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亢旱(kàng) 延宕(dàng) 埋怨(mái) 繁文缛节(rù) B.阡陌(mò) 阴霾(mái) 吮吸(yǔn) 阿(ē)谀献媚 C.蟊贼(máo) 罪愆(qiān) 缱绻(juǎn) 湛湛青天(zhàn) D.变徴(zhǐ) 弥补(mí) 提防(dī) 前合后偃(yǎn)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横线处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B.讲话也好,写文章也罢,绝不能自恃聪明,居高临下,口若悬河,但就是缺少老百姓的语言,缺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 C.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D.沉浮IT行业八年之久,筚路蓝缕,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辉煌,他的公司如今已经具备了让别人追赶的实力。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C.有研究表明,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必须用熊胆治疗,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也同样可以达到治愈好的效果。 D.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
4.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 ①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②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③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已无须赘言,这里只讲讲戏曲的鉴赏。 ④而在读剧本的时候,眼前不但没有布景,而且没有演员,所见到的只是纸上的文字。 ⑤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 ⑥读者要借助这些文字想象出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 ⑦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赏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 A.①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③⑦⑤④⑥② C.③①⑤②⑦④⑥ D.③⑦④⑤⑥①②
|
5. 难度:中等 | |
课内文段阅读:请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24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七)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八)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十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九)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三十五)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十) 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 ) (4分) A.退而省其私 吾日三省吾身 B.学则不固 奢则不逊,俭则固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回虽不敏,请事诸语矣 D.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克己复礼为仁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4分) A.其不可者拒之 生而知之者,上也 B.于人何所不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D.学则不固 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3.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嘉善而矜不能”的“善”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无友不如己者 B.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C.不耻下问 D.贤贤易色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4分) A.异乎吾所闻 B.非也,予一以贯之 C.其何以行之哉 D.莫我知也夫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每小题4分) (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 (2)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翻译: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题。(8分)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
7. 难度:中等 | |
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任选其中3道作答,多选按前3题计分) 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论语》) 2.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乍暖还寒时候, 。(李清照《声声慢》) 4. ,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心灵折旧费 董保纲 这是5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 一天黄昏,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劣质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支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汉子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整天的车了。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激,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庄,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晚上,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我的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到了中午12点的时候,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蒙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10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 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而在大哥厂子的门口,我看到了四个大字:诚信为本。 (选自《读者》) 1.本文篇幅不长,但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出颇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请指出其中的两种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4分) 2.本文主人公是一位无名无姓的中年男子,作者为什么不给他加个姓名呢?请分析其理由。(5分) 3.联系全文回答:大哥厂子的门口,为什么不写别的字,而要写“诚信为本”?请分点概括。(6分)
|
9.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1.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请写出两条) (4分) 答:① ②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
|
10. 难度:中等 | |
作文。(60分) 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些什么?”八哥回答说:“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 以上是一则寓言,直到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呢?对这一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注意卷面的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