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奢/日不思钱/人头障/气凝神

B.心/压大戏车/敷衍永/语箴言

C.漠/流金石佳/混是非巡/怙恶不

D.误/春风龉/踽独行 柱/掌而谈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远大报负余勇可沽以偏概全黄梁美梦

B.披砂拣金事过景迁拾人牙惠孪生兄弟

C.别出新裁虚与委蛇远见灼识移殖器官

D.怨天尤人心无旁物清山绿水以警效尤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刘师傅生性耿直,好打抱不平,对看不惯的人和事鸡蛋里挑骨头,从来不客气,深受大家敬重。

B.工程已接近尾声,指挥部要求大家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训,再接再厉,为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C.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你就心满意足,不思进取,我只能说你目光如炬

D.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在外经商的中国人受到所在国官方和民间双重侵害的新闻报道不绝如缕,引起了国人的普遍关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海外华人的努力,中国的春节被很多亚洲国家和欧美城市接受,甚至还把春节作为公共假日写入法规,显示出中国春节越来越浓重的国际化色彩。

B.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世贸中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是这部聚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影片对于美国人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

C.在洛杉矶举行的第53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著名乡村音乐演唱组合“战前女神”实力超群,一举将五项大奖收入囊中。

D.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申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请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词语或改换词语)

1.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在银川市出席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时说,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建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城乡人口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论语》: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分)

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高觉慧是《家》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向“门户不当”的____ ____表示爱情,而这个女子最终却_____________。(每空1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7分)

宫词一百首(选一)

王 建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1.试描绘该诗前两句所写的景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洲诗话》说该诗“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请结合诗歌内容试作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6分,每小题3分)

1.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斥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

2.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7分)

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有一些思想比较容易沟通,如仁爱思想与博爱思想。但在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根本性差异,这也是无容回避的,而祖宗崇拜与上帝崇拜则是其中最为根本的差异之一。

简略地讲,儒家文化的祖宗崇拜,与儒家文化重视血缘亲情,并将人类的团结、国家政治、人际之间相互的良性交往建立在和谐的家庭、家族基础之上的系统的理论思考密不可分。“祖宗崇拜”可以说是儒家有关世俗生活世界的理论与理性思考借助于“神道设教”的方式,实现“以前民用”的社会管理目标。它可以分两个大的阶段来理解。秦统一六国之前,从制度文化的角度看,周朝制度中“慎终追远”的伦理情怀,通过系列祭祖制度的规定,让人们记住自己的先人,以保证族类的繁衍绵远流长。春秋之世,礼崩乐坏。曾经是“不下庶人”之礼也慢慢地流落到民间,最后变成了“礼失而求诸野”的局面。周王朝一统天下的礼制文化“大传统”经过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变革,流落民间后却慢慢变成了小传统。战国时期的儒家接续着“慎终追远”、崇拜祖先的文化基因,逐渐从普通人的角度阐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的观念,以新的方式传承者周文精神。孝子之孝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将先人的宗脉传承下去。而传承宗脉的人选是家庭或家族中的男性。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经过历代儒家不断改造过的周朝礼制文化传统,紧紧抓住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根本特征,在全社会建立了以男性为中心的血缘亲情制度,将祖宗崇拜由战国春秋以前只适应于贵族阶层的文化信仰,普泛为全民的一种文化心理,而这种文化心理在终极信仰层面的最简洁,也最准确的表达就是“敬天法祖”。“天”对于每个普通百姓来说,非常重要,但不是十分直接。正如天的人间代表天子一样,他高高在上,对于百姓虽说重要,但也不直接。而“祖宗”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为直接的,他既是自己生命血脉的给予者,也是自己身份认同的最具体、可感的历史形象。秦汉以后的古代中国人们,他们共同戴天履地,却又各以自己的祖宗崇拜作为情感的寄托。上到皇帝、中到各级官员、士大夫,下到不识字的普通百姓,莫不如此。政治上推崇“大一统”的思想倾向和心理愿望与日常生活中流行“祖宗崇拜”的多元宗教情感,就这样非常奇妙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使传统中国人的宗教性的生活带有传统社会自发倾向的宽容心态与文化心态。这一特殊的政治与宗教文化环境,使得古代的中国比较容易接受各种外来的宗教与文化,印度佛教在中国成功的落户、生长,并发展出中国的佛教,然后又东传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即是显例。即使是古代的犹太教、基督教也曾经传入中国,并且没有发生有组织的宗教战争,甚至连大规模的宗教之间的冲突也未曾发生过。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儒家“祖宗崇拜”这一特殊的宗教文化心理所具有的包容性特征。

从比较宗教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无论是儒家文化中的“祖宗崇拜”,还是基督教文化中的“上帝崇拜”,都只是不同的文明形态中的信仰形式而已,不分高低,各有其历史与文化的合理性。而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宽容。

(选自吴根有《祖宗崇拜与上帝崇拜》)

1. 下列关于“祖宗崇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宗崇拜与周朝制度文化中“慎终追远”的伦理情怀密切相关。为保证族类的繁衍绵远流长,周朝通过系列祭祖制度的规定,让人们记住自己的先人。

B.礼制文化原本是为帝王一统天下服务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渐渐流落到民间,甚至形成礼只在民间存在的局面,这是只在崇拜形成的关键一步。

C.儒家文化在战国时代以新的方式传承着周文精神,它传承了“慎终追远”、崇拜祖先的文化基因,认为普通人必须具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观念。

D.祖宗崇拜是儒家的一种有进步意义的社会管理目标。儒家思想中有关世俗生活世界的理论与理性思考,借助于“神道设教”的方式,实现有利于民众的社会管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男性在中国传统社会地位突出的原因与传统社会孝的定义有关。将先人的宗脉传承下去,是孝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传承宗脉的人选是家族中的男性。

B.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祖宗崇拜成为一种全民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在终极信仰层面上的最简洁,也最准确的表达就是“敬天法祖”。

C.在“天”和“祖宗”之间,与老百姓关系更近的是“祖宗”,因为“祖宗”是老百姓自己生命血脉的给予者,也是自己身份认同的最具体、可感的历史形象。

D.秦汉以后的古代中国人们,从皇帝到官员以及普通百姓,他们共同戴天履地,却又各以自己的祖宗崇拜作为情感的寄托,不同的祖宗有着不同的信仰。

3. 请根据原文及自己的理解,简要阐述“祖宗崇拜”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小题。(21分)

瞳孔里的青海

孟澄海

秋天的雪落下来,落在青海,落进青海蓝色的眸子。那片叫青海湖的水真个像眼眸,幽蓝抑或靛青,忧伤的深邃,迷茫的清澈,均满含沧桑古意,微微波浪间,透视着岁月的影子。我相信葬传佛教的说法,那一个瞳孔里住着绿度母,当时间塌陷之后,静静的奉献给雪域高原……

雪花飘逝。美丽如蝶的雪花后面,会不会有神的旨意?神坐在青海湖边,给漫天的雪花指示方向,让白雪消失后的寂静,成为淡蓝的镜子,照见一朵野花、一枚青草的灵魂,纷纷回归湖泊,回归水的梦。

站在雾岚氤氲的岸边,我看见海心山,有一些僧侣苦修的洞穴,栖息着风‘云朵,还有紫色的烟尘。天鹅的翅膀掠过水面,从此岸飞往彼岸,凄美的叫声仿佛是一个隐喻。黄昏悬浮,鸟影斑驳,目光触及的礁石上,所有的鸟类都沉入梦呓。从仰视的角度看,海心山顶的白云已经安静如莲,寂坐,或卧下来谛听浪花低语。在青海湖,云,也有佛性禅心。

如果相信传说,神就在湖底。那是一块巨石,传说是如来的第七声狮子吼所变,三千年前的沉默,换来三千年后的红珊瑚,未来的一天,它会摇曳着美丽的叶子,从水里走出来,长成一座通天塔,一直通向天堂。但我满身风尘,灵魂不洁,可能永远等不到那个日子。

距我不远处,几个藏人在举行“转湖”仪式。匍匐或行走,每前进一步,都要磕一次长头。用额头丈量人生,内心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转湖”的藏人走过我的身边。五六个汉子,粗壮、结实,脸膛黑里透红,红中泛着雪山的寒光。一样的打扮:藏靴、藏帽、藏袍、藏刀。一样的神情:沉默、隐忍、平淡、坦然。因为需要伏地长拜,所以行动迟缓,甚至笨拙。时间进入宗教仪式,像是故意放慢了脚步,让心灵得到片刻安静,抑或是,当心灵拥有了信仰,人就会感觉到时间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藏人不停地磕着长头,人趴下去,把大地衬托得更加辽阔,把天空显现得更加高远。在青海湖,在凹凸蜿蜒的湖岸上,藏人的一趴一拜,有着绝对的悲悯与崇高。

几个藏人就这样出现在我面前,然后慢慢消失于远方。对于他们而言,我只不过是一个他者,或者说是一个“外来入侵者”。我的来路和归途,始终指向俗世:城市、汽车、高楼、商厦、发廊、酒店,还有繁华与喧嚣,不断铺展的欲望和野心……

而他们的故乡则是另一种背景:雪山、草地、牛羊、帐篷、玛尼堆、天葬场,以及被天风吟唱的经文、白雪般纯洁的信仰。生活于此,即使在梦中,他们也会去寺庙转动经筒,匍匐于佛的脚下,仰视辽远的星空。当我们在拼命追逐金钱、权力、美色的时候,他们却走向朝圣之路,如果有一天死于路途,也会把肉体毫无保留地献给苍鹰秃鹫,让灵魂轻轻地飞上蓝天。 

那一天黄昏,我走进恰卜恰镇。我的背后,依然跟随着雪花。青海湖的水雾凝结成露珠,在我的面前飘摇。谁说湖波间没有神灵?那一刻,我分明感觉到露水就是海神的眼睛,它把我单薄的身影凝望成一朵白云,就那样缓缓升起,在古镇的上空盘桓,悠悠荡荡。

是的,我是来恰卜恰镇寻找神殿的。史书说在恰卜恰镇,蒙古俺答汗人曾修建了仰华寺,开始传播黄教。但后来寺院毁于兵蠡,神殿消失,不过,神殿并没有消亡。我看见古镇上的若干老人,悠闲自在地出没于街巷,手里摇动着经轮,嘴唇翕动,不停地念诵着八字经文,而家家的房屋顶上都插着经幡与风马旗,天风吹过,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到此地蜗居,即使是高僧圣哲也要保持缄默,因为你无需多言,天风天籁会翻译神的咒语和密藏。

一道粗朴的土墙挡住了我的去路。墙体伤痕斑驳,一身沧桑。墙角的阴影里,却摇曳着几朵妩媚的野花,两只蝴蝶围绕着花朵飘旋,忽高忽低,隐忍而凄绝。站在墙角,正好可以看见远处的雪山,还有挂在山顶上的一弯月牙,淡蓝,孤独,清寒,一如即将凋零的雏菊。我突然想起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据传,那个多情的活佛,就是在他的行宫看见了一对蝴蝶,翩翩而飞,如影随形,从此后就萌发了还俗的念头,开始写作情诗,追求如花似玉的姑娘。仓央嘉措后来西行青海,到了青海湖边就圆寂了,他的灵魂化作美丽的白鹤,向着拉萨方向飞去……

青海湖是青海的眼眸。

真的,透过那一片幽蓝的波光水影,可以看见雪峰海子、神鹰牦牛,可以看见唐蕃古道的狼烟烽火,可以看见文成公主进藏的孤独迷茫的步履,可以看见达赖、班禅神职系统的诡谲神秘,也可以看见你、我、他的今世前生。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极富理性和冷静的叙述,仿佛没有一丝喧扰,就这样静静地,诗一样流淌,遍布开来的那些色彩越来越浓重共,越来越空灵。

B.文中插入狮子吼变巨石的传说,是为了增添青海给人的神秘感,也是为了反衬出“我”灵魂的不圣洁,无法走向通往天堂的路。

C.瞳孔里的青海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有着深邃而透彻的大美。作者采用了大量抒情化且朴实的语言,使得意境更加突出明显。

D.透过清丽的文字,我们看到了青海湖的美丽,藏人心中的坚定信仰。作者诗意的笔触,呈现出雪落之下,青海的优美而迷离的景象。

E. 文末细腻地描写了沧桑土墙。妩媚野花、蝴蝶月牙等明丽的景象,自然引出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还俗圆寂的传说,以乐景衬哀情。

2.文章以“瞳孔里的青海”为题,结合全文,概括文中的青海有哪些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转湖的藏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结尾,透过青海湖波,你可以看到哪些内容?联系全文,试作探究。(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给你带来那些启示?请以“源泉”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