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 于 平 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攀升性”的自觉。 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我国先哲关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的社会理想。 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化水平”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高低”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但实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努力成为高水平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都会归结为“文化水平”。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攀升的文化水平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共进的过程。 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颇为多见。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也有人视“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文化涵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 古人论诗曰“有境界自成高格”,文化境界当然也是对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境界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有两个重要的取向:其一,面对民族智慧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要力求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去攀升。在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我们能否搭在巨人肩上甚至搂在巨人腰上都不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对于文化境界的攀升确实有“路漫漫”的感觉。其二,面对人民大众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要力求投身这一大潮中去“弄潮”。不去顺应潮流、驾驭潮头,如何能预见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 (选自2011年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人格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B.文化人格的四个层次,分别关乎“有无”、“高低”、“厚薄”和“阔狭”的问题。 C.文化人格评价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境界,它是缘自一般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 D.文化人格的层次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2.下列对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的评价,“文化水平”则是对于一个人“文化高低”的评价。 B.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C.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自我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是对人的文化人格评价的基础层次,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先哲“仁者人也”这一表述,就体现了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思想。 B.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它需要人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尤其需要人们陶冶自己的情操,它体现的也是一种道德人格。 C.“附庸风雅”者和“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都不是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 D.只有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投身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才能攀升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文化境界”的层次。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每小题3分)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召请。②学官:学校。 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 (2)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
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试做简要分析。(6分)
|
4.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 ,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旁宫赋》)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3.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庄子《逍遥游》)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耨面问题。 高 手 刘学林 ①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修养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谙熟。有时看双方棋艺悬殊太大,便给失利者指点几步,失利者无不茅塞顿开,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②一天晚饭后,日光斜照,余热未散,晚霞未成。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园。一群人重重叠叠围成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竟插不进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困皇城,虽非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说:“舍炮杀士。”老钟看了一会儿,犹犹豫豫照办了。中年汉子落士杀炮干脆利索。孔老说:“进马。”老钟不再犹豫,因为他已看出对方如果不撤车逼马,就有一步高调马死棋。中年汉子果然撤车看马。红帅遂解围。之后过程中孔老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③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着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己不平,纷纷怂恿:“孔老,你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可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进如豆,艰难一笑如哭,起身踉跄就走。 ④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⑤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年。孔老越加出神入化,目光一扫便宏览全局,细察秋毫,棋观十步之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人名字。寇克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⑥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孔老为老钟下棋点步赢了中年汉子,而自己又被中年汉子赢了;一是搬到市郊居住后棋艺大长,被奉为棋仙,却绝不与人对弈。 B.小说以“高手”为题,既明点孔老是棋坛高手,也暗示出围绕在“棋仙”孔老周围的一群人——本土棋王老钟,中年汉子,省青年象棋冠军寇克等都是高手。 C.小说的表层虽然写的都是棋事,但在深层里,棋事可以寓指人事和世事,孔老是点步高手,偶尔下棋却输了,输后彻悟,绝不与人对弈,都令人深思。 D.面对一片真诚的省青年冠军寇克的请求,孔老就是不肯赐教,欺骗寇克说自己搬家,连邻居也蒙在鼓里,这使寇克更觉得孔老不同凡响,是棋界“异人”。 E.小说语言简洁精练,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令人深思,如二十几年职位不变,却“自觉政绩不错”,输棋“面如死灰,汗进如豆”,却被尊为“高手”。 2.小说第二段开头部分画线的句子中景物、人物的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中年汉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孔老输棋后“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你怎样看这里的“大彻大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面 壁 敦 煌 卢贤生 当年大千由上海迁往苏州网园师时,同住园内的叶恭绰对大千的帮助与影响很大,大千在40年代西出嘉峪,寝食莫高窟,探寻人物画的渊源,其中就有叶恭绰的启发。叶恭绰:广东番禺人,清末当过铁路总局局长。北洋政府时,当过交通总长、邮政总局长,后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长,是我国著名书画家和收藏家。新中国成立后,当过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叶对大千说:“人物画一脉,自吴道子、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并力劝他放弃花卉山水,专攻人物,振此颓风。所以大千也说,他之所以“西去流沙,寝食于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之后,在国民党政府检察院任职的马文彦,也曾多次向大千介绍敦煌石窟壁画,大千自己又查阅了一批资料,遂决定去探寻中国绘画的艺术渊源,以发扬光大。 1941年3月,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途。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莫高窟,在莫高窟附近的一个破庙里住下后,便带领帮工和随行的士兵清理积沙,修路开道,开始对石窟进行记录和编号。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工作,他们总共为309个洞窟编了号。由于生活用品准备不足,人少力薄,以及画布和颜料等画具临摹效果不佳,大千一行不得不于年底返回兰州,筹集人马,补充物品,作长期打算。1942年3月,大千率子张心智以及差厨等一行9人,从西宁包租—辆卡车,第二次来到敦煌。 临摹敦煌壁画工作是十分艰巨的,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大千在朋友担保下,获得青海主管特准,亲往塔尔寺以每月50块大洋雇到此前认识的5位喇嘛画师。他们专为大千磨制颜料、缝制画布、烧制木炭条。为使临画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并能使所临壁画恢复如初,大千所使用的颜料多为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这些珍贵的颜料来自于西藏,每斤价格在40至50两银子之间,而且每种都在100斤以上。颜料经精工细磨后才能使用。大千所用画布大到数丈,喇嘛画师拼接缝制画布更是拿手绝活,往往是天衣无缝,不露痕迹。画布需抹上胶水,填平布孔,再打磨7次,方能下笔。 洞窟内光线暗淡,有时他们借着日光,用—块镜子反射入窟内进行临摹。但多数时间是一手秉烛或提灯,一手握笔,有时手持电筒反复观看多次,才能画上一笔。洞窟里空气滞闷,呆上半天,人就觉得头昏脑胀。深而大的石窟更是阴冷潮湿。夏天要穿棉衣,冬天则滴水成冰,无法工作。在高大的洞窟里临摹,还必须搭梯而上。碰到藻井或离地面很近的壁画,只能仰面或侧身而卧,上下反复,时卧时起,不久就使人汗流浃背。 即使这样,面对历经千年的敦煌壁画,他也曾风趣地说:“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抨然心动。” 1943年5月,大千别了莫高窟,伴随着驼铃声,向榆林窟进发。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南约200华里处,它与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峡口小千佛洞都是独立的石窟群。由于它们的壁画和雕塑的时代特点与艺术风格很相近,同属一个体系,所以统称为“敦煌石窟艺术”。大千曾数次前往榆林窟观摩、考察。虽然榆林窟的壁画在数量上远不能与莫高窟相比,但其艺术水平则完全可与莫高窟媲美。如第17窟的盛唐壁画,其技艺之高,保存完好如新,为莫高窟所未有。还有一幅西夏《水月观音像》,大千更是反复欣赏,赞叹不已。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工作,大千一行在榆林窟共临摹壁画10余幅。包括西夏的《水月观音》、唐代的《吉祥天女》、《大势至菩萨》以及《供养人》等。其中一幅《卢舍那佛》成为大千榆林窟之行的得意之作,从而为大千的敦煌之行画上了句号。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叶恭绰曾对张大千说吴道子、李公麟之后,中国人物画坛就再无大家出现,仇实父不够软媚,陈老莲不够诡谲,并以此勉励他担当重振人物画坛的重任。 B.本文叙写了张大千三探敦煌的过程,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大师鲜为人知的经历,给人启示。特别是他善纳人言,为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更值得人们敬仰。 C.1941年3月,张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程,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工作,他们为309个洞窟编了号,由于生活用品不足,被迫于年底返回兰州。 D.“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从张大千的这句感言中可见敦煌壁画行神兼备,光彩照人,实为罕见的艺术精品。 E.榆林窟与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峡口下洞子石窟统称为“敦煌石窟艺术”,因为它们相邻,且壁画和雕塑的时代特点与艺术风格非常相近,并同属一个体系。 2.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请概括作答。(6分) 3.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这艰苦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4.成功是需要条件的,而张大千能为自己的敦煌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8分)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目前,给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添枝加叶的媚俗倾向很严重,如曲艺里乱加歌舞、乱加灯光布景等,这将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B.感恩,是一种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向被视为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无论中外,忘恩负义,投桃报李,都是遭人唾骂的恶行恶德。 C.领导干部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做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上行下效,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 D.我国传统休闲文化以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文化为主线,亲朋欢聚,猜谜赏灯,吟诗作赋,弹琴作画、赏花玩鸟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尚“静”重“养”的休闲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精神。
|
8. 难度:困难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增设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今年两岸经贸论坛后,大陆方面出台促进两岸交流、惠及台湾同胞的十五项政策措施之一。 B.全球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一百七十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为维护海峡两岸关系的稳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方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C.针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海外华侨华人和两岸同胞在全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活动,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多次反“独”促统大会和大型论坛,有力地竭制了“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图谋。 D.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败。
|
9. 难度:中等 | |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3分)( ) 记得还是在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朋友饭后散步,不经意间来到岷江边。夕阳洒落了一江金波,一带秋水被微风吹皱。 这幅岷江牧鸭图,就这样沉入了我记忆的海底。 ①一大群鸭,是从江心的舟坝上悠游过来的。 ②赶鸭人手握一根扎了一个尾巴的竹竿,撑着一叶舢舨,紧跟在鸭群的后面,那份豪迈与自在,仿佛是率领百万大军。 ③偶有飘落江里的叶,也是荡悠荡悠,久久舍不得漂去。 ④江面平中带鳞,看上去像是一幅硕大的锦绣。 ⑤一看便知,这是一群刚趟过秋收田野的鸭子,一只只肥硕,溜圆,摇头摆尾。 ⑥江边的几株梧桐,肥厚的叶子已开始零落; A.④⑥③①⑤② B.⑥④①⑤②③ C.⑥③④①⑤② D.④①⑤②⑥③
|
10. 难度:简单 | |
将下面的小故事的内容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5分) 梧丘的一个农民,种稻为生,他每年都要储存些稻谷,一直吃到新稻谷下来;新的稻谷没到口不敢把陈的稻谷吃光。 一天早上,他来到田间,看到它的稻子抽穗很高,而且颗粒饱满,就高兴地走回家,说道:“新稻谷快下来了!”于是打开囤子,拿出稻谷,跟家里人放开肚子吃起来。陈的眼看要吃光,而新的还没熟,心里老是埋怨稻子熟得慢。他跟儿子、妻子轮流地到地里去观望,把稻田踩成了路,稻子却好像更青了。
|
11. 难度:中等 | |
仿造下面“不是”和“如同”的句子,各造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6分)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承诺不是_______。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河蚌痛苦的代价,也是河蚌的荣耀;承诺如同_______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只陌生的蜗牛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相遇,他们彼此用触角碰了碰,互致问候,然后继续各自朝相反的方向爬去。 但不幸的是他俩拥有了相同的想法:对方这么急着朝我来过的路爬去,肯定有什么事,一定是那路上有很多的宝贝我没发现。这样想着,蜗牛们便同时折转头,朝来路爬去。 在同一个路口,两只蜗牛又相遇了,他们彼此友好的又用触角碰了碰,各自继续往前爬去。 忙碌了一辈子的蜗牛不知不觉中又爬回了起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