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慰(jiè) 坍(pǐ) 唤(zhāo) 绵(ɡèn)沌(hùn dùn)

B.丽(qǐ) 耀(xuàn) 臼(kē) 难(lí )急不择(xiá)

C.发(jiào) 枯(ɡǎo) 守(kè) 施(wèi)渐车帷(chánɡ)

D.开(zhàn)  叫(xiāo) 永(juàn) 荷(jì)图穷见(b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没有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分并不等于没有差别,一个有差别的社会并不等于是不和谐的社会,也不等于不公正。

B.“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C.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重大贡献。

D.企业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抢抓机遇谋发展,各地干部普遍有一种计日以待的紧迫感,许多人用“五加二,白加黑”的连轴转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B.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人当年敢想敢说,肆无忌惮,想办《新青年》,自己就办起来了,办起来后,虽然在上面吵架,却也是不同思想的撞击。

C.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的财政预算案讲话可谓开诚布公,声明去年的紧急预算案主要是拯救英国的银行系统,为过去所犯的错误埋单。

D.以色列的足球水平发展近几年来有突飞猛进之势,特别是主场表现出来的强硬,令欧洲足球强国的球迷们无不侧目而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楚辞与《诗经》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地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心,我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中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坐                危:端正

B.沧海之一粟            渺:渺茫

C .火尚足以也            明:照明 

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2.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江陵                   ⑥不知之将至         ⑦兴夜寐

A.①⑤/②④/③⑥                        B.①/②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⑥/④⑦                      D.①⑤/②④⑥/③⑦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偭规矩而改错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何为其然也

A.而今安在哉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可胜道也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B.《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C.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6.翻译(8分,每题4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总角之宴,        

2.举酒属客,              , 歌窈窕之章。

3.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             ,池鱼思故渊。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岛的树

苏雪林

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煌,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的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攫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王冠上,放射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

青岛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铺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唯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

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株两株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我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森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

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因为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 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

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滉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

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子倚在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地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而游于无垠之境。

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使有几株树,也是枯黄凋萎,了无生趣,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

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

“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株。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

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交待了青岛的地理位置,回顾了青岛屈辱的历史,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

B.作者把青岛比作是“一片汪洋的绿海”,而“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出了青岛树多而密的特点。

C.作者描写的内容是青岛的树,中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而这一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

E.这篇散文写了青岛的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青岛的树的喜爱。文章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根据例句,以“冬”为话题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似。(4分)

夏是年轻的热情,它激励人的斗志,陶冶人的心胸――愿你从夏雨中学会包容,从夏暑中汲取动力。

                                                               。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50分)

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成功时会亢奋,挫折时会焦虑,麻烦时会烦恼……这时不妨给自己“淬火”,采用“冷处理”,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适应力更强,生命会因此更加多姿多彩。

请以“给生命‘淬火’”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不得抄袭或套作;

③不少于700字;

④书写工整、规范;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成语运用。(2分)

成语对联:有些成语,虽然在意思上相反或相似,结构上却互相对偶,组成有趣的四字对。(2分)

例: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瓜熟蒂落——                 愚公移山——

 

八、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1.此诗第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了什么?(4分)

                                                                            

                                                                            

2.第三句中“逼”字用得很神妙,请结合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