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上世纪90年代都市文学异军突起,而这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主导位置的乡土叙事似乎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有观点认为都市叙事对乡土叙事具有超越性。实际上,乡土叙事和都市叙事是两个独立的叙事体系,它们之间应是相互补充的。丁帆认为,“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为世界性母题,上述现象是“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过程中,两种文明激烈冲突”的结果。 ②上世纪90年代文学大潮汹涌澎湃,但都市小说中很难发现光闪闪的金子,没有出现卡夫卡、萨特和加缪式的深刻作品,也没有董桥式的反讽、幽默作品,更没看到大关心、大钟爱和大悲悯的作品,这表明都市叙事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乡土叙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可以为都市叙事的发展提供某些启示。 ③在叙事对象上,可以用“他者”视角深入都市生活。五四时期,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缓慢转型。一大批知识青年被抛出了沿袭千年的生活轨道,他们从偏远的乡村故土走入现代都市,寻求现代文明。“现代人”的意识觉醒,使得他们开始以“他者”的眼光去观察故土。现在都市叙事要以“他者”的眼光去读懂都市,都市与乡村之间的双向流动创造了当下颇为复杂而又丰富多姿的生活景观,作家要以认同都市的思想参与“都市乡村”的建构,细心体验都市的日常生活,书写“城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准确把握都市意识和都市精神。 ④在叙述立场上,都市叙事可以借鉴乡土小说终极关怀的立场。终极关怀是对于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探求,它的着眼点在于未来。但“终极”本身不是一个时间性、历史性的概念,而是一种理想的完美形态,恒定地指向对现实的超越。像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小说,都在人类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反思历史、批判人性、追问灵魂。他们同样关注当下,只是不像某些都市小说只关注现实的当下,而是将当下的现实和人类终极关怀结合在一起。只有在现实层面上突破超越,向人性更深处挺进,在具体形象的超越上展现人类的整体处境,体现作者的大悲悯、大关怀,才能塑造出立体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⑤在叙事结构上,都市叙事可以借鉴乡土小说空间化的叙事结构。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中出现的空间叙事是乡土小说叙事理念的变革。这种空间叙事结构可以打破某些都市小说个体化的线性结构模式,不是将个人的体验横置于历史的维度之上,而是穿越政治、时间和个人,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对特定历史时空之中的人和事进行文化的、历史的、哲学的和审美的深度思考。 ⑥在叙述语言上,都市小说要借鉴乡土小说的含蓄、凝练、张力与诗意的语言特色。鲁迅的乡土叙事追求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他曾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又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语言有真意、去伪饰、具个性,追求纯和真的美文效果,他反对文字的意气浮露。都市叙事的语言,也要力求情感美与色彩美。 (摘自《光明日报》2013年12月17日14版,有删改) 1.下列对“乡土叙事”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叙事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上世纪90年代都市文学异军突起的背景下似乎呈现出窘相。 B.乡土叙事并没有被都市叙事超越;乡土叙事和都市叙事同为文学的世界性母题,是两个对立统一的叙事体系。 C.乡土叙事的视角是“他者”视角,“他者”的眼光源于五四期间从偏远的乡村进入都市寻求现代文明的知识青年。 D.《阿Q正传》《白鹿原》等乡土小说将当下的现实和人类终极关怀结合起来,因此塑造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由两种叙事的发展状况谈起,接着明确了它们的文学地位,最后指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冲突会影响文学创作。 B.②段在简单评述都市小说之后,具体分析了都市叙事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对比的手法明确了乡土叙事的积极作用。 C.③至⑥段从叙事对象、叙述立场、叙事结构和叙述语言等四个角度阐述了乡土叙事能给都市叙事的发展以有益启示。 D.从整体上看全文是总分的结构,在分说部分采取的是并列式的论述方式,整篇文章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语言明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90年代的都市小说没有佳作,读者没有看到深刻、幽默反讽的作品,更没有看到大关心、大钟爱和大悲悯的作品。 B.现在的作家在思想上认同都市,也有读懂都市的眼光,他们体验着复杂丰富的都市生活,对都市意识、都市精神的把握精准。 C.都市叙事可以借鉴乡土小说的空间叙事形式,从而打破部分作品个体化的线性结构模式,实现政治、时间和个人的穿越。 D.都市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应当学习鲁迅、沈从文等人的小说,追求含蓄、简约、纯真、凝练,力求情感美和色彩美。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 鸽 (清)管同 叶侯之家获二鸽,缚其翅而畜之野。狸者知其不能飞也,攫而食其雌。雄者怒,奋其喙啄狸,狸嗥而去。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雄因自恃其强,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管子曰:吾观狸鸽之事有深感焉。当夫狸之始至也,盖欲攫鸽雌雄而并食之矣。然而力疲于雌,又度雄者知必死而致力,则权嗥而去,以避其锋,兵法所谓穷寇勿追,强而避之之说也。 及其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 至是而雄固已怠矣,乘其怠而突取之,则计无不得,兵法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 吁!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吾思鸽之与狸诚为非敌,然雄啄狸,狸始未尝不畏。使彼雌雄者并力相扶,以与狸为难,狸虽强,何至并为所食哉!恃一己之强,而不知援其侪类,侪类亡而己抑吾又思之:夫鸽虽小鸟,然健而善飞,当其悬哨薄云,虽鸷若鹰 莫能害,而何惧一狸乎?以见获于人而遂不能飞,以不能飞而遂为狸所食。然则世之见获于人者,其亦可为深虑也已! 【注】①悬哨,高飞呼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奋其喙啄狸 奋:张开 B.度雄者知必死 度:估计 C.雄固已怠矣 固:必定 D.当其悬哨薄云 薄:与“厚”相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缚其翅而畜之野 则或咎其欲出者 B.有深感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C.知雄必备而雌无备 吾尝终日而思矣 D.以见获于人 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侯家先后得到三只鸽子,其中两只是雌鸽,一只是雄鸽,被狸分三次吃掉;在狸第一次进攻时,雄鸽曾奋力抗争过。 B.狸为了吃掉鸽子采取了种种手段,这些手段依次符合“诱敌骄敌”“穷寇勿追、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策略。 C.悲剧之所以产生,一是鸽持一己之强而不与同辈并力相扶,以致被狸各个击破;二是见获于人,被捆住了翅膀,因而被狸所乘。 D.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以叙为辅,以议为主,议论部分始终紧扣故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揭示了“狸鸽相斗”背后蕴藏的意义。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4分) (2)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3分) (3)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3分)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新春感事 (明)王稚登 信有清风不厌贫,吹帘入幌转相亲。红颜薄命空流水,绿酒多情似故人。 服药难辞星入鬓,闭门长与竹为邻。黄金散尽真堪惜,前日亲知是陌尘。 【注】王稚登少年成名,“奖引寒素,敦笃故旧”,遇人危难,不惜倾身援救,但是人至晚年,黄金散尽,热闹已逝。 1.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分析。(4分)
|
4.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择6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潮平两岸阀,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3)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其二)》) (4) ,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5)蹑足行伍之间, 。(贾谊《过秦论》)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8)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旁宫赋》)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炉 火 张 炜 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大家从遥远之地汇集一起,有的甚至跋涉了一百多里。他们在阅读别人的或是自己的东西;或倾听,或热烈辩论。常有人泪花闪闪。 那是个贫寒岁月。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他们大多是一些流浪者,一些年纪轻轻的流浪汉。他们在山地和平原奔走、劳动,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 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在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走向苍穹,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那些杰出人物的高大身影,已经不会倒塌。 不仅是对炉火的憧憬,而是追求真实、追求人生大境界的本能,使人又接近了那燃烧的火焰。 人有精力充盈、火力四射的青年时代。在那个时期,他们往往有着美好而壮丽的举动。记得十几年前那个春天的夜晚,一拨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场所,交流自己的阅读和崭新的见解——言辞愈来愈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春寒一扫而光。他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炉火燃起,停电之后又点上蜡烛。再后来,那狭窄的室内空间已经有碍于激烈冲撞的思想了。他们先后走出,走到郊外山上。在山上那层层开凿的台阶上,他们坐成一排;有时站立,挥动手臂展开辩论。那都是关于人生、哲学、艺术,关于古代和今天,关于切近我们生活的历史,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推论…… 物质主义盛行的时刻是远没有那样的气势的。一种无所不在的萎靡只会把人的精神向下导引,进入尘埃。人没有能力向上仰望开阔的星空,没有能力与宇宙间的那种响亮久远的声音对话。当每个人心中的炉火渐渐熄灭之时,就是无比寒冷的精神冬季降临之日。这种寒冷将使人不堪忍受。 但火种总会贮藏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它们远未熄灭。它们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还仍然在那儿默默地燃烧,酿成一片炽烈。 那是心中的火,不灭的火,是生命之火。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绞杀生命的火种。正是这火种,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生命之光即是永恒之光。(有删改) 1.文章描述了哪几幅场景,请简要概述。(6分)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1)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2)那些杰出人物的高大身影,已经不会倒塌。 3.本文以“炉火”为题,并多处写到它,请分析“炉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4.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试做简要探析。(6分)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款识 钥匙 胼胝 扺掌而谈 舐犊情深 B.敕造 不啻 炽热 整饬纪律 叱咤风云 C.羸弱 擂鼓 蓓蕾 身陷缧绁 危如累卵 D.锃亮 逞能 上乘 惩前毖后 游目骋怀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央视一年一度的春晚,已经成为一个承载光荣与梦想的荣誉舞台,尽管近年来口碑和质量泥沙俱下,但依然无法改变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C.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生活在雾霾环境中,即使敛声屏气,也免不了吸入有害物质,使身体受到伤害。 D.房价问题涉及当地政府、开发商、投资公司、建材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平抑房价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操作殊非易事。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B.随着手机、电脑等个人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服务平台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C.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肋,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D.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6分) 关于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管理员引导他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
|
10. 难度:中等 | |
请仿照下面一段诗节,另选话题进行续写,要求:与例诗句式相近,前后意思连贯,风格一致。(5分)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一切 太阳可以重新回来
|
11. 难度:中等 | |
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是信息时代的“社会方言”。近日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集合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大V、奇葩。试参考示例选择其一,分析此流行语的含义或特点,并简评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心态。(4分) 示例:倒逼的字面意思是“逆向促使”“由下而上”“由流溯源”“由果问因”等行为,都可以称为“倒逼”。它显示出了中国改革的紧迫以及民众对社会事件的关注。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春水》(之三)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读冰心的这首小诗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