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辽宁省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以礼论酒:孔子的酒文化观

撰文/马特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饮酒是人们生活中极重要的一部分。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推孔子为酒之饮宗,他在《觞政·八之祭》中言:“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宣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诗经》、《礼记》、《论语》中的许多篇章均体现出孔子的礼制思想对中国酒文化的深远影响,可以说,孔子的酒文化观中渗透有传统礼制文化的印记。

《诗经》谓:“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在孔子看来,饮酒不单单是口舌味蕾的享受,而是一种文化符号,实际上发挥着仪式的作用。孔子重视“民、食、丧、祭”四事,强调各种仪式都应合乎礼制要求,包括酒类器物的陈列。关于酒和酒器的陈列,《礼记·礼运》中说:“故玄酒在室,醴酤(酢)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此外,酒器的铸造也要符合礼制要求。在《论语·雍也》中,孔子看到不符合西周礼制的酒器时,发出了“觚不觚,觚哉?觚哉?”的叹息。觚是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约有二升。 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这些感慨针对了当时社会文化符号体系混乱的现状,也是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体现。

在酒宴中,应当礼让年长者。例如,在《论语·为政》中孔子对子夏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即是主张凡有酒食,必先礼让年长者食用。另外,《论语·乡党》谓:“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坐席时尊长让贤,酒宴结束时,也要让年长者先离席位,维护尊者、贤者、长者的地位,以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井然有序的氛围。

饮酒时要依礼而饮。按仪礼饮酒,约分为四步:拜、祭、啐、卒爵。首先举杯拜天地,表示敬意;接着把第一杯倒地上,祭谢大地养育之德;然后倒上酒浅尝一口,颂美酒香令主人高兴;最后一饮而尽,“卒爵”即干杯之意。《礼记·玉藻》篇还对君臣同饮时的礼节做出了说明:“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臣下陪国君饮酒接受第一杯酒,应表情庄重地饮,接受第二杯时态度则要温和恭敬,饮完了第三杯才可以告退。如果拒而不饮,则属非礼。

饮酒者的酬酢互敬也是讲究礼仪的。客人间互敬称为“旅酬”,依序向人敬则叫“行酒”。敬酒时,敬酒者和被敬人都要“避席”,即起立以示尊敬,敬酒者在碰杯时要将自己的酒杯放低三分,示为礼敬。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而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亦称“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席次。如若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长辈命晚辈喝,晚辈才可举杯。《礼记·乡饮酒议》还记载了饮酒时应当“弟长而无遗”,即不论长幼都要喝酒而不遗漏。

酒为礼而设,参加者应当饮酒有度。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告诫弟子:“肉虽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饮酒过量则醉,醉则昏乱丧德。饮酒不能致醉,饮酒者应做到“朝不废朝,暮不废夕”,免得发生酒祸。

儒家思想反对“酗酒废政”,将酒礼与邦国兴亡的政治教化联系起来。孔子晚年整理六经,鲁哀公向其问政,他总结三代兴亡,作了一番概括:“禹崩十有七世,乃有末孙桀即位。桀不率先王之明德,乃荒耽于酒,淫泆于乐,德昏政乱,……乃有商履代兴,……武丁卒崩,殷德大破,九州乃有末孙纣即位。纣不率先王之明德,乃上祖夏桀行,荒耽于酒,淫泆于乐,德昏政乱……忽然几亡”。孔子用因酒亡国的夏桀和商纣来告诫人们饮酒适量,勿要因酒丧志。

酩酊大醉固然失礼,而如若不饮酒示敬示亲,也是失礼的。在不醉的前提下,饮酒的多少也是宾主诚意的表示。《仪礼·燕礼》记述了君臣饮酒时关于饮酒的约定:“君曰,‘无不醉!’宾及卿大夫皆兴,对曰,‘诺!敢不醉?’皆反(返)坐。”《仪礼·射礼》中诸侯与卿大夫射礼上的饮宴,亦以痛饮为约定。醉而无礼,固然可耻;醉而不失礼,亦属可嘉。《诗·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毛传:“不醉而出,是不亲也。”

那么在孔子看来,人们饮酒应当遵循一个怎样的“度”呢?孔子主张,人们饮酒应当达到“酡”的状态,即微醺。只有饮得微醺而不醉,才是最佳境界。饮酒多至乱了礼仪法度,则又失去了人的尊严,失去了应有的礼貌。惟有用酒而又不失礼仪,才是应该遵循的合理标准。

1.下列关于孔子酒文化观的表述,不能体现传统礼制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故玄酒在室,醴酤(酢)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

B.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C.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D.今祀宣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记》中记载的玄酒、醴酤、鼎俎等酒类和酒器都是用于重大活动时敬奉神灵所用,目的是稳定伦理关系,祈福长治久安

B.孔子的思想中,酒器的制作也应该符合周礼的礼制要求。他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是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社会文化符号体系混乱。

C.酒宴中,应该礼让长者,让长者先坐先饮,没有长辈之命,晚辈不得举杯敬酒,敬酒时要将自己的酒杯放低三分,酒宴结束时,应该让长者先走以示礼敬。

D.仪礼饮酒有四步,要先拜天地,洒酒于地,再颂美酒,最后才能干杯,而面对君主饮酒应该注意表情和态度,拒而不饮有犯上之嫌。这些都出自《礼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酒是用来表示一种礼仪、文化符号。人们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要自我控制,不至于醉,不乱为限。不要影响早晚省视君王(或长辈)。

B.人们常说 “酒至微醺 ,花看半开” 是最佳境界,在当今社会,饮酒有节制,喝酒有礼节,对于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C.中国酒文化中渗透了传统礼制文化,饮酒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口舌的享受,更多在饮酒之外的礼仪文化,从帝王到庶民,都可以享受着美酒带给生命的多姿多彩与愉悦情趣。

D.在饮酒过程中有许多礼节,宾客的入座、举杯、举爵、敬祖、答礼等,均有一定之规,长幼尊卑、人际关系准则、邦国兴旺都可以通过饮酒来体现。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

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大业,不在宗庙之靡。宜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储嗣未,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帝皆行之。  

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

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奉使契丹。故事,

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

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庠计一路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②路:宋时的行政区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庠言非所以天戒                  祗:恭敬。

B.在继先志,大业                  隆:兴盛。

C.宜其制                          损:损害。

D.储嗣未                          正:确立。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     ②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

③颖王长且贤,宜亟立       ④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

⑤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⑥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奉宸库被盗后,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

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使契丹,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

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隰州的盐路,开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

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什么不与大臣同心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 竟不往。

(2)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④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⑤萧骚:萧条稀少。   ⑥尽挹:舀尽。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5分)

2.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6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卖笑的人    [德]海因里希·伯尔/草芳译

每当人们问起我的职业,我总感到尴尬:我这个平素以自信著称的人会变得脸红,言语支吾。我羡慕那些能直截了当地说“我是泥瓦匠”的人们,我也羡慕理发师、会计和作家,因为他们可以简单明了地说出自己职业的名称而无需冗长的解释。我,是一个卖笑的人。这一介绍必须附有说明,因为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您以此为生吗?”对这一问题我也必须按照实际情况给予肯定的回答。

我确实是以我的笑来谋生的。我生活得并不坏,用商业用语说,因为我的笑销路很好。我是一个经过训练的很不错的卖笑者。我笑起来和谁都不一样,谁也不具备我这样的艺术色彩。为了避开令人烦恼的解释,长期以来我一直自称为演员。然而怎奈我的表演和语言天才欠缺,使我感到这样称呼自己不符合真实情况。我主张实事求是,而事实却是,我是一个卖笑的人。我既不是小丑,又不是滑稽演员,我并不使人们活跃,而是通过我的笑声使场面活跃:我像一位古罗马的将军一样地笑着,或者,像一位多愁善感的高中毕业生一样地笑着。无论是十七世纪的笑还是十九世纪的笑,我都熟练自如。如果需要,我能把各个世纪的笑,一切社会阶层的笑,各种不同年龄的笑统统表演出来。要问我怎么学的笑,其实这十分简单,就像学习修鞋一样的简单。美洲人的笑蕴藏在我胸中,还有非洲人的笑,白种人的笑,红种人的笑,黄种人的笑我都会。我按照导演的规定,发出报酬各不相同的笑声。

我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我的笑灌入了唱片,录了音,而且广播剧的导演们对我百般照顾。我心情沉重地、适度地,歇斯底里地笑着——我像一名电车售票员或者一位食品部的学徒工一样地笑着,我表演早晨的笑、晚间的笑、夜里的笑以及黄昏时分的笑,一句话,不管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只要该笑了,我都能笑。

从事这样一种职业是相当吃力的,特别是因为我精通这种感染力强的笑的艺术——这是我的特长,但愿人们会相信我的话。就这样,对于三等、四等的滑稽演员来说,我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演出的滑稽效果。我几乎每天晚上以一个敏感的喝彩者的身分坐在剧场,以便在节目效果差的时刻发出笑声去感染观众。这种笑要有分寸:我所发出的由衷的狂笑既不可太早,又不可太晚,必须恰到火候——到时候我按节目的要求爆发出笑声,全体观众就跟我一起狂叫,就这样,挽救了节目的滑稽效果。

而我呢?演出结束之后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回到衣帽问,披上大衣,庆幸我终于下了班。而在家里,经常放着拍给我的电报,诸如“急需您的笑,星期二录音”。于是,在几小时之后,我乘上一辆供暖过分的直达快车,坐在车上抱怨着我的命运。

人人都会理解,为什么我在下班之后或休假期间很少有兴趣一笑:挤奶工人,当他可以忘记奶牛时,泥瓦匠,当他可以忘记泥浆时,该是何等轻松呀。木匠家里的门常常开关不灵,或者抽屉得费牛劲才打得开。烤甜点心的工人爱吃酸黄瓜,卖肉的人喜欢吃杏仁糖,面包师不爱吃面包而爱吃香肠,斗牛者喜爱拨弄葡萄,拳击家看见自己的孩子流鼻血就会吓得脸色苍白:这一切的一切我完全理解,因为我下班以后从来不笑。我严肃得要命,有人说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这也许是有道理的。

我们结婚以后的头几年,我的妻子常常对我说:“你倒是笑一笑呀!”但是后来她清楚了,我不可能满足她的愿望。每当我有机会松弛一下我那张紧的面部肌肉时,每当我可以用十分严肃的表情休息一下我那过度劳累的心绪时,我总感到幸福。是的,在这时,连他人的笑都会使我变得神经质,因为只要是笑声就太容易引起我想到自己的职业。就这样,我们过着安静而和平的夫妻生活,因为连我的妻子也忘记怎么笑了。间或,我捉住她脸上的一丝微笑,这时我也报以微笑。我们说话的声音很轻,因为我痛恨滑稽剧场的嘈杂,也痛恨录音室里可能发出的噪音。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性格孤僻,也许我是性格孤僻,因为我只为卖笑而开口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以麻木不仁的表情度过着我自己的一生。我只允许自己偶尔轻轻地微笑一下,而且,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我究竟是否真的笑过。我认为我从来没有真的笑过。我的兄弟姐妹们说得好:我向来是一个严肃的小伙子。

就这样,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笑着,却不了解我自己的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我”介绍自己的职业时,用了“尴尬”“变得脸红”“言语支吾”等语句,表明他对自己从事职业的能力没有信心。

B.“我”的笑是“热门货”,所以“我”也成了缺少不了的人,广播剧的导演、三四流的滑稽演员都会需要“我”。

C.在作为捧场者经过恰如其分的“笑”的工作后,“我”高兴地下班回家,表明对自已的工作有着成就感。

D.“我”回家后反而从来不笑,对笑有着厌烦感,说明工作状态下的笑是职业性的笑并不是 基于内心真正的高兴而笑。

E.这篇小说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一位以“卖笑”为生的人,通过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写出了他内心的真切感受。

2.小说开头写“我”的心理状态,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以“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笑,却不了解我自己的笑”,结尾这样的安排有点画蛇添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8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 分)

何嗣焜:由职业校长而践行现代大学制度

俞 可

1897年4月8日,地处上海徐家汇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开办师范院,此举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之滥觞。师范院亦为该校首个教学机构,后人遂尊该日为校庆日。因此创举,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焜得以彪炳中国教育史册。何嗣焜(1843一1901),字梅生,江苏武进人,世代耕读。以一介生员入伍(淮军)而辅佐两广总督张树声,仕途坦荡却并非得意,便遁隐乡野。1896年,清廷决意创办南洋公学,天降大任于斯人,何嗣焜认定办学乃安身立命之举,毅然肩负南洋公学首任总理之职,为该校百年伟业奠基,为中国教育体制拓荒。

甲午战争惨败。1860年10月31日,太常寺少卿盛宣怀向光绪递呈奏折,阐明创办南洋公学之意,并提议三品衔分省补用知府何嗣馄出任公学总理,总办公学事务并节制下设的监院和华课总教习。盛宣怀之所以慧眼识中何嗣焜是因为他热衷于教育,主张“开通知识,教育尤亟”;盛宣怀称其“学术湛深,不求闻达,志气尤坚卓,不致始勤终堕”,“总理之人非该员不足当此选”。

以“明体达用,勤学善诲”为培养目标,何嗣焜设计了严格的选拔制度。师范新生皆持“白据”即“南洋公学师范学堂试业证”,两个月后再确定去留和分层。分层采用“五层格”,每合一层格者可换据,依次换为蓝、绿、黄、紫、红据。执红据者准予担任教习。每季考核一次,优者递进,劣者淘汰。何嗣焜每月按层格发给师范生津贴,一层格每月津贴膏火银6两,进一层格加银1两,10两封顶。对成绩欠佳与违犯校规者,则扣除膏火银。一旦兼职教员,师范生可额外领取40两,而总教习月薪也不过100两。

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办学亦然。一旦有章可循,学校成员即可按部就班,学校运作亦可有条不紊。开学当年10月,何嗣焜拟定《南洋公学章程》,对学校所有事务一一予以规制,事无巨细,无一挂漏。“凡章程所无,未经总理注入者,不准据事理擅行。凡章程所有,未经总理注废者,不准据事理擅废。”该章程由何嗣焜亲笔书写,张贴于大众易见之处。治理学校,何嗣焜以严厉著称。1899年4月19日,他发布学生奖励办法,以“中课、算学、英文三项积分而定,一项不及格者皆不奖”。这些皆为办学过程中凝聚而成的思考与策略,何嗣馄每年年终把新增与改易的规章制度汇辑成册,并增订公学章程。

设置师范院旨在解决南洋公学的师资问题,而公学又为师范生提供绝佳的教学实践基地。师范院一旦启动,公学其他教学机构的设置便纷纷跟进,首先便是何嗣焜仿照‘旧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校之法”创设的外院即高等小学堂,于1897年10月5日招生,1l月9日开学。大班毕业生可升入1898年4月22日开学的中院即中学堂。5年制(包括2年高等预科)的中院为学生提供“充分预备而升入大学”。外院还为师范生提供编写教材的可能,有些校本教材竟可辐射到国内其他新式小学堂,如《蒙学课本》《物算》《笔算》《本国地理教科书少:当然,新设的译书院介译大批西学经典,既用作教材又开启民智。外院1899年6月第三次招生,入学考试成绩排名第五和第六的分别为范静生和蔡艮寅。前者就是曾两度出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范源镰,而蔡艮寅即蔡锷,入学半年便应梁启超之邀赴日留学。   

南洋公学的师范、上、中、外四院分级办学模式堪称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之创举,垂范久远。《清史稿》记载:“中国教育由系统之组织,此其见端焉。”原创者虽为盛宣怀与何嗣焜,执行则由何嗣焜独自担纲。执掌四年可谓筚路蓝缕,办学之效不可立竿见影,何嗣焜却使南洋公学异军突起。他辞世次年,1902年2月13日,管学大臣张百熙在奏折中称:“查京外所设学堂,已历数年,办理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

何嗣焜办学,事必躬亲,焚膏继晷,宵衣旰食,入不敷出,积劳成疾。1901年3月1日,何嗣焜闭门“撰拟奏草”,突发中风,“搁笔侧首”而逝,时年58岁。盛宣怀赞何嗣焜“宏深邃密,体用兼赅,淹贯古今各国源流,有匡世之略,而不囿于晚近”,因而,“公学之规模考查,钩稽权衡,靡不中于事理”。他与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奏朝廷,称“公学之营造法式、教育章程,尤为该员心力之所专”,何嗣焜“积劳病故”,故“请将何嗣焜学行宣付史馆立传折”,以彰其勋。1917年,学校师生制作何嗣焜铜像一座立于校园,以资纪念。

何嗣焜著述寥寥,且大都毁于寓所1887年失火,现存世仅《存悔斋文稿》五十余篇。尤其在担任校长四年期间,何嗣焜不事著述,其“述”便是校长的既定职责,其“作”即为所奠定的南洋公学百年基业。这便是校长职业化。面对当今大学校长“双肩挑”固有模式并日趋院士化与官员化,职业校长在位期间只能是教育家,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而且,只有职业校长才能对大学章程“顶礼膜拜”。可见,大学章程与职业校长共同构成现代大学制度,缺一不可。何嗣焜堪称全职校长之典范,心无旁鹜而鞠躬尽瘁。(摘自《上海教育》2013年第15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记述了何嗣焜兴办南洋公学师范院的经过和取得的成就,详略得当,细节突出,内容详实,有很好的励志作用。

B.盛宣怀认为公学总理人选非何嗣焜莫属。盛宣怀对何嗣焜十分赏识,因为何嗣焜在事业心、学识、眼界上有过人之处。

C.何嗣焜拟定《南阳公学章程》,对学校所有事务都一一做好规定,并且不断增订完善,每年开学汇编成册公布于众。

D.曾两度出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范源镰和蔡锷将军都是师范院高等小学堂毕业生,当时因学业成绩优异而赴日本留学。

E.本文刻画了一位办学事必躬亲、焚膏继晷、积劳成疾而溘然长逝的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先驱,中国近代史上杰出教育家形象。

2.何嗣焜作为职业校长采取了哪些措施兴办师范教育?结合全文概括说明。(6分)

3.盛宣怀在文末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了何嗣焜的功绩,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认为,职业校长在位期间只能是教育家,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而且,只有职业校长才能对大学章程“顶礼膜拜”。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又有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正在“蠢蠢欲动”,预计可能会在今天开始“中国之旅”,至于它会不会给辽宁带来较大幅度降温影响,气象部门正在密切监测中。

B.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虽是小事,但真正做到,便就真能改善大的环境。因为具体而微的努力,才能有中国更加有力量和希望的明天。

C.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外消息称,上官婉儿千字铭文墓志为千字楷书,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行文采用春秋笔法,文学色彩浓重,溢美之词较多。

D.一曲《雨霖铃》,绘尽秋之凄凉,诉尽惜别之苦,二人河梁携手,凄婉至深;离愁别绪,催人泪下。一曲《雨霖铃》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占据了多少人的心扉?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辽宁省第十七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共分为技能说课类、文字资源类、媒体资源类、整合课例类、数字校园类五大项目比赛,欢迎广大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参加。

B.鞍山一中建校90周年活动标识整体设计以“盛大、热烈、稳健、简约”为原则,色彩主体“90”选用暖色,突出校庆的热烈、喜庆的氛围,也代表着一中师生的活力与热情。辅以校名、时间的宝石蓝色,代表着一中师生的睿智与稳健。

C.修订草案明确,如果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利用信息系统制作、传播前述九类信息内容,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六个月以下停止联网、停机整顿,必要时由发证部门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取消相关资格。

D.对于薄熙来而言,秦城监狱也许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感情。这座中国最著名的监狱,曾经关押过他的父亲薄一波和岳父谷景生,而薄熙来曾经最信任,如今最痛恨的王立军也在这座监狱服刑。薄王两人真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我认为《项羽本纪》是太史公的杰作,文章十分精劲,而又不失史实。                      

①《项羽本纪》最后这一段文字可能有错简,因为现存的文字本身前后有矛盾,且容易引起误解    ②但只要认真研读《史记》对这一问题相关的记载,就可以看到,项羽“身死东城”是无可怀疑的    ③“乌江自刎”是误解这段文字的结果    ④我认为项羽是自刎于东城而不是乌江    ⑤在《史记》本身找不出一点与此矛盾的地方    ⑥我认为项羽乌江自刎,是民间传说,后来形成了杂剧,这样就广泛传播开来了,但它毕竟不是史实

A.④①③②⑤⑥   B.⑥①③②⑤④  C.④①⑤⑥③②    D.⑥③②①⑤④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请分析下面这幅大学新生入学的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内容的评价(50字以内)。(5分)

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四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

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

秋天就像是出海归来的渔船,满载人们的欣喜。

我喜欢霜染红似火的秋天,因为秋天可以观赏弯腰微笑的金黄的稻谷。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富商奥力姆和他的朋友玛迪一起来到一座城市。奥力姆对玛迪说:“你知道吗,这座城市曾经救过我年轻的生命。那一年,我从这里路过,突然急病发作,昏倒在路旁。是这座城市里善良的人把我背到医院,为我治好了病。我不知道谁是我的救命恩人,因为他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后来我离开了这座城市,随着财富的增加,我越来越思念这座城市,越来越想报答我的救命恩人。”“那么,你准备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呢?”“把我最珍贵的三颗宝石,奉献给这里最善良的人们。”他们在这座城市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奥力姆就在自己门口摆了一个小摊,上面摆着三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奥力姆还在摊位上写了一张告示:“我愿将这三颗珍贵的宝石无偿送给善良的人们。”可是,过往的行人只是驻足观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各走各的路去了。整整三天过去了,三颗宝石无人问津。奥力姆大惑不解。玛迪笑了笑说:“让我来做个试验吧。”于是,玛迪找来一根稻草,将它装在一个精美的玻璃盒里,盒中铺上红丝绒布,标签上写着:“稻草一根,售价一万美元。”

 此举一出,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人们争先恐后,前来询问稻草的非凡来历。玛迪说这根稻草乃某国国王所赠,系王室家中传家之物,保佑着主人的荣华富贵。结果,此稻草被人以8000美元买去。三颗宝石依然在熠熠发光,而在人们眼中,只是把他们当做假货,当做哄小孩子的东西而已。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