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福建省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niǎo)娜敛(jù)(hé)辙(yuán)女

B.(chà)时一(yuán)郁(yī)混(dùn)

C.(juàn)永(xùn)菌吞(shì)(miǎo)茫

D.(wěng)郁 (mò)脉 (biē)见  (mí)望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消受斑驳丰姿悠远偃苗助长

B.颓废攀缘箫瑟抱复疏疏落落

C.喇叭骄弱移徙缥渺慢不经心

D.猗郁黯淡玷污云霄繁茂苍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赴后继,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诗风。《诗经》分为“风”“雅”“颂”,《氓》属于“卫风”。

B.重章叠句的特点是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采薇》就用到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C.《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共373句,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D.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后来把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叫乐府诗,也简称乐府。代表作有《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和《涉江采芙蓉》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C.芳菲菲其弥章。

D.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0分,每空1分)

1.桑之未落,                 。(《诗经·卫风·氓》)

2.           ,言笑晏晏。(《诗经·卫风·氓》)

3.信誓旦旦,                       。(《诗经·氓》)

4.                     ,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5.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6.屈心而抑志兮,                      。(《离骚》)

7.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8.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9.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10.            ,悠悠我心。(《短歌行》)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5分)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又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2.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串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3分)

(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3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3分)

2.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做简要分析。(3分)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⑴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第六篇雍也》)

⑵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第六篇雍也》)

⑶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第六篇雍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B.“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C.“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D.孔子所说的“智者”和“仁者”是指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由此去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

2.针对君子,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目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一直憎恨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弟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她最终为救女儿而死。

B.加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被捉拿,要接受法庭的审判,预审官是一个聋子,加西莫多也是一个聋子,他们的审问引来了满堂的哄笑,审判也草草收场。最后判决加西莫多在广场的刑台上接受鞭刑,示众一个钟头。

C.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了爱斯梅拉达住的小屋欲行非礼,吉卜赛女郎高声呼救。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教士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我的手心!"

D.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误闯入“奇迹王朝”。按“奇迹王朝”的法律,甘果瓦将被绞死,除非有人愿意嫁给他。爱斯梅拉达出人意料地宣布愿意做甘果瓦的“妻子”。甘果瓦获救后,爱斯梅拉达只供他食宿,不准他近身。

E.“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

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是指两个钟头以前爱斯梅拉达在达格雷沃广场表演的时候,罗兰塔里的那个隐修女对她的威胁。(《巴黎圣母院》))

2.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甘果瓦对克洛德说:“你想出了一个妙计,把她救出圣母院,可是你的那个计划对我绝对不适用。我刚才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克洛德的妙计是什么?甘果瓦又有什么好主意?请简述。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给受刑的卡西莫多送水解渴的故事。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杯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动无” !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中描写的作者“寻找早春”的过程是:希望—失望—惊喜—怀疑—肯定—领悟。

B.作者由自然之春写到心灵之春,借“寻春”表达了自已独特的人生感受。

C.“草色遥看近却无”,说明了一个道理:过分的细心不易发现春天,胸襟开阔、不拘细节反而能看到到处都有春天的影子。

D.“今朝腊月春意动”一句诗,写出了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的自然规律。

E.文中大量引用了古诗句,这些诗句都为揭示作品的哲理含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第1段中说:“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才更宜于散步,沉思。”〔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追求?〔2〕这句话与后文有什么联系?(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在哪里?”对这一问题,文章记叙了作者三次逐渐深入的认识,请概括如下:(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行车,这个在我们生活中传来传去的符号,它被一个叫的恶习串联着,使它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寓言。有人偷了我们,偷了我们的财富、机会或者生活,也许还有信念和希望,①____没有一种公平机制为我们寻回自行车,我们②_____(对某物或某人没有任何办法),趋利避害的选择是又去偷别人的。这可能是一条食物链,或一种恶性的循环,反正最终的结果是互相加害,环境就是这样操弄着我们的命运。可怕的是这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1)在①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____(1分)

(2)在②处填入一个成语______。(1分)

(3)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加以改正。(1分)

改正: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墙,随处可见,因为它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为了种种目的,我们可随时建筑它,又可随时拆毁它。而且,世界上还有许多无形的墙,建筑在人们的心里,它往往使人与人之间发生误解和纷争……

请以“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