山林     ②申之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 ④斯天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

A.五亩之宅,之以桑

B.狗彘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而走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万章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②!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③,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④,曰:‘古之人!古之人!’夷⑤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⑥!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⑦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⑧,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⑨。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⑩矣。”

(节选自《孟子?尽心下》)

【注】 ①万章:孟子的门徒。②狷(juàn):洁身自好。③琴张、牧皮:未详。曾晳:孔子的弟子。④嘐嘐(xiāo xiāo):志大言大的样子。⑤夷:句首助词,无义。⑥原:同“愿”,谨善。⑦踽踽(jǔ jǔ):独自走路,孤单的样子。⑧佞(nìnɡ):能说会道。⑨慝(tè):奸邪。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党之士狂 简:威仪堂堂

B.夷考其行,而不焉者也 掩:遮蔽、遮盖

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焉者 憾:仇恨、怨恨

D.孔子以为德之 贼:残害……的人

2.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  )

①非之无举也

②孔子以为德之贼

③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④居之似忠信

⑤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

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

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

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

4.翻译下列句子。

(1)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久之前,吴某经营的“平安”号货船(吴某已在保险公司为船只投了保)在装货时翻船沉没。吴某随后与某打捞公司签订了沉船打捞合同,约定打捞总费用7万元,合同并附有补充条款“打捞完毕先付打捞费1万元,余款由保险公司理赔时一次性付清”。打捞公司将船打捞出水,吴某支付了1万元打捞款。后来,保险公司以事故损失不属承保范围为由拒绝吴某索赔。吴某以此为由拒绝支付余下6万元打捞费给打捞公司。于是打捞公司将吴某告到法院。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吴某认为,自己与打捞公司签订的合同属于附条件生效的合同,该合同补充条款约定“余款由保险理赔时一次性付清”,由于保险公司还没赔款,所以该条款生效期还未到,因此拒绝支付剩余打捞费用。

站在打捞公司的立场上,你将怎样对吴某的观点进行辩驳?请拟写一段有利于打捞公司的辩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青少年应加强环保意识,当你看到环境被污染或破坏的时候,你有何感受?请用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列举环境被污染或破坏的现象,运用比喻修辞描写你心中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面这首小诗在对“树”进行描述时涉及了作者对“岁月”的思考,请选择另外两种事物,仿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和句式,各写一句话,描述事物时必须涉及对“生命”的思考。

例句:树:如果你挺直了你的身躯,风会比你矮很多,伟岸就会溢满你的岁月。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座古老的思想城里住着两位夫子。他们互相憎恨,互相贬损着对方的学识,因为一位是有神论者,另一位是无神论者。

一日,两人在市场相遇,当着各自信徒们的面儿,他们争论起神的有无,好半天才偃旗息鼓。

当晚,无神论夫子来到圣殿,俯卧在祭坛之下,祈求众神宽恕他迷惘的过去。

同一时刻,有神论夫子将他的“圣书”付之一炬,因为他已变成了无神论者。

(纪伯伦《两夫子》)

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