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枕藉 问鼎 闭门羹 宽宏大量 看万山红遍 B.竞争 班驳 口头禅 开诚布公 到中流击水 C.淅沥 槃石 志愿者 龙飞凤舞 问苍茫大地 D.桂棹 落漠 势利眼 流言蜚语 恰同学少年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耐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B.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省城试映会上,“侠盗”金城武果然生手不凡,但其落魄造型和时不时展现的魔术技巧,简直是“犀利哥”和刘谦的综合体,让不少观众大呼。 B.她们一窝蜂地挤拢来,每人盛了一碗,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吃。 C.由北京卫视和中粮集团强强连手打造的大型互动电视节目——《我要看世博》,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每到一站都引发了市民的高涨热情。 D.站在黄山顶上,眼观云卷云舒,耳听八面松涛,一切尘间扰攘、宠辱得失俱化为乌有。这境界多么让人留恋忘返,却又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嬉戏 怨天尤人 碟子 博闻强识 B.雾霭 身体羸弱 忌讳 积毁销骨 C.步履 甘拜下风 纪实 通宵达旦 D.干练 瞠目结舌 坐标 别开生面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此联表明了曾国藩破釜沉舟的坚决态度,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只有做圣贤一条路可走,否则便坠落为禽兽! B.钟南山院士近日指出,我国的甲流“外堵内防”和疫苗研制生产等工作都做得很不错,但切忌虎头蛇尾,要根据温总理提出的甲流防控六项措施,加强对重症患者的疹治。 C.福临路工房的二千左右包身工,属于五十个以上的带工所管。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所以,每个带工所带包身工的人数,也就表示了他们的排场和财产。少一点的三十五十,多一点的带到一百五十个以上。排场大的带工,不仅可以放债,买田,造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 D.妻子冯氏的到来,才使他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还让他摆脱了“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尴尬。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峻工 矫糅造作 美伦美奂 墨守成规 B.痉挛 蛛丝马迹 声名鹊起 有恃无恐 C.凭添 鬼鬼崇崇 世外桃源 金榜提名 D.装祯 川流不息 一鼓作气 不径而走
|
7. 难度:中等 | |
读下面的材料,得出一个生活哲理来。 女儿身体较弱,父亲坚持每天要她吃一只煮鸡蛋。一天,女儿突然问:“爸爸,你小时候每天吃鸡蛋吗?”父亲以为给女儿以切身教育的机会来了,说:“我们小时候一年也难得吃一个鸡蛋!”正当父亲准备讲当年生活的贫苦时,女儿把话抢了过去,说:“那你们小时候太幸福了,我就讨厌吃鸡蛋。”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请简要概括学者们集体反对《自然遗产保护法》的三大理由,每条理由限6字以内。 易稿多次的《自然遗产保护法》,再次遭到法律、生物保护界学者们的“炮轰”。学者们认为,《自然遗产保护法》的保护范围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包括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以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其他类型的7000多个保护地将无法可依。专家调查发现,我国的天山、晋冀山地、青海省东部边界地区、云贵高原东南部、黄土高原和广西北部,淮河和黄河下游等地,许多物种都面临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分割保护不利于自然保护工作,是对自然规律的不尊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素来有多头管理的问题,再加上管理权和监督权没有分开,即“自己监督自己”,很难进行有效保护。
|
9. 难度:中等 | |
根据相关文学常识和所学课文内容,用屈原、陶渊明、苏轼的事例,仿照第二句的句式,在前后的横线上写三句话。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面对荒漠雪原,苏武选择了固守;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10. 难度:中等 | |
填入空格处顺序正确的一项( )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________。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________。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________。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________。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________…… ①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②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③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④也许是一片砖瓦 ⑤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⑥也许是一只野果一片面包 A.④②①⑥⑤③ B.①②④③⑥⑤ C.⑥②④①⑤③ D.⑤①③④⑥②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生人作死别 B.二情同依依 C.叶叶相交通 D.可怜体无比
|
12.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论语》)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其志洁,______________;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屈原列传》) 4.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扬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出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 D.晋军(军队)函陵,秦军氾南 2.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以其无理于晋,且二于楚也。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④吾其还也。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烛之武)见秦伯 B.若(秦国)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晋国)既东封郑,(晋国)又欲肆其西封 4.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 B.②③⑤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 B.素善留侯张良 素:一向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原因 D.沛公奉卮酒为寿 卮:酒器 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辍耕之垄上 B.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D.①于是项伯复夜去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面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连夜前往刘邦军中力劝张良赶快离开沛公。 B.沛公把项伯当兄长看待,并相互约定做儿女亲家。 C.沛公入关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在关中称王的意图。 D.项伯劝沛公与自己一同去向项羽赔礼道歉,以免遭受攻击。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③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沁园春 长沙》中的诗句及词语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落笔,诗人便将自己置身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之中,当然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属于写实手法。 B.“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近观和远眺,还包括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 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不仅是对上述各物象的总结,也是将物象提升为意象的一个概括。“万类”中,无论是静态物,还是动态物,诗人均赋予它们灵性,一个“竞自由”,便使“万类”鲜活起来。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侣”们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一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各路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 2.下面对《沁园春 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牌,是词人填词所依据的曲调的名称。词牌的得名,大都有具体来源,如“沁园春”。宋以前的词均为单调;宋以后分上下阕,且又派生出长调、中调、小令。 B.上阕重在绘景,秋景虽然活泼,充满生机,而诗人的心情却是惆怅的,山河越是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呼唤革命的到来。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由“忆”追忆往事,极写豪迈之情,使下阕中的人物举动与上阕中的物象与意象相呼应,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将诗的情调推向更美的意境。 D.诗人善于以色彩搭配来活画景物的盎然生机——词中集中写了红、绿、碧三色;且以“万”“层”“透”显示物象的深度,这样调动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所进行的描写,催生出读者全方位的美感享受。 3.说说上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 4.怎样理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16. 难度:中等 | |
深入体会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回答括弧内的问题: 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才”能否替换为“就”?“第一件事”可否删去?“看望”可否改为“看”?)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哲学视野中的艺术 柳延延 人类最早的知识之树是艺术(仪式)、神话。即便是原始先民,都没有仅仅满足于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和武器的实用功能,而是极力进行装饰和美化,于是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洞穴中的壁画、器具上雕刻的图案。因此,人类这种存在物既有动物性的一面,也有通过艺术、宗教、哲学超越其动物性,追求精神价值的一面。正是这一特点,打破了重复的、千篇一律的常规生活,而与生活的最终本质相联系。如果我们将文化看成是由人的自由的首创精神所创造的,则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文化的基本功能应该都是双向度的,一个向度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提供日常劳作的规范与程序,另一个向度是超越日常劳作的规范,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个生活被分解为两个部分——事功和闲暇,战争与和平,某种以必然和有用的东西为目的的行为与某种以“美”的东西为目的的行为。确实,我们对世界的态度,首先是实际的。但是人对生活从一开始就有另外的不讲狭隘实用目的的态度,在这种时刻,我们对事物和人并没有任何要求,而是作为审美情感的基础,是对世界无私的享受。某种意义上,美,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如果说科学是逐渐发展并不断进步的,那么艺术则不是这样。科学是不断更新的,其成果往往不能经久持年,或迟或早注定要被更好更新的成果所取代。与此相反,由于艺术的特性,其作品则可能永葆青春。关于这一点,1923年毕加索如此评论说:“对我来说,艺术上并无过去和未来之分。如果某件艺术品现在没有永久生命,就根本不要考虑它。希腊、埃及和以往伟大画家们的艺术并不是往昔的艺术;恐怕现在它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富于活力。” 艺术与整个文明的进程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艺术最先敏感到时代的特征,因此,要想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时代,到艺术作品中去寻找是不会错的。 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的发展开始加速,且其转化为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大,技术对人的统治开始全面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技术日渐发挥主宰性作用的同时,传统的人文知识则相对衰落了。许多人对20世纪以来出现的现代艺术感到不能理解,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每一个时代都会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形象投射到这一时代的艺术之中。在当代方兴未艾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毫不含糊地捕捉到一种心灵趋于瓦解、破坏冲动抬头的倾向,它表现为蔑视传统,破坏一切,而代之以标新立异和歇斯底里。 既然今天是科学理性方式统领着一切的思想方式,为什么现代艺术和现代哲学却呈现出强烈的非理性或关注非理性的特征?在这方面存在主义提出了生存的荒诞性,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的“物化”和“异化”本质,其实所有这一切恰恰都是当代真正的思想家、艺术家对抗这种统领一切的技术理性思想方式的努力。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这种努力是我们的出路吗? 有人说,现代人已被自己创造的技术牢笼所囚禁。这种背景下,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使人们脱离困境的力量? 如何使人文价值成为科学的内在基础,是当代哲学和一切理论探讨的重大使命。现代艺术家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吗?里尔克将诗人的工作阐释为“我赞美”,这也许可看成是对今天的艺术家的恳求:别忘了“文学、艺术、绘画的使命是呈现无法显示的东西——崇高”。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正因为人对世界的态度首先是实际的,所以原始先民装饰其工具、美化其武器。 B.技术对人的统治全面侵入社会生活使传统人文知识衰落,科技进步无益于艺术创造。 C.与科学成果往往会被更新不同,具有价值的伟大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D.在作者看来,呈现非理性特征的现代艺术创作正是现代人冲破技术牢笼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方式。 E.作者认为,讴歌美善的伟大的抒情作品,能使我们摆脱“异化”,摆脱被技术理性所囚禁的困境。 2.对“人类需要艺术”的理由,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类具有通过艺术超越其动物性,追求精神价值的需求。 B.人类具有超越日常劳作规范,寻求意义、价值和美感的需求。 C.人类具有超越狭隘实用目的,无私享用世界的审美需求。 D.人类具有贴近生存本质,实现文化双向度功能的审美需求。 3.“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出现的原因及其特征是什么?请据文意加以说明。 4.根据文意,请分条陈述“艺术”的特点。
|
18. 难度:中等 | |
论述文阅读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王朝闻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性。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艺术家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群众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规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多样的风格,才能适应对无限丰富多样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表明,艺术繁荣的时代,往往伴随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于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现于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中。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布封曾说:“随着不同对象,写法就应该大不相同”,“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上都盖上同一的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胡应麟对杜甫的艺术风格的评价是:“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众调。”这里所说的“本调”与“众调”的关系,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一般说来,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导的风格,但并不能用这一种风格来说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杜甫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采的,有“欲倾东海洗乾坤”那样的豪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那样的悲壮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样的轻灵……尽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调还是那种积极的忧国忧民的沉郁的精神。其次,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在风格的多样性之中之所以又显示出一致性,乃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条件自身构成因素的对立和统一。就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最终不能不为他所具有的创作个性所制约;就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来说,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不能不为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阶级、民族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所制约。艺术发展史表明,具有各自不同创作个性的艺术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他们生活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这就规定了他们作品的风格个性不能不带有一致性。 辩证地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对于正确认识艺术风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承认多样性而否认一致性,必然导致否定风格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相反,否认多样性而只承认一致性,在创作上必然导致千篇一律,阻碍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节选自《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是艺术繁荣时代常有的特征,这是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证明了的结论。 B.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C.布封说“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是说天才作家不能只有一种创作手法。 D.创作上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的毛病,只承认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而否认其多样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2.下面对艺术风格多样性的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不同的阅历和素养,是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B.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具有多样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也就具有多样性的风格。 C.艺术作品只要具有多样的风格,就能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 D.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都会呈现一种主导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风格。 3.胡应麟评价杜甫的艺术风格“不失本调而兼众调。”下面诗句表现了杜甫诗歌什么“本调”,又各表现了什么“众调”? 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⑶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4.为什么有一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作品也可以呈现同样的艺术风格?请结合作者关于艺术风格一致性的观点简要分析。
|
19. 难度:中等 | |
判断下面的句子中,是否具有双关意义 .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
2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1.作者一面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面又以此为题写了这则报道,为什么? 2.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着力表现记者的主观印象。有人说,这种写法不符合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要求。你怎么看?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22. 难度:中等 |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
23. 难度:中等 | |
解释句子中的词语。 徐 (1)不徐不疾( )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