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山东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井(xíng)               自(jǐng)    (jīng)刑    批(kàng)捣虚

B.(náng)者              不(xiào)   (bì)将                 嚄蜡(huózè)宿将

C.缧绁(léixiè)    囹圄(língwǔ)        婿(zhuì)   (lài)金百斤

D.(shà)血                刀(zǔ)                (qǐ)首                 目(zì)尽裂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布置            将相合               破釜沉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壁垒             闭门羹               狐死守丘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C.佝偻             乌雅马               原形毕露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D.怃然            莫需有               运筹帷幄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不清楚事情原委时,面对他们的争论,我们最好先作壁上观

B.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C.在工作学习中,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学习造成大的损害。

D.有报道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80多个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许多中小城市居然当仁不让,不遗余力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B.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力量。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史记》是由纪、传、表、书、世家等多元构成的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楷模。

B.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在司马迁看来,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或凭借王者亲属的血缘优势,或者居卿相之位,显名诸侯,事半功倍。

D.汉武帝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流传有《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等等。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户。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 “城管队”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米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

1.下列有关古代“城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虽然古代没有“城管”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些机构承担。

C.古代城管常由士兵充当,明清时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就完全来源于此。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人口少、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所以尚不需要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屡禁不绝,更为突出。

D.为防止“侵街”,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综合执法”。

3.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会被“杖七十”。

B.宋代法律规定,只要有人破坏公共卫生,除当事人受罚外,“城管队长”也要挨打。

C.唐景龙年间,朝廷以敕令的形式,发布“城管通知”,禁止建造偏铺侵街。

D.明代规定,凡是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随地大小便者,都要被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注】①戆:鲁莽。②煦妪:温暖,暖和。③廉:查访。④申牍:申述的文书。⑤鞫:审。⑥计典:指古代对官吏三年政绩进行考核的大计之典。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旧设士舍,其出入                   制:限制

B.权量,定法度                                      一:统一

C.卒定谳,罪如律                        论:议论

D.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坐:犯了……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吏得缘为奸                                而总督卒元淳倔强

B.为言于总督,已                        有二十八骑

C.复欲于计典黜                                      毛先生以三寸

D.竟劳卒于官                                诸侯公子贤,多客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3分)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薄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气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谕旨免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元淳于康熙年间考中进士,因廷对不为阅卷者喜欢,所以被置于二甲之中。

B.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生疾苦。初任昌化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C.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代理崖州事务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让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故于任上。

5.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3分)

(2)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3分)

(3)吾初下车,便劾谦吏,何以率属?(4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鸳(yuan)鹭:两种鸡,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2.词中划线句子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2.淇水汤汤,                    ,士贰其行。(《诗经·氓》)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观点。(15字以内)(4分)

新西兰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口密度小,特别适合居住。新西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对海外人士没有购房限制并没有房产交易税的国家之一,这一政策优势也吸引来很多有钱的中国人前来置业。

最离谱的是,据新西兰最大的英文报纸《新西兰先驱报》(NZ herald)报道,在华人最喜爱的奥克兰中区爱尔伯特区,一间房屋以超出估价416000新元(200万人民币)的惊人价格售出,为如今房产市场令人咋舌的疯狂局面再添铁证。这间三居室房屋政府估价为67万新元(375万元人民币),但最终,这栋房屋在拍卖会上以高于估价62%的108.6万新元(约543万元人民币)的惊人价格售出。

新西兰本人感叹,房子如今难买了。这边刚刚开始和房东谈价钱,那边过来了中国人,二话不说,直接买下了。很多人在电台节目里抱怨,这些仿佛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众多有钱人,哄抬了本来就不低的房价,抢走了新西兰人的机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一组是(  )(4分)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损资超过4亿元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有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                     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有钱不一定快乐            ④看你怎么用

⑤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语言上有不得体之处,请按要求修改。(4分)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从报纸上拜读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惠赠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与我洽谈。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1)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2)“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3)我想念昆明的雨。

(4)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5)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7)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8)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9)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10)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1)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12)我想念昆明的雨。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4分)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2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2分)

3.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4.《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以小见大”的。(6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郑樵的治学精神及其史学成就

范兆琪

①郑樵是我国南宋初年著名的史学家。从小便勤奋好学,十六岁时父亲病故,他便和堂兄郑厚在兴化北郊的夹漈山,搭了三间茅屋,谢绝人事,刻苦攻读。他抱负很大,自比不下于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和扬雄。但他不参加科举考试,认为科举文章不是“实学”。

②郑樵虽然专心钻研学术,但对民族命运也很关心。他二十四岁时,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去,宋室南迁,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坚决抗金。年轻的郑樵也坚决要求抗战,表示要以自己的才干为国效劳。但因无人引荐,投效无门,他又不愿与一般士大夫周旋应酬,于是只得重返山林,坚持在夹漈山过着淡泊清寒的生活,同时更加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和著述,一心一意要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要编撰一部继《史记》之后、贯通古今的通史。

③为了完成这部贯通古今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郑樵以坚强的毅力,“三十年著书,十年搜访图书”,做了充分的准备。“风暴雪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记不绝”。当时,莆田学术文化很发达,藏书家之多,闻名全国。郑樵周游所至,遇有藏书家,必留借读尽乃去“闻人家有书,直到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读已则罢,去住曾不吝情”。因此,他得以“搜尽东南遗书,搜尽古今图谱,又尽上代之鼎彝与四海之铭碣遗编缺简”。当时人们就曾称赞他说:“惟有莆田郑夹漈,读尽天下八分书。”这就为他完成《通志》的编撰,准备了博大深厚的基础。

④郑樵虽博览群书,但不死守书本。他认为研究学问,除了刻苦攻读外,还要重视实践知识,注意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为了考察、研究动植物,他“结茅夹漈山下,与田夫野老往来,与野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情性”。他还主张读书人要与富有实际知识的农民“参合”,以求得“实学”。还要利用实物,来印证书本知识。他这种治学方法比较科学和进步,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⑤郑樵认为,要编撰这样一部贯通古今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必须具备渊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于是他以十年为经旨之学,三年为礼乐之学,三年为文字之学,五、六年为天文地理、虫鱼草木之学,八、九年为讨论(校雠学)、图谱、亡书之学;并把研究的成果,分别写成九十类、五十种专门著作。这许多著作,后来大都成为《通志》的底本。清代纪昀等人认为,“南北宋间记诵之富,考证之勤,实未有过于樵者”。他不愧为当时最博学的学者。

⑥郑樵开始酝酿编撰《通志》大约始于绍兴八年(1138),当时他三十五岁。绍兴十九年(1149),郑樵四十六岁,他感到年纪大了,体力也开始衰退,唯恐身后著作失传,于是他从已经写成的几百卷著作中,挑选出十八种,一百四十卷,徒步两千里,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向秘书省进献自己的著作,并呈上一封《献皇帝书》,说明自己三十年来刻苦攻读和勤奋著述的情况。结果得到高宗赵构的嘉纳,把他所献的书“诏藏秘府”。这使郑樵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回到莆田夹漈草堂后,继续著书、讲学。这时他名声很大,四方之士从学者多达两百多人。地方官吏推荐他出来做官,但他都辞谢了。

⑦由于侍讲王伧和贺允中的再次推荐,绍兴二十八年(1158)二月,高宗赵构召见郑樵。他对高宗说,自己准备“取历代之籍,始三皇,终五季,汇辑为一,名曰《通志》,体参马、班,法则稍异”。高宗让他监潭州南岳庙,并允许给他笔墨用具,让他回家继续撰写《通志》。郑樵回到家乡后,虽年老体衰,却更加勤奋著述,日夜不辍。他整理、审订,删繁就简,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通志》全书的编纂工作,实现了会通众史,“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夙愿。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底,郑樵又一次来到临安,献上自己的著作。刚好高宗车驾去建康,没有得见。次年春,高宗下诏命郑樵把《通志》进呈;但是诏命下来时,郑樵却已不幸逝世了,终年五十九岁。

⑧郑樵以毕生的精力,独自编纂了卷帙浩繁的二百卷《通志》,他的成就是巨大的。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把郑樵与刘知几、章学诚并列,认为他的《通志》“足以不朽”,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之一彗星焉对他做了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1988年第12期《文史知识》)

1.文中为我们展现的这个旧时代学者是怎样的形象(4分)

2.赏析画线语句(4分)

(1)郑樵“周游所至,遇有藏书家,必留借读尽乃去”。

(2)“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焉”

3.从④⑤两段来看,郑樵在治学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4.郑樵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不愿出来做官;而有人认为如果他出来做官,会更有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杰克·伦敦在《海狼》中说:“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做钻石,而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却只不过是钻石的同素异形体:碳。”

要求:①选准角度,结合自身试验,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秒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