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三12月学情调查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chī    牛jiān  juě 深耕易nòu

B蒿cóng   牙gè       疥之疾xuǎn

C井yìn    碡lù    花板bào   于成见yòu 

D子guāi   脚wǎi   马刀gā    心自问mé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雾凇        岐黄       冰激凌        渊渟岳峙

B轮毂        钢镚       棉铃虫        戮力同心

C黢黑        板金       胖墩墩        去芜存

D趿拉        保墒       踺子        酯化反应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针对美国状告瑞士银行帮助富人逃税的指控,瑞士的银行家近日反驳称:“我们不认为保密制度为藏匿非法所得提供了帮助,我们认为保密法是为诚实的客户服务的,我们这么做,只为保密,       帮凶。”

②桂花雨还在下。人生匆匆,能赶上这场淅淅沥沥的桂花雨,真是一大福分。此刻,桂花雨淋湿了我的全身,也       了我的心灵。

③石油价格暴跌,卢布贬值,俄罗斯经济接近崩溃,中国不能      俄罗斯的衰落,必须在危难之中帮俄罗斯一把,维持其世界大国的地位,保持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这对中国是有利的。

A.并未   洗濯  坐视               B。并非  洗礼   坐视

C.并未   洗礼  无视               D.并非  洗濯   无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乌镇召开,全世界的互联网大佬,要么现在正在乌镇,要么就在赶往乌镇的路上,中国引领信息时代的决心,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B.春节该怎么放假,是除夕到初六,还是从年初一到初七?在假日总天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这样朝三暮四,挪来挪去,实际是在做无米之炊,煮出来的只能是一锅怨声载道的舆论。

C.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鲁甸县安置点与人民医院全力以赴救治伤员,虽然医护人员连轴转,伤员还是源源不断地送到安置点,一时之间,病房人满为患

D.安倍内阁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的决议案,标志着日本政坛在集体“向右转”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重新恢复世界老二,亚洲老大的地位,不仅是安倍首相野心勃勃的梦想,也是日本绝大多数民众所喜闻乐见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菲律宾国家调查局官员透露,当日成功制止的马尼拉国际机场汽车炸弹案,是由不满菲律宾政府南海政策的激进人士所为,中国使馆也是攻击目标之一。

B.台方知情人士称,虽然台湾方面提出在北京APEC会议举行“习马会”,是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最适合时机,但是大陆认为“习马会”不需要在国际场合,双方各自表述,仍无交集。

C.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在私人婚丧庆悼和商业活动等场合不得奏唱国歌。

D.一部《乔家大院》,让陈建斌和蒋勤勤走到了一起。他们迅速闪婚、生子,一切是那么顺利。现在,他们生活得幸福甜蜜,也称得上是演艺圈的模范夫妻了。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9分,每小题3分)

自我矮化   可以休矣

12月2日  《人民日报》评论

     “吊丝”一词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自我标注。它是和各种“二代”比时的自称,也是和小伙伴们的互称,同时还可能被用在自谦上,被夸赞时怯怯地说一句“我就是一枚吊丝”。不论男女,不论是小有成就还是慵懒颓废,都有意无意地争领这一称号——仿佛不自领就是脱离群众。

     有人给吊丝画了像,比如在长相、卫生、内在、情怀、经济条件、生活方式、恋人伴侣等方面符合标准,便是入伙了。以这个词命名的亚文化流行,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但对其中隐含的自我矮化,则必须予以批判与摒弃,它对青年精神的破坏力不可不察。

     当然这种自我矮化,动机很复杂,不是一句“爱谁谁”就可以收尾的。有人以此为吐槽工具,标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有人把贴标签当成一种个性,真正有别于他人的奇异;也有人用这一标签自我麻醉,降低标准,用一种自我设障的方式拉低期望、舒缓压力;有人则用这一标签进行掩饰,认为这是互联网世界中的不可或缺——在众人都自认草根的虚拟空间中,有了“吊丝”的外膜便有了自我保护的可能;还有些人自以为很谦虚谨慎,领了称号便是不张扬,也是不把自我与他人刻意割裂的策略选择。

     这里边有个常识:社会很少会把一种称谓强加于人,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自我”认定,然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集体有意识的认同,进而扩散成“像者为之,不像者亦为之”的格局。拿“吊丝”这个词来说,一类是表面上把自己矮化、心里却未必这么想;一类是内外皆把自己矮化并真心认同;第三类是内外皆矮化并对认同与否无感。第一类是在降低姿态,第二类是矮化心态,而后一类则是麻痹状态。不管是哪一类,吊丝文化的存在,即使是主观意图彰显对抗主流的勇气,或是当成接地气的互联网精神,从客观效果看,这也并没有让年轻人更特立独行,更没有向社会传递出多少正气。

     尤其是在无数“逆袭”案例出现的当今时代中,这种文化的不合理性就显得有些荒诞。我们可以观察到完全逆反的两种情形,有人把本是外在的嘲弄或自嘲内化成了心理垢污,自我设限,直至“不能直立行走”;而有的人却在用内心的坚定祛除外在卑庸的“鱼鳞”,并终于学会了奔跑与飞行。

     从这个角度讲,逆袭,何止是一种行动上的升级,更是一种心态提挡的超越。只有在价值上把自己真正矮化的人,才会被边缘化,而那些在充实自己价值的人终将迈入核心。这足以说明,你怎么自称并不重要,关键是用什么心态来认同之并选择怎么行动——低姿态没问题,千万别矮心态!

     人人都可以调侃说自己获过的最大的奖是“雪碧再来一瓶奖”,但有些人会在日后的人生简历里写满成绩,有些人则连多一瓶雪碧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只是想说,这绝不是精神胜利,矮了姿态不会比他人真正矮,矮了心态可真就长不“高”了。

1.下列关于“吊丝”一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男女不论是小有成就还是慵懒颓废的年轻人,都有意无意地争领“吊丝”这一称号, 这说明  “吊丝”一词已成为年轻人的自我标注。

B“吊丝”一词是年轻人和“富二代”“官二代”相比时的自称,是被人夸赞时的自谦,也是和小伙伴们的互称。

C自称“吊丝”的动机很复杂 ,有人借此吐槽,有人借此标榜个性,有人借此自我麻醉,有人借此进行自我掩饰,不一而足。

D“像”还是“不像”真正的“吊丝”不重要,自称还是不自称“吊丝”也不重要,关键是用什么心态来认同自己并选择怎么行动,矮了姿态不会比他人真正矮,矮了心态可真就长不“高”了。

2.下列关于“吊丝”心态中的“低姿态”与“ 矮心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矮心态”的“吊丝”在价值上把自己真正矮化,最终被边缘化;“低姿态”的“吊丝”充实自己的价值,最终迈入核心。

B说自己获过的最大的奖是“雪碧再来一瓶奖”的,是“ 矮心态”的“吊丝”;在日后的人生简历里写满成绩的,是“低姿态”的“吊丝”。

C 矮心态”的“吊丝”是不能成功逆袭的;低姿态”的“吊丝”是能成功逆袭的。

D表面上把自己矮化、心里却未必这么想的“吊丝”是“低姿态”的;内外皆把自己矮化并真心认同的“吊丝”是“ 矮心态”的。

3.下列说法,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吊丝”文化的不合理性的荒诞之处在于:一方面有人自我设限,直至“不能直立行走”;另一方面有人祛除了外在卑庸的“鱼鳞”,并终于学会了奔跑与飞行。

B在众人都自认草根的虚拟空间中,有人给自己贴上“吊丝”的标签,借这个标签来掩饰自己的个性,以为有了“吊丝”的外膜便有了自我保护的可能。

C“吊丝”一词流行,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隐含着自我的矮化,它对青年精神的破坏力不可不察,必须予以批判与摒弃。

D吊丝文化的存在,从主观意图看,其对抗主流的勇气、接地气的精神等,不能说没有积极的一面,但从客观效果看,这也并没有让年轻人更特立独行,更没有向社会传递出多少正气。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2分,每小题3分)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柳宗元

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江陵。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叩其志益坚。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抑又闻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孔子之门不道管、晏则谋之为人也其可度哉!

吾不智触罪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以智免江陵            居住 

B.问其业益                   熟习

C.触罪越、楚间六年    抛弃

D.其志以周于事     怀有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禄养                   蔽甚矣 

B.出则信                金就砺

C.后智免                     不赂者赂者丧

D.虽至于大富贵栗耶        可胜道也哉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谋大概是唯一能“振吾宗”的人的一组是  

①谋在众少言好经书②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③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④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⑤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⑥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中进士两人又相聚不过他随后又弃作者而去担任广州从事。

B对于柳谋去广州作者一开始是有疑虑的但后来发现他的做法合乎士人的行为标准又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

C作者认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他也可以有管仲的“人”的名声而柳谋的为人是不能轻易用儒家的标准来衡量的。

D作者觉得自己年轻时热衷名誉以致被贬永州六年生活艰辛无所作为虽然感到惭愧、不安、悔恨但事已至此,羡慕柳谋的做法也无济于事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3分)

(2)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  (3分)

(3)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4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出塞①  吴伟业

其一

鱼海②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

其二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注:友人因罪流放宁古塔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鱼海:即捕鱼儿海,远在塞北内蒙古之境。

1.零支塞友人出关必经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当友人离去途经此地时,诗人本该劝他回望故乡,却不合情理劝他休望,为什么?(4分)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主要不同?请简析之。(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论语·为政》)

                 ,多于在庾之粟粒。        (杜牧 《阿房宫赋》)

(2)                ,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梁惠王上》)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诗经·氓》)

(3)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 《蜀道难》)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与之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4分)

示例: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分析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一文中给我们开出的一张简表,然后概括写出你所受到的启示。(3分)

神探福尔摩斯的学识范围:

(1)文学知识——无。(2)哲学知识——无。(3)天文学知识——无。(4)政治学知识——浅薄。(5)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茛蓿剂和鸦片却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了解,而对于实用园艺一无所知。(6)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在散步回来后,能根据溅在裤子上的泥点颜色和坚实程度说出是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7)化学知识——精深。(8)解剖学知识——准确,但不系统。(9)惊险文学——很广博,他似乎对一个世纪中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细。(10)提琴拉得很好。(11)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12)关于英国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实用的知识。

启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刘洋总结自己近三次语文考试得分情况后列了一个表格,他带着表格去向安老师请教。下面是他们对话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对话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对话情境和表格内容,话言通顺得体,每处最多不超过30字。(5分)

查点(该题总分)

第一次得分

第二次得分

第三次得分

得分率总评

社社科文阅读(9分)

9 9分

0 0分

9 9分

6767%

诗诗歌鉴赏  8分)

5 5分

6 6分

4 4分

6262%

语言文字用题12分)

1 10分

1111分

1110分

8686%

文(60分)

4 48分

5151分

4449分

8282%

刘洋:                                

老师:是刘洋啊,快进来。拿来我看看。

老师:刘洋,你这个表做得很清楚,从表上来看,                          

刘洋:我觉得这两方面都还有提高的空间,可是我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多花时间啊。

老师:学习可不仅仅是花时间多少的问题,要多揣摩其中的规律。              

刘洋:我觉得有时候在这方面挺有把握的,真没想到那一次这个题却全都做错了。

老师:偶然性中有必然,                              ,但那不是你的真正问题。

刘洋:谢谢老师,我明白了。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8分)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①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②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③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④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⑤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⑥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1.从文中来看,故乡的“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作者文中第④段叙写了香港之行的经历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

(2)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

4.联系全文,请简要探究作者说的“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具体缘由有哪些。(6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日本杂物整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出版《断舍离》一书。在书中,她倡导通过“做减法”,收拾好自己居住的房屋:“断”,就是不买、不储藏自己不需要的物品;“舍”,就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杂乱的物品;“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依赖和迷恋。这样,人就可以生活在宽敞舒适的空间里,心灵获得自由和释放。随着该书的畅销,“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并成为时尚新词,入选《咬文嚼字》杂志社评出的“2014年十大流行语”。

要求: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