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剑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分支,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是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又源自中国民间文化心理的两个支撑点——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围绕这两大主题所衍生出来的许多的炼剑修行、镇妖诛邪、斩奸除佞、匡扶正义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集中表现。“剑侠”一词,北宋时期已有记载。苏东坡在《渔樵闲话录》中就曾对唐传奇中的女剑侠发出感慨:“噫!吾闻剑侠世有之矣!然以女子柔弱之质,而能持刀以决凶人之首,非以有神术所资,恶能是哉!”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四“郭轮观灯”篇中也有“剑侠”称谓出现。在此之前,虽已有剑侠小说风行于世,但时人尚未以“剑侠”名之。至明代始有人在《太平广记》“豪侠”类的基础上辑唐宋剑侠小说精品编成《剑侠传》一书,“剑侠小说”遂成为此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唐代以前,未有成熟之剑侠小说问世,但有些作品可看作剑侠小说的雏形。《搜神记·三王墓》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这篇小说以铸剑传说为题材,突出宣扬了干将之子赤比的不屈不挠的复仇与反抗精神。小说将复仇与反抗暴政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位自掌正义、为民伸冤的侠客形象。这篇小说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推动了后世的剑侠小说创作。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侠客虽以法力行侠人间,但此时“剑术”未成。 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时期。“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水深火热。此时佛道二教十分流行,人们对宗教深信不疑。加上叙事文体的发展完善,传奇小说的日臻成熟,剑侠小说的大量涌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唐代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其中《虬髯客传》、《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崔慎思妾》、《贾人妻》、《义侠》、《僧侠》、《兰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等篇都是极具影响的作品。唐代剑侠小说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优异,在中国剑侠小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剑侠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叙事手法和“剑术”演示,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偏于对唐人小说的模仿,缺乏创新,在情节上不如前人曲折、生动,文笔没有唐人的气势,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小说有神采,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宋元剑侠小说之“剑术”描写,侧重道教法术,如咒语、画符、托梦、隐形之类,与唐代剑侠小说有所不同。再有,宋元剑侠小说内容往往涉及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此种差别当与宋元时代道教广为流行以及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现实有关。 明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低潮,但有两篇小说对剑侠小说的发展关系重大。一是钱希言所著文言小说集《狯园》中的《青丘子》。二是话本小说《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谈侠》。 清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此时不但涌现出大量的文言短篇剑侠小说,还出现了《七剑十三侠》、《仙侠五花剑》等长篇白话剑侠小说,很多著名的文人如蒲松龄、纪昀、袁枚、沈起凤等都加入了作者的行列。尤其到了晚清,社会激荡,民生多艰,这类小说更是充斥坊间,广为流传。在小说内容上,这一时期的剑侠小说都自觉地将善恶、忠奸的斗争作为小说的重要情节,剑侠凭借神术入世行侠,诛佞锄奸,造福人类。小说作者想象力丰富,剑术描写神奇诡异,匪夷所思。清代剑侠小说不但剑术描写神奇,而且炼剑的过程与运剑的方法往往与儒释道的传统观念互相融合,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和民间对剑的崇拜心理汇合,一起构成神奇剑术的理论依据。如此修练出来的剑术,自然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着佛道救人济物、镇妖除邪的宗教救世精神。清代剑侠小说上承唐代剑侠小说的余绪,下开民国剑侠小说的先河,承上启下,影响深远。 (摘自《文学遗产》,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源自于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剑侠小说的人物塑造、曲折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体现。 B.苏东坡的《渔樵闲话录》和洪迈的《夷坚志补》都出现了“剑侠”一词,这表明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 C.唐以前,还没有成熟的剑侠小说出现,明代以前,“剑侠小说”还没有真正成为一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D.《搜神记·三王墓》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是剑侠小说的雏形,对后世剑侠小说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元明清的剑侠小说,在情节、人物性格的塑造、叙事手法上,几乎都可以在唐代的剑侠小说中找到依据,唐代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 B.晚清时期社会多变,剑侠小说遍布民间,在情节上都出现了善与恶、忠与奸的斗争。 C.宋元时期道教广为流行,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因此这个时期的剑侠小说多写到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 D.清代剑侠小说的剑术描写十分神奇,剑侠最后修炼出来的剑术,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佛教道教的救世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剑侠小说的那些剑侠,炼剑的过程和运剑的方法融合了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观念。 B.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总的来说缺乏创新,情节、文笔、人物形象都远远不如唐人小说。 C.唐代剑侠小说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佛道二教十分流行相关。 D.清代剑侠小说十分繁荣,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涌现出许多的文言短篇,出现了白话长篇,很多著名的文人也创作剑侠小说。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年数岁,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尝曰:“此儿非常器,为张氏宝也。”齐永元末,义师起,弘策从高祖入伐,留缅襄阳,年始十岁,每闻军有胜负,忧喜形于颜色。天监元年,弘策任卫尉卿,为妖贼所害,缅痛父之酷,丧过于礼,高祖遣戒喻之。服阕,袭洮阳县侯,召补国子生。 起家秘书郎,出为淮南太守,时年十八。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还除太子舍人、云麾外兵参军。 缅少勤学,自课读书,手不辍卷,尤明后汉及晋代众家。客有执卷质缅者,随问便对,略无遗失。殿中郎缺,高祖谓徐勉曰:“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鹓行之首,宜详择其人。”勉举缅充选。顷之,出为武陵太守,还拜太子洗马,中舍人。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缅在郡所得禄俸不敢用,乃至妻子不易衣裳,及还都,并供其母赈赡亲属,虽累载所畜,一朝随尽,缅私室常阒然如贫素者。累迁北中郎谘议参军、宁远长史。出为豫章内史。缅为政任恩惠,不设钩距,吏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老咸云“数十年未之有也”。 大通元年,征为司徒左长史,以疾不拜,改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俄迁御史中丞,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左降黄门郎,兼领先职,俄复为真。缅居宪司,推绳无所顾望,号为劲直。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以励当官。 中大通三年,迁侍中,未拜,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加贞威将军,侯如故。赙钱五万,布五十匹。高祖举哀。昭明太子亦往临哭。 缅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文集五卷。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 异 :认为……与众不同 B.自课读书 课:检验、考核 C.虽累载所畜 畜:同“蓄”,积聚 D.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 图:图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张缅美德的一组是?(3分) ①为张氏宝也 ②丧过于礼 ③随问便对,略无遗失 ④此曹旧用文学 ⑤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 ⑥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缅年幼时便很懂事。年仅十岁时,父亲张弘策跟随高祖征伐义军,他关心战事,脸上的喜忧也会随高祖军队的胜负而显露出来。 B.张缅对父亲感情深厚。天监元年,时任卫尉卿的张弘策死去后,张缅因为父亲惨死而过度悲伤,高祖派人告诫他不许这样做。 C.张缅非常孝敬母亲。他在地方为官时,自己和妻子儿女都省吃俭用,把省下的俸禄用来供养他的母亲和周济亲属。 D.张缅因为办案无所顾忌而被称为“劲直”之人。他死后,高祖很是伤心,赐了很多财物,昭明太子也亲自前往吊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 (2)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11分)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 ① 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5分) 。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
4. 难度:中等 | |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 (《逍遥游》) 2.弦弦掩抑声声思, 。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橘子树 〔美〕斯坦利·布比恩 “它可从来没为祖母开过花。”妻子用鼻子闻着那株渐已成熟的橘子树,不禁叹息道。 这株橘子树虽然只有四尺高,可枝头上已经果实累累。 “因为我们把它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我答道。因为有约在先,我没有告诉她真实的原因。 “那花盆只有一尺多,我觉得有点不合适。”她抱怨道。 我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就在她祖母去世的前一年,妻子把这株橘子树连同那花盆一起送给了老太太。 当初,我就觉得这个想法有点荒唐。在橘树栽培方面,我算是行家里手,可我还从来没见过一株长在花盆里的! “祖母,快来看呀!”走进院子,凯伊远远便喊道。“我知道,你的走廊上需要放点东西给点缀一下,增添一点生机。” “噢……嚯……”巴布西娅双手合拢,发出一连串惊叹。“简直太好了!” 凯伊笑了。“祖母,你准备把它放在哪?”凯伊建议道,“这儿怎么样?” “我不知道。好像这里光照太多了。”巴布西娅答道,“放在那里也许更好一点。” “放在那里会挡住你的窗子的。祖母,我知道你非常喜欢看窗外的世界。”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我们不止一次遇见巴布西娅步履蹒跚地给橘子树浇水。 “怎么还是没有结出橘子呢?”妻子每次看到橘子树总是这么说,一边还用手满怀期盼地抚摸着橘树的叶子。 一天傍晚,我们来到祖母家。尽管已是夜色朦胧,我还是看见在橘树中有一个圆乎乎的东西,便弯下身子看个究竟。 “凯伊。”她正准备敲门,我喊道,“快来看!” 她走到我的旁边,睁大眼睛。“哇!”她激动得喘着粗气,迫不及待地将手伸进树叶中,小心地摸索着,果真摸到了一只快要成熟的橘子。然而,那橘子一碰便掉了下来。 “不!”凯伊尖声叫道,用手捂着她的脸。 我赶紧捡起那个橘子。“它本该自己落下的。它才这么小。” 妻子呆呆地盯着那只橘子,好像它会因流血而死去。 “走吧,我们把它交给巴布西娅。”带着一份惶恐,我走过去敲门,领她进了屋子。 “祖母,给你。”说着,我递过橘子,“我们在外面发现的。” “噢。”巴布西娅说着挪动着脚步。 “是我碰落的!”凯伊脱口说道,随后鼻子一酸便哭了起来。“祖母,实在很抱歉! 是我将它碰落的。我不是故意的。” “呵,哎呀!”巴布西娅伸出双臂抱住孙女。“我早就看见了。”她解释道,一边用手抚弄着凯伊胸前的头发。“只是它还小,很脆弱,所以我没有叫你们去看。我知道它不会长久挂在上面的。傻孙女,不要难过了,日子还长着嘞!” 她们又一次紧紧拥抱在一起,凯伊擤着鼻子,擦着脸上的泪水。“你这话只是说来安慰我的。”她的眼里闪现出晶莹的泪花。 她们松开手。凯伊摘下眼镜。“我去清洗一下睫毛油,马上就回来。”刚要迈步,她又停了下来,转身朝她的祖母挤出一丝笑容,“巴布西娅,谢谢你!”说完,她走向浴室。 我发现她的眼里又闪现出晶莹的泪花。 “我可怜的小孙女!”巴布西娅叹道。 “是啊。她是多么希望那株橘树为你开出几朵鲜艳的花来!” 巴布西娅沉默片刻。“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吗?” “当然。” 巴布西娅转过身来,把手放进围裙的衣兜里。“你必须答应我绝不告诉凯伊。” 我眨眨眼,疑惑不解,但随后又点点头。 我最初的反应是朝那个尚未成熟的橘子皱起了眉头。此时,它就放在桌子上。 落下之后,它变得有点奇形怪状,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然而,神奇的巴布西娅跟我低声言语了几句,竟然使它焕发出异样的光来。真是意想不到!我不禁大笑起来。巴布西娅的嘴角上挂着一丝笑容,随后也跟着朗朗地笑了,笑得我们俩直拍大腿。 “什么事?”凯伊走了回来,好奇地问道。 “嗯,内部笑话。”我答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这已经是一年以前的事了。这也是巴布西娅从这株橘树上所看到的唯一的橘子。 “它怎么没有像现在这样为祖母开满鲜花呢?”凯伊问道。“她可比我们照顾得还要周到呀。” “这得需要时间。”我答道。可当我看见凯伊的脸上挂着泪水,话语就变得有气无力了。 我替她擦去了眼泪。可是,当我劝她离去时,她却执意不肯。我闭上眼睛,默默念道:“巴布西娅,请原谅我。” “凯伊,听我说。”她好像无动于衷。我又重复了一句,这一次,我的语气更加坚定“听我说。我知道它为什么没有为巴布西娅开花?” 她擤着鼻子,迟疑了一下,身体侧向一边,看着我。我说,“巴布西娅对橘子有过敏反应。” “什么?”凯伊摘下眼镜,后退了一步,显出一副惊愕的样子,“不会的。” “确实如此,我可以发誓。她要我答应保守这个秘密。” “可……可为什么?”她看着橘子树。“那又不会伤害我的感情。 “不。”我用指节轻轻刮了一下她的鼻子。“会的。但这并不是她不告诉你的主要原因。她确实喜欢这株橘子树!这是你送给她的一份特殊礼物。正因如此,她从没有忘记按时给它浇水。” (选自《中外经典微型小说大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借一盆微不足道的橘子树展现人间至真至美的感情,在淡淡的叙述之中自然融入浓浓的情愫,语浅情深,令人动容。 B.看到那株渐已成熟的橘子树上开满鲜花,妻子叹息“它可从来没为祖母开过花”,表明她仍在为此感到遗憾,仍在思念祖母。 C.小说中多次写到祖母为橘子树浇水的情节,说明祖母十分喜爱孙女送来的特殊礼物,她希望这棵橘子树能够长满果实。 D.祖母之所以没有说出自己对橘子有过敏反应的秘密,是因为不想伤害孙女真诚的感情。但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E.“我”明知道那个快要成熟的橘子不是花盆里的橘树上所结,但是没有说破,这体现出“我”淳朴善良、孝顺祖母的性格。 2.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6分) 3.“我”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请任选两个角度加以探究。(8分)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 罗银胜 杨绛与钱钟书都是有名的“读书种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他们的精神支柱。 1949年,黄裳曾去北京采访,专程到清华园钱氏夫妇的寓所,亲眼目睹了这对教授夫妇静夜攻读的情形:“住在清华园里的名教授,算来算去我只有一位熟人,就是钱钟书。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我找到他的住处,他和杨绛两位住着一所教授住宅,他俩也坐在客厅里,好像没有生火,也许是火炉不旺,只觉得冷得很,整个客厅没有任何家具,越发显得空落落的。中间放了一张挺讲究的西餐长台,另外就是两把椅子。此外,没有了。长台上,堆着两叠外文书和用蓝布硬套装着的线装书,都是从清华图书馆借来的。他们夫妇就静静地对坐在长台两端读书,是我这个不速之客打破了这个典型的夜读的环境。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在这时来访,高兴极了,接下去,就是快谈。” 当时,杨绛、钱钟书除了上课、办公、开会之外,可谓是深居简出,晚上的空余时间对他们来说,是辛勤耕读的好时光,他俩不愧是一对“读书种子”,用人类文化精华不断充实着自己。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如既往杜门谢客,潜心读书。她的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不通人情世故,而是“追求精神享受”。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杨绛非常珍视如此读书的自由,她还感叹道:“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还是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以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杨绛读书时的惬意,无疑也是众多读书人心向往之的精神世界。 杨绛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她摆脱了世俗的陋见。如今她所住的房间,水泥地、白灰墙,比照当今一些教授们新迁的住宅,可谓简陋至极,但所有房间都干净、整洁、雅致,涌流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卷气。杨绛的服饰朴素无华,毫无珠光宝气。她心系科教兴国,毅然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赠给“好读书”的学子。这一慷慨之举,值得世人敬仰和效仿。 2007年夏天,年近期颐的杨绛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这是杨绛以丰涵人生历练的经验,来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因而全书充浸着人性的美感。 《走到人生边上》可以看做是杨绛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的一次终极思考。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摆脱了羁绊和束缚的杨绛先生,在书中更多体现的是个人的感悟。唯其如此,尤为可亲。老人家九十多岁,快到生命的尽头,仍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原,还极认真地反思自己年轻时的过错。 (选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10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49年,正在静夜攻读的钱钟书夫妇面对不速之客黄裳,虽然非常高兴,但也想尽快结束谈话,以便继续夜读。 B.杨绛把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儿”,形象地表达出她独特的读书感受:读书,不受时间限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C.在杨绛看来,书中别有天地,书中也有人物,书的世界没有阻隔,书的内容包罗万象:读书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 D.杨绛不仅自己读书,而且鼓励他人读书;不仅读别人写的书,而且写书给别人读,如2007年夏推出《走到人生边上》。 E.本文通过记述杨绛先生爱读书、苦读书的事迹,具体展现其书香世界,刻画出一个酷爱读书、淡泊名利的学者形象。 2.文中说,对于杨绛先生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为什么读书是杨绛先生的精神支柱?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大量地进行引用,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从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中,你获得哪些有关读书或人生的启示?请结合全文,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分析师通常都是这样的,判断错了就当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判断对了就拿着正确的观点逢人说项。其实,大家知道分析师是人不是神,技术分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B.刘翔认为一个人若把自己所不能支配的东西当作奋斗的主要目标,就会产生压力,犹如戴盆望天,永远生活在重压之下,心浮气躁,怨天尤人。 C.纵观证券市场,虽然整体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个股不在少数,加之成交量萎缩,短期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故建议投资者暂且作壁上观。 D.大家发现,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只是面对荧屏时的垂涎欲滴,还有一种身为中华儿女对中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被免职的官员悄然复出的新闻屡见不鲜。有关人士认为免职官员并不是不能复出,而是要在他们认识并吸取教训后,才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B.如果政府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还抱持“沉默是金”、墨守“我说你听“的观念,就可能在与民众期望的赛跑中落后,在需要及时公开信息的关口失语。 C.“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传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D.中国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前加上“被”字,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被时代”一词的发明无疑夸大和渲染了反抗某些强权压制的情绪,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性格中具有冷幽默的一面。
|
9.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美术界的艺术家们, , , , , 。这种新生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受到了种种非议, ,是一种腐朽堕落的艺术,被人们贬称为“巴洛克”。 ①在这种艺术境界中既包含了宗教的人文特色,又满含享乐主义的情怀 ②在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 ③追求一种繁复夸张、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④美术理论界认为它背离了文艺复兴时期树立的古典主义 ⑤逐渐抛弃了文艺复兴时期崇尚的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格 ⑥打破了理性的宁静、和谐,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A.⑤②⑥④③① B.②⑤⑥③①④ C.②⑤③①⑥④ D.⑤②③⑥④①
|
10. 难度:中等 | |
把下面的四个短句组合成一个以“社会保险”开头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社会保险是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 ②它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③其目的是使劳动者能够从社会获得补偿和必要的物质帮助 ④而获得的前提是在劳动者由于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和失业,本人和家庭失去收入的时候社会保险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 ; , ; , 。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一位教授在实验室为即将毕业离开他的学生演示了水的三种状态:冰、液态和水蒸气。然后对学生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度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度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