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二1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玉(tán    鼓(pí)             雪(xiàn)

B.隐(qī)     (suí)    苇(jiā)      (qiáo)

C.旌(pâi)    掠(piāo)   下(Gāi)     (xuã)

D.桎(gù)     (dīng)   伤(chuānɡ) 车(niǎ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春霄    踯躅(zhí zhú)     约(zhuó)     舟子(piān)       回眸一笑

B.轩冕     绸缪(chóu miù)    马(róng)     捣衣(zhēn)      豆蔻词工

C.危樯     迤逦(yǐ lǐ)         (jì)       (tì)          列却霹雳

D.祠堂     潺湲(chán yuán)   石(jié)       头(sāo)       云栈萦纡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蛾眉   蓬乱   大相径廷    坐阵指挥    美轮美奂 

B.妨碍   伺候   轻歌曼舞    命途多舛    钩玄提要 

C.脉膊   濒临   绿草如茵    要言不烦    欢呼雀跃

D.竣工   瀛州   金壁辉煌   人情世故    明火执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面名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C.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B.“我爸李刚”的宣言里,何尝不是充斥着令人浮想联篇的意味?“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这话太值得权力监管部门玩味了。          

C.郑宇列举实例,借以说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在宏扬中华传统价值观点,“不能用西方的‘挈约’取代‘谦让’,用‘自我’取代‘宽容’,用‘经济理性’取代‘爱的回报’。”

D.《蜀相》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偭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临洞庭水,登岳阳楼,似乎是大快人心之事,可是杜甫漂泊天涯,情怀亲朋故友,心系戎马关山,壮观之景引发的却是满腹悲凉,满腔忧愁。

B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因为总爱发表一些石破天惊的议论或见解,故而有“怪才”之称,其实,他的言论往往切中时弊。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巴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巴南人们甚至把“下里巴人”山歌唱到了央视大舞台。

C.记者坦言:“内地政府越来越透明,很多场合下,官员应对记者游刃有余,不抗拒。”

D.从《小山回家》开始,那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在我看来,贾樟柯更像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每次都精心地选择视角,拍出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局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月29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在危急关头,他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

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路,不仅解决了跨江交通难题,而且缓解了长江一、二桥的交通压力。

D.华人奥斯卡金像奖导演李安拍摄的首部3D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上映便得到了全球媒体、记者、新闻人的一致赞扬,被认为是一部气质独特、规模宏大的史诗冒险电影。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认真地教,学生认真地学;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叶老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C.朴实的语言展现出他舍弃一切,献身革命的精神。

D.像叶老师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C.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地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D.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的呢?还是参加美容美发培训班的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例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例的史书。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思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恋,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 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下列对第一段中作者引用唐诗的目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B.为了说明这些诗歌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使人触景生情。

C.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都是建筑形象。

D.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

2.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D.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海棠》诗是为了说明苏轼的诗形象生动,有美感,没有诗情画意的素养,是无法理解的。

B.《庭中有奇树》描写了恋人在庭院中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庭院空间很有情趣,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C.“更深月色半人家”,“半人家”指庭院一半被月光笼罩,一半被树阴遮住了。

D.第二段中引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美。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

1.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合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夜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色。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他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的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的以“螺”作比,但一首将浩月银“下的山比成银盘中得青螺,一首将倒影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的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    属:托付。

B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1.下列词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                假:借用

B.景淳                               竟:居然

C以货,遗归                        赆:赠送

D.人用是疑名                        多:称赞

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莫                      吾宁之而受祸                    

B独好周人急                   其行最著

C 他人得                   倘育而风露所感                        

D为报            妻卧草中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  (9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默写名句(12分,每1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2)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3)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4)战士军前半死生,                                   ,老鱼跳波瘦蛟舞。

(5)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6)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老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

请根据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