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盘(jù)        (màn)       弃(bìng)      余勇可(ɡǔ)

B.伤(chuānɡ)  (xié)        徉(chánɡ)     吃里外(bá)

C.游(yì)        好(pǐ)         盛(fù)         奴颜膝(bì)

D.脚(bié)       (guǎng)    包(līng)       牙咧嘴(zī)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临摹   变速档   伶牙俐齿   万变不离其中

B.涵泳   候车室   矫揉造作   惶惶不可终日

C.磋商   爆发力   花样叠出   吉人自有天相

D.低炭   侦察兵   奇貌不扬   有志者事竟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步之遥》上映首日,尽管票房给力,但试映场开始的批评声继续发酵,从普通观众到专业影评人士,都有大量的      声。

②神曲、抄袭、“买奖镀金”,在近年来的流行音乐界已不是新鲜事,其背后      出的是从业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③今年开学,苏州市某小学用显示屏、平板电脑、触摸式一体机、人影捕捉摄像机等全力打造科幻感      的教室,引发热议。

A.质疑   折射   十足    B.置疑   映射   十足

C.置疑   折射   实足    D.质疑   映射   实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朋友们的不情之请你会怎样做?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如果这是一件很难为情但确定可以做到的事你会答应吗?

B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深入彻底。中央部委机关率先垂范,首当其冲,取得了良好效果。

C骗取一套保障房,可以获利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发现后惩罚骗保却举重若轻,这不是明摆着鼓励大家骗保吗?

D欧洲的旅馆大多会提供免费的城市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景点位置、到达路线等信息拿上它按图索骥很快就可以找到景点。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中国古代家训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它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堪称是先人留下的为人处世的宝典。

C.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类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或介绍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D.公祭鼎的铭文,采用了四言句式的“诗经体”,音谐而铿,节奏雄健,大吕黄钟,彰显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威武不屈的气概。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低俗不是通俗

李敬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网络时代,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的变化,文学作品如何做到喜闻乐见、通俗又不低俗,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首先明确什么是低俗。在我看来,低俗就是对公序良俗的挑战,对人的尊严的贬损,比如对背德行为的玩味,以弱小者为取笑对象,还有某些猥亵性的描写和展示等等,都属于低俗,因为它把人“物化”了。低俗否定人的精神向度,极力地向下想象人,由此,受众也被带着向下,得到一种恶趣。

我们反对这种文学中的低俗倾向,但并不反对文学中的通俗方向。追求通俗,不仅没有错,而且应该予以积极肯定与大力提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这个问题做了有力的阐述,他要求文艺工作者“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正确处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这些论述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通俗文学,也并不是这些年才兴起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有,只不过现代以来的很长时间,在我们的文学观念中,被有意识地抑制了。上世纪90年代,借着网络,通俗文学大规模地兴起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待这个现象,应该注意到时代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变化;要重新认识文学的某些属性,比如文学的消费性、娱乐性,这个功能我们过去是很少提的,一提就觉得俗,但是,在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中,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很大,这是客观的,不能不正视。

怎样区分文学创作中的通俗与低俗,我看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区别。一个是审美取向上,通俗写作是通过世俗化的故事,包裹或表达一个严肃的人生话题,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一定的审美享受与精神启迪;而低俗写作则是在欲望化的叙事中,释发一种感官性的情绪与情愫,旨在提供一种生理性的快感。另一个是表现形式上,通俗写作追求语言与文风的大众化,力求为广大的读者所喜闻乐见;而低俗写作则是以炫目的情色化的叙事与语言,展示和渲染人性与人情中的恶习、丑态,尽力迎合一些低级趣味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俗写作是从愉悦人的精神出发,旨在满足人的审美要求,而低俗的作品是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意在刺激并满足人的浅层需求。两者的区别既然明显可见,那么,靠近通俗和避免低俗,就是一切有志于创作好作品的写作者和有意阅读好作品的读者,在日常文学生活中的应有之义。

                                               (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5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揭示“低俗”本质特征的一项是

A低俗不仅是对公序良俗的挑战,也是对人的尊严的贬损。

B玩味背德行为,取笑弱小对象,还有些猥亵性的描写和展示。

C文学作品中某些东西属于低俗的,是因为它把人“物化”了。

D低俗否定人的精神向度,极力地向下想象人,向下引导受众。

2.作者认为“追求通俗”应予以“积极肯定与大力提倡”,其最充分的理由是:

A毛泽东曾经要求文艺工作者“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正确处理高雅和通俗的统

一问题。

B通俗文学由来已久,只是现代以来的很长时间,在我们的文学观念中,被有意识地抑制了。

C由于时代变化,现代生活节奏更加紧张,人们对文学中看似很俗的某些属性的需求更大了。

D通俗文学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一定的审美享受与精神启迪。

3.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90年代,借助网络,通俗文学开始兴起来了。我们应关注时代变化,重新认识文学中的某些属性。

B低俗写作是通过欲望化的叙事,向人们提供一种生理性的快感,展示和渲染人性与人情中的恶习、丑态。

C通俗写作是从愉悦人的精神出发,拒绝人的物质欲望,旨在满足人的审美要求,与低俗写作有着明显区别。

D作者希望一切有志于创作的写作者和喜欢阅读的读者,在日常文学生活中,都应靠近通俗和避免低俗。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陆)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

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尝著缞绖①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②,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云:“与此妻通,共杀其夫,闻妻得出,欲与语,惮近县,故远相要候。”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司马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黄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以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陆机)之败也,并收云。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为之请命。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注】①缞绖:cuī dié,丧服。②骙骙 kuíkuí:强壮的样子。

1.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初诣张华                    诣:拜访

B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          害:妒忌

C岂有黄门父居之邪              居:居住

D收云,欲杀之                  收:拘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山鹿野麋                        B云为前锋都督 

今君亡赵走燕                         臣以神遇而不目视  

C云固执不许                        D明公惜之

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亡秦之续耳,窃大王不取也

3.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能够直接表现陆云“性清正”和“有才理”的一组是

A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B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兽微弩强,是以发迟。

C云屡以正言忤旨∥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来

D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云喜欢笑,看见张华用丝帛缠着胡须,就大笑不已。他穿着丧服上了船,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大笑落水,幸亏人们把他救上来。

B陆云与荀隐原来并不认识,在张华家相见时,两人就摆开了较量口才的阵势,你对我答,不分上下,引得张华拍手大笑。

C陆云在浚仪县断案时,先逮捕了死者之妻并将其关押十多天后释放,然后秘密令人跟随其后,果然抓住了凶犯,赢得了百姓的称颂。

D黄门官孟玖想让自己的父亲做邯郸县令,让左长史卢志等人跟他父亲一并到县中任职,陆云坚决不同意,因为此事,孟玖对他十分怨恨。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3分)

译文:                                          

(2)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3分)

译文:                                          

(3)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4分)

译文: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早晴至报恩山寺

 

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2)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3)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三杯两盏淡酒,                  _。                  (李清照《声声慢》)

(5)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6)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请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谷歌、苹果和亚马逊凭借其在移动终端和应用分发平台的优势,开始在数字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内,教育APP市场也异常火爆。学习宝、爱考拉、梯子网、学霸君等教育APP纷纷上线,一时间硝烟四起,群雄逐鹿。其中学习宝异军突起,学习宝iOS新版发布后,迅速跻身App Store教育榜第三名。不少用户使用后纷纷表示,新版拍照、搜题、解题速度特别快,识别率超高,体验特别流畅。最新数据显示,学习宝上线截至到11月累积用户700多万,受到学生用户的一致热捧。

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进入高三时的微写作,后面的微评有不当之处,请你结合自己的感悟重新给以微评。(4分)

微写作:                        

致高三

转眼间两年的时光在指尖滑过,青春匆匆将我们推上高三的列车。翻着同样的课本,做着每天都要做的作业,心却乱了半分。原本嘻嘻哈哈整天追逐打闹、奔走在篮球场的同桌,此时此刻坐在身旁刷着一本本高考真题。是时候了,为着未来努力,为着未来加油!即使岁月蒙了尘,青春依旧飞扬!让高三无悔!

微评:简单而温润的文字,载满了青春的记忆、往日的风景,期盼未来无悔!

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请仔细观察,对标识的构成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

在苏格拉底被囚处

周大新

①最初看到那三个铁栅门时我没有在意。我的目光一晃而过,雅典有太多的景致吸引着我这个新到游客的眼睛。待杨少波先生介绍说“这,就是苏格拉底当年被关押的地方”时,我才吃了一惊,赶紧从近处的橄榄林里收回目光,定睛去看它们。它们立在一道石壁上,都不是很宽,三扇铁栅门后,是三个石室,也就是石洞。

②我惊看着那三个石室。原来,我敬佩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赴死前就被关押在这里。原来,这道石壁和这些石室,目睹过那个伟大哲人的身影,聆听过他的声音,见识过他的智慧,而且看见过他最后赴死的情景。

③这么说,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于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苏格拉底之死》中,关于关押苏格拉底囚室的描画,是不准确的,是过于理想化了。在那幅画中,囚室很大,石块砌成的墙壁很高,向上还有很多阶梯,明显是正规的房间,而囚室是在房子的底层。画面上苏格拉底坐着服毒自杀的那张床很宽大,而这三个石洞中最大的一个也摆不下那样气派的床。看来,雅克·达维特在创作那幅画前没有来过雅典,没有看过真正囚禁苏格拉底的地方。他把事情向好处想了,他不知道真相比他的想象要严酷得多。

④我看着石洞囚室里不大的空间,努力去想象苏格拉底当年被囚时的生活情景:他会坐在囚室的小床上去安慰和宽慰妻子桑蒂比及他们的孩子,会在床前狭小的空地上边踱步边默想希腊城邦的未来,会在柏拉图和克利托等学生们来看望他时向他们谈他关于肉体和灵魂的最新思考成果,会席地而坐吃下狱卒们送来的食物,会在去囚室门外放风时远眺雅典城区并伸手抚摸橄榄树上嫩绿的叶子,会在那个较小些的石室里进行最后一次沐浴……

⑤我猜想,当年苏格拉底被关进囚室后,可能会反复回忆,安尼托、梅勒托和吕贡这三个人为何要以不信本邦神灵、企图另立新神和迷惑、毒害青年两个罪名起诉自己。那明明是莫须有的罪名。他可能最终想起来了,那个控告他的主谋安尼托,他其实是得罪过的。有一次他同美诺讨论美德是不是知识的时候,正巧碰见他,于是便拉他过来提问。结果在提问中不仅让安尼托陷入了自相矛盾,还损及了对方崇拜的政治家,致使他失了面子。他拂袖而去时撂下过狠话:我觉得你这个人很容易说别人坏,我奉劝你慎重些!他可能也想起来了,那个梅勒托是诗人和悲剧作家,而他对诗人没有好印象,曾经讽刺过诗人们,对方参与控告很可能是在为诗人们出气。他也许到最后也想不起怎么得罪了无名演说家吕贡,因为吕贡根本就没进入过他的视野。不过他后来可能想明白了,吕贡会因为参与控告他苏格拉底这件事本身,迅速成为雅典的一位名人,这也是人成名的一个法子。

⑥我猜想,苏格拉底被关进囚室后,可能会反复思考,由500个公民组成的法庭,为什么会判并未犯罪的自己死罪?他对希腊城邦充满感情,没有任何有违城邦法律的举动,他只是喜欢用不断提问和谈话的方式追求真理。他知道把权力交给民众的全部好处,他思考过希腊城邦制度的各个方面,他对人性有过深刻研究。可他就是没有想到,民众在某些时刻对精英人物是存在敌视情绪的——这是人性中极其隐秘的一面。真正的思想者有时会搅乱平庸的日常生活,也因此,真正的思想者不仅可能被执掌权力者视作威胁,也可能被怯懦的民众当作破坏其安宁生活的祸首。苏格拉底的一些思想让民众觉得他太反常、太出格,就是这种反感和敌视情绪促成了错误的判决。这当然是精英人物的悲哀。他们思想的目的是为了让民众生活得更好,却恰恰又让民众对其生了敌意。人性是一个隐秘的洞穴,所有的精英人物都应该探身这个洞穴,以对其有所了解。

⑦我猜想,苏格拉底在拒绝逃跑决心赴死时,并没有估计到自己被处死这件事的全部影响。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有朋友和学生曾劝他逃跑,而且当时他也确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逃跑。但他决然地拒绝了,理由是,既然身为雅典公民,就理应遵守雅典的法律,雅典的法庭判我死刑,我就应该甘愿受死,以维护法律的尊严。若越狱逃走,就是以错对错。我估计,他当时只是想用自己赴死的行动,去感动更多的人遵守雅典的法律,他根本没有估计到,他的死,会成就他的不朽声名。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著作的他,能获得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从容赴死给他带来了广泛关注。人们在口口相传他被不公正地处死这一事件的同时,开始互相传述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便随着他屈死的故事流传开来。

⑧苏格拉底死得太冤了,苏格拉底又死得太有价值了!

⑨苏格拉底,我来向你致敬了!

                                                          (选自《北京文学》2013年第7期)

1.阅读文本,你认为苏格拉底是一个有着怎样的精神品格的人?(4分)

2.文章第③段详细描述了油画《苏格拉底之死》中关于囚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表达上的特点及其效果。(4分)

4.文章结尾说“苏格拉底死得太冤了,苏格拉底又死得太有价值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公交车上的对话

“孩子新房刚买下来?咋装修啊?”

“简简单单吧,手里凑了几万块钱……”

“什么?几万块钱就打发傻小子啊?装修二三十万都是打底儿……”

“不行啊,一套房把我们老俩口的骨髓油都榨出来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嘿!你看老李,欧式的,还有老张,家具都是港产的。人活的不就是一张脸么?你不蒸(争)馒头也得蒸(争)口气呀……”

(2014年,《小康》开展的国人年度感受调查中,2000位参与者众口一辞:累,累,累!)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