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霎(shà)时 百舸(gě) 角(jué)逐 叱咤(zhà)风云 B.瘦削(xuē) 驯(xùn)熟 躯壳(ké) 度(duó)长絜大 C.笑靥(yè) 熟稔(rěn) 罪愆(qiān) 敛声屏(bǐng)气 D.朔(shuò)漠 聒(gǔ)噪 蕴藉(jiè) 数(shuò)见不鲜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迫不及待 弥谤 平心而论 B.毗邻 相辅相承 喋血 感恩戴德 C.葱茏 唇枪舌剑 嬉戏 既往不究 D.销蚀 锱铢必较 膏粱 察言观色
|
3.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与资源无关。是中国的领土, 有没有资源,都应属于中国。日本对此怎么想的,我们 ,但从过往以来的百余年的历史来看,日本倒是多有侵略别国领土,抢占别国资源的 。霸占台湾,侵略中国,这是公认的事实;连太平洋上的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地盘,它也想 。二战不就是这样打起来的吗? A.不论 不知所以 爱好 侵吞 B.无论 不得而知 恶好 鲸吞 C.不管 无可奉告 癖好 攻占 D.尽管 无庸讳言 嗜好 霸占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B.一个国家是否体面,不在于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么风光,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的态度。 C.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D.“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名著情节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繁漪、觉慧、傩送分别是曹禺《雷雨》、巴金《家》、沈从文《边城》里的人物。 B.小说情节的巧妙安排,如《祝福》的倒叙、《清兵卫与葫芦》的摇摆、《牲畜林》的延迟等等,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增强故事性,吸引读者。 C.《红楼梦》中,宝黛初识时似曾相识,心有灵犀。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交往,宝玉的爱情逐渐专一,他在沁芳闸桥边与黛玉共读《牡丹亭》,并借其中的曲词来表明心迹。 D.在《哈姆莱特》中,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哈姆莱特安排了一场“戏中戏”,授意演出《捕鼠机》一剧,剧中主人公的死与克劳狄斯谋害其兄的情况十分相似,不等戏演完,克芳狄斯便惊惶离去。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京师大中文系贺仲明教授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 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这其中充斥着扭曲。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因此,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一方面,我们应该在心灵的层面上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2011年3月6日《新华日报》,有删略)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B.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C.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D.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精神亚健康“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这种现象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 B.全社会消费思潮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 C.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 D.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论述类文本,围绕“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精神亚健康”弥漫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 C.文中引用南京师大中文系贺仲明教授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作者在文中把“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单独作为一段,意在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樠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樠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研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②大易:指《易经》。③樠(mán):液体渗出。④瘿肿: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⑤樛屈:树木向下弯曲。⑥胶:像胶粘连在一起,形容固执。⑦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 特:只是。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信:的确。 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 涉:经历. D.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过:过错。 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节”,全都体现“节操、节义”含义的一组是(3分) ①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③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 ④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⑤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⑥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不是只为了玩乐。同样,其他许多器物也都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而会稽人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这是与刘基等人长期交往受到熏陶的结果。 C.节操对人来说是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泰伯、子思能守大节,而季子、曾子却不能做到适宜,这是因为前者明白怎样做才合乎义,后者却是过于固执而处理不当。 D.这篇文章名为《尚节亭记》,但作者并没有详细记叙亭子的有关情况,而是以亭子周围的竹子为着眼点,写了自己所理解的节义,说明了将此亭命名为“尚节亭”的缘由。 4.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3分) (2)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3分) (3)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虽曰画而非画者,盖只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 (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画意》)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江行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4分)
|
9.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修《醉翁亭记》) (5)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凄凄不似向前声, 。(白居易《琵琶行》) (7)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的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波光淡然冷静潮湿的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水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的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选自《文苑》2006年笫8期) 【注】梭罗(1817-1862),19世纪美国作家、思想家。《瓦尔登湖》是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于1845年至1847年在家乡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描述了他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本文从《瓦尔登湖》写起,以梭罗为线索贯穿全文,用细腻的笔法书写自己的感受,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B.作者在文中一再提到“梦”,这些梦,似乎是孤独的旅行者吟咏的悲凉的歌,传递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C.文章引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海子的理想来衬托作者的理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情感。 D.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出作者为自己能与棱罗等进行心灵对话而欣慰,为自己在这纷纭的尘世中仍能用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动与疼痛而落泪。 E.文章以“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收束全文,具有照应文题,卒章显志的作用。 2.结合文章,简述你对文题“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含义的理解。(4分) 3.简析文中画线句子“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的所用手法与作用。(4分) 4.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棱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对于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8分)
|
11. 难度:中等 | |
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介绍中提取出有关“国学”的四个关键词。(4分)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中国国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既深且巨的学术派别,其主流被后世概括为“九流十家”。 关键词:
|
12. 难度:中等 | |
仿照下面的示例,仍以“平凡”开头另写两句话。要求比喻恰当,并使上下句的语意形成对比。(4分) 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 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仿写:
|
13. 难度:中等 | |
2014年3月18日,是刘和珍君遇害88周年纪念日。如果你参加此次纪念活动,请运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颂扬刘和珍君的文字,100字左右。(4分) 颂词: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错 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有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