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档(dàng)期 尽(jìn)快 文绉绉(zhōu) 椎(chuí)心泣血 B.摒(bìn)弃 剽窃(piāo) 庇(bì)护权 如椽(yuán)之笔 C.炽(chì)热 憎(zēng)恨 体(tī)己钱 壮志未遂(suì) D.饮马(yìn) 稂(liáng)莠 走亲戚(qī) 解(xiè)甲归田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机率 弭谤 黄埔江 仗义执言 B.文身 宣泄 势利眼 攻城略地 C.木铎 朝觐 和事佬 鲍鱼之市 D.影牒 发祥 雷阵雨 因地制宜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3月22日至30日,新当选的中国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夫妇对俄罗斯等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B.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道歉。 C.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同志今年5月23日在检查乡镇道路和安全生产途中因公殉职,他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D.李克强总理在9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是必须向人民实施的承诺,也是促消费、调结构的有效举措。
|
4.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 ②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 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③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________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________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A.点缀 揠苗助长 不仅/而且 B.装饰 欲速不达 无论/还是 C.点缀 揠苗助长 无论/还是 D.装饰 欲速不达 不仅/而且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Style》,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B.“先生,你上哪里去?”走到客店门口,碰到了独眼龙店主,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出去溜一会儿,天太热了,屋子里太闷!” C.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D.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引导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弟子“言志”,当子路说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时,孔子感叹地说:“我与子路的想法是一样的。”(《论语》) B.在高老头临死前,拉斯蒂涅派人请高老头的女儿来见父亲一面,但她们拒绝了;最后,拉斯蒂涅只有卖掉金表为高老头办丧事,而高老头的女儿只派了两架空车跟着灵柩。(《高老头》) C.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红楼梦》) D.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天伦之痒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明明很心疼妈妈却总是跟她吵架?”由全球热门排行榜微博发布的这句话,20多字,被转发1万2千多次,评论大多是“举手”“我也是”这般字眼,感同身受之情跃然纸上。 在成年独生子女与空巢父母之间,有这样一种“天伦之痒”正在悄悄发生。当独生子女离家求学工作数年,再以独立的社会人姿态回归,常常惊觉,在他们与曾经最为亲密的父母之间,空白的岁月已悄然划下鸿沟。 因价值观念、思维行为、道德标准等不同而带来的两代人差异,通常被称为代沟,并不稀奇,然而,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今日中国这样,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个时代和社会阶段的社会结构并存于当下,生活在不同社会形式下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经济、历史、教育等原因,形成了奇特的代际差异——双方既渴望亲密,却只能疏离;疏离之中,亦有无法剪断的现实羁绊,以及从经济到心理的相互依赖。 在我国,由计划生育政策所造就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统计表明,独生子女人口已超过1亿。“独生子女家庭所具有的‘三口之家’的特征使得走向社会的青年独生子女与他们父母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突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如此表示。 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时空压缩了的社会,穿越时代般的差异;也是彼此唯一的现实,羁绊日益加深,距离却被迫拉近,就像两块不同形状的木板,不得不捆绑到一起,挣扎与碰撞由此产生。 在独生子女成长的这30年间,中国变化可谓风云激荡、波澜壮阔。改革开放让社会充满着计划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精神与物质的攻守起伏,时至今日,身处国家的不同地方,几乎可能造就身处不同的时代,差异巨大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等,在同一时空内相互作用——社会学者孙立平称之为“断裂社会”。 当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时,横亘在50、60后父母与80、90后独生子女之间的时代鸿沟,可能达到300年。“独生子女和父母交流思想的难度,基本等于一个美国普通青年和独立战争时代的先人交流”,一位网友评论说。 思想上的鸿沟,大多反映在类似的生活小事上:50后、60后父母们接受到的祖训是,不能分梨吃,筷子不能插在饭上,食物不能倒进厕所,右眼皮跳会有灾,更加会引起争端的,则是关于生活方式上,如:坐月子不能洗头、不能吃生冷、小孩子就是要多吃多穿…… 父母退休后,操心独生子女和孩子家里的事儿,就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除了孩子,父母没有别的依靠,也不太可能依靠国家。然而,一旦两代人不可避免地要长期同住,各种矛盾亦随之而来。有调查显示,与父母分住的青年的亲子关系,明显比与父母同住青年的亲子关系更紧密一些;子女与父母住在一起,虽便于交谈和互动, 但也可能形成更多亲子冲突。悲哀的是,许多80后仍然不得不继续“啃老”。他们势单力孤,没有父母支援,实在是难以应付这个汹涌变化的社会。 独生子女与空巢父母,或许注定便是这样冲撞与伤害、和解与依赖的两代人。尽管艰难,但还是要相互陪伴着、搀扶着走完。(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1.下列对于“天伦之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80后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断裂社会”中的两代人,身处不同的地方,可能形成差异巨大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等。 B.很多独生子女和父母双方既渴望亲密,却只能疏离;疏离之中,亦有无法剪断的现实羁绊,以及从经济到心理的相互依赖。 C.许多80后不得不继续“啃老”,因为他们势单力孤,没有父母支援,实在是难以应付这个汹涌变化的社会。 D.这种“天伦之痒”又体现在独生子女和父母很难融洽相处,互相冲撞,互相伤害,却又互相和解和依赖。 2.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热门排行榜微博发布的“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明明很心疼妈妈却总是跟她吵架?”这句话说出了独生子女的心声,让他们都产生了同感。 B.生活在农业时代的父母与成长在工业社会的独生子女由于经济、历史、教育等原因,形成了奇特的代际差异,这种代际差异自然造成了“天伦之痒”。 C.独生子女与父母在巨大差异的社会现实中,他们可能有矛盾,有距离,但割不断的血缘关系仍使他们彼此分不开。 D.父母们总操心不能分梨吃,筷子不能插在饭上,食物不能倒进厕所……这样小事,常常引发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的争执,加剧了“天伦之痒”。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80后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本来不大,却会因为累积时间久了,最终一次性爆发,并且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强化和激化。 B.原本该是共享天伦之乐的两代人,反倒将之演化成了“天伦之痒”,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某个时代特有的情感伤痛。 C.只要政府发挥好引导作用,弘扬传统“孝道”文化,营造家庭和睦、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天伦之痒”自然会变成“天伦之乐”。 D.由于两代人思维观念的分歧和沟通上存在一些问题,原本就矛盾重重的两代人之间,许多不愉快便悄然发生了。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饮茶 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着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人。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 吴主孙皓每宴群宦,皆令尽醉。韦昭饮酒不多,皓密使以茶茗自代。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续搜神记》云:“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劝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置柈中,以茗浇之,容一斛二斗。客云:“此名茗瘕。”(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渐身衣野服。 衣:穿。 B.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市:买 C.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 胜:超过 D.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殆大概、几乎。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与茗是以所采时间的早晚为区分,南方人喜欢喝茶,北方人并不喝茶。茶不仅能止渴,也可使人不想睡觉,泰山灵岩寺的和尚为了坐禅时不打瞌睡而不断喝茶。 B.人们互相仿效和尚喝茶,于是就成了一种风俗,很多地方的城镇里都有茶铺,无论什么人都付钱取茶喝,茶叶的买卖也不断。 C.陆鸿渐对茶道的盛行作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仅写了《茶论》,而且造了二十四件茶具,王公朝臣没有不喝茶的。 D.士大夫们都很看重喝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时请人为他煮茶;晋时谢安去拜访陆纳时,陆纳用茶与水果招待。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2)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 (3)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第二联从哪些角度来写庐山夜色?请作简析。(4分) 2.最后两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4分)
|
10. 难度:中等 | |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有志与力,_________,至于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5.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造次必于是, 。(《论语》)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半堵墙 戴志刚 ①半堵墙,像一个参透世事的高僧,静坐在临澧县佘市镇这个叫黑胡子冲阴冷潮湿的角落,任世人揣测,不语自威。准确地说,已不能说是墙了,只是一截残垣断壁。旧时的青砖,老式勾缝广灰,墙基下还留着一段红砂岩门斗。这些都是典型的前清大户人家建筑标志,沧桑的岁月像一位大师,仅仅用这寥寥几笔痕迹轮廓,便足以让前往的人们想象复原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②是的,只有半堵墙,历史还没有残忍到毁尸灭迹的地步,好歹还留下了这点仅存的证据。正是在这半堵墙外延和上升的空间里,便是被毛泽东誉为“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之称的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丁玲女士的“血疤”故居,那支能抵“三千毛瑟精兵”的“纤笔”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书写一生的传奇。 ③丁玲本姓蒋,其家族本身就具有相当的传奇色彩。传说蒋家是李自成后代,当年闯王被清兵追杀至湖南安福县一村庄,仓惶中令爱将李过以藏宝图为襁褓将自己的小儿子寄托给当地没有儿子的蒋家,自此蒋家暴富。至清道光年间已是富甲全国的三个半财主之一,上京城有专用官道和专用驿馆,财富显赫可见一斑。姑且不去考证丁玲是否为李自成后人,但她的骨子里确有闯王当年的反叛与霸气。丁玲母亲佘曼贞当时也是一个奇女子,结婚生了丁玲后,还到常德女子师范速成学校读书,和同班同学向警予结拜姐妹,成为心腹之交,后来两人一起考入新创办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可以说,丁玲能有后来云涌风起的一生和著作等身的作品,与其母影响是密切相关的。你可以想象得到,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小脚女人能带着年幼的女儿,义无反顾地到处求学,那份果敢,那份勇气,以及当时给当地造成的轰动,都应该是原子弹氢弹级别的。丁玲应该庆幸有这样伟大的母亲。 ④但是此时,这半堵墙才是主角,是我们膜拜的对象,尽管它如此瘦弱地蜷缩在旁边那栋带着不锈钢门窗二层小楼的山墙外。铅华洗尽,它的瘦还是掩不住曾经坚强的风骨,它的弱也藏不住过去的光鲜和显赫。它是文学的维纳斯,它的残缺,正是它的美。这堵墙只是当年蒋家大屋场二百多间房屋中最普通的一堵边墙,你可以想象它当年所连接部分的辉煌,那种雕龙画凤的雍荣华贵,那种廊柱石狮的威严震慑,你甚至还可以感受那时尚还学步的小丁玲吃力地翻过那一道道又高又宽门槛时呼出的气息。是否,丁玲的母亲,是受够了当时这深宅大院里的道道关卡,厌倦了无数堵高墙所形成的闭仄萎蘼,在无数次抗争之后,终于带着不谙世事的丁玲,化为两只自由快乐的小鸟,飞向了广阔的世界,飞向了梦想花开的彼岸。 ⑤半堵墙,代表的是一个历史的符号。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疯狂的年代,被打倒的丁玲身陷囹圄,已无力保护她这座贴着封建标签的出生老宅。于是,在一阵阵破“四旧”的怒吼中,那些精致的挑檐飞角,那些庄重的高墙画栋,还有一代女中文豪幼年的梦境,都如五千年里那些来来去去的事和人一样灰飞烟灭,只留下这个让人臆想的符号,如断臂维纳斯,任前来膜拜之人肆意神马。悲怆也罢,惋惜也好,历史已无可更改。于是,半堵墙就成了一块碑,一块无字的丰碑,当年的蒋家大院和与它相关联的人,在潮起潮落的历史长河里,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⑥半堵墙,承载了太多的丰润和厚重。那些墙内曾经风云一时的人们,早已化为冢内枯骨。那些墙内曾经纸醉金迷的生活,也早变成了岁月幻影。只有这半堵墙,以一种风雨不朽宠辱不惊的姿态,伴随着它曾极尽呵护过的丁玲女士笔下那些如沙菲女士、张裕民、程仁等艺术形象,在时间的打磨里愈来愈珍贵,越来越永恒。实际上,很多看上去没有生命的东西,其实越具有永恒的生命,人与自然风物相比,终究是渺小的,也是短暂的。比如这半堵墙,历尽几个朝代更替,历尽数度沧桑风雨,尽管惨遭浩劫十去其九,残存的身段里却依然保留了骨子里高贵、沉稳的特质,让你不得不叹服,不得不仰慕。于是,人便寻找另外永恒的方式,比如丁玲,就用她曼妙的文字、聪颖的智慧和绚烂的传奇,获得了生命永远的延续。 ⑦经典无须完美,半堵墙已足够惊艳百年。有些东西,要求得越多,失去的也会越多,就是像这半堵墙,你想让它回复当年盛世时的风韵韶华,其实你已折断了自己的思想翅膀。 1.联系上下文,请解释“它是文学的维纳斯,它的残缺,正是它的美”一句的含义。(4分) 2.文章第③段并没有写到“半堵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3.在作者的眼中,“半堵墙”具有深刻的内涵,请具体分析。(6分) 4.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借“半堵墙”所表达的思考与情感。(5分)
|
12. 难度:中等 | |
语言综合运用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书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汉字不仅形体优美,而且内涵丰富。请写一段文字以表现汉字之美。 要求:(1)描写、议论、抒情三者相结合;(2)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涂鸦,指随意涂画。(《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解释)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艺术。其实,生活中我们在课桌、墙壁、旅游景点等处常看到此类现象。 对此,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得少于7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