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A流传  乞求  畏首畏尾         B留传 乞求 举棋不定

C留传  祈求  举棋不定         D流传 祈求 畏首畏尾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字书面用语必须规范化,下列语句用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3分)

A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这其中,明确要求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

B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安全经济、科学务实”的原则提出优先建设“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方案。

C今天跟大家分享澳大利亚艺术家用硬纸板制作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手工精致,极富想象力,可谓首屈一纸。

D今年1 一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了。

B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列其中

C尽管只是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

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

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

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⑥③②④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②①④⑤⑥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谢杜相公书①

曾巩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致而南。其为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 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旅榇ch^n):客死者的灵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

A莫大之丧,得以致而南   卒:死亡

B其为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C然明公存先人之     故:旧交情

D又惟大恩之不可     名:说出

2.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3分)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斜谷邮亭玩海裳花

顾非熊® 唐)

忽识海裳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同儿辈赋未开海裳(其一)

元好问(金)

翠叶轻笼豆颗勾,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注】①顾非熊:唐代诗人,苏州人。少小聪明,后却困举场三十余年。做过盱眙尉,后弃官隐居茅山。②羽人:道教称道士为羽士、羽人。

1.第一首诗以“玩海棠花”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4分)

2.第二首诗的一二两句,如何描写“未开海棠”?请简要分析。(3分

3.两首诗都写海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2)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3)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4)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河上柳

废名

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然而这半年,老是蹲在柳树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问他,“老爹,不舒服了吧?”他又连忙点头,笑着对你打招呼。这原因很容易明白,就是,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1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再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的催。

清早起来,太阳仿佛是一盏红灯,射到桥这边一棵围抱不住的杨柳,同时惹得你看见的,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这就是陈老爹住的茅棚。这红纸自然是一年一换了;而那字,当年亏了卖春联的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 老爹得意极了,依例出四十文大钱且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茂才公满口的“古之贤人也”。

陈老爹也想到典卖他全副的彩衣和锣鼓,免得酒店的小家伙来捣麻烦,然而天下终当有太平之日——老爹又哼哼的踱出茅棚了。

“真正反变!连木头戏——”

太阳正射屋顶,水上柳荫,随波荡漾。初夏天气,河清而浅,老爹直看到沙里去了,但看不出什么来,然而这才听见鸦鹊噪了,树枝倒映,一层层分外浓深。老爹用了平素的声调昂头唱:

“咿呀,我——”

劲太大了,本是蹲着的,跌坐下去。那鸦鸦正笔直的瞥见,绿叶青天,阳光使得眉毛不住的起皱,渐渐的不能耐了,拱着腰,双手抱定膝头。

“三天没有酒,我要斫掉我的杨柳——”

说到这里,老爹又昂一昂头:

“不,你跟我活到九十九,箱子里我还有木头。”

接着是平常的夏午,除了潺潺水流,都消灭在老爹的一双闭眼中。

老爹的心里渐渐又滋长起杨柳来了,然而并非是这屏着声息蓬蓬立在上面蔽荫老爹的 杨柳一到现在有了许多许多的岁月。

漆黑的夜里,老爹背着锣鼓回来,一走一窜的唱:

“驼子妈妈不等我上床了,桥头上一柱灯笼,驼子妈妈给我照亮了二”

灯笼就挂在柳树上,是因为老爹有一回险些跌到桥底下去了,驼子妈妈就办了一枝烛, 忖着时分,点起来朝枝头上挂。

从此老爹更尽量的喝,驼子妈妈手植的杨柳,也不再只是受怨——这以前,一月两遭 生意,缺欠不得,否则是黑老鸹清早不该叫,“不是你的杨柳,老鸹哪里会来呢?”

杨柳一年茂盛一年——那灯笼,老爹不是常说,可怜的妈妈最后还要嘱咐,带去而又,记得点回吗?

清明时节,家家插柳,住在镇上的,傍晚都走来攀折,老爹坐在门槛:

“密叶就好,不伤那大——”

人散夜静,老爹自己也折一枝下来、,明天早起,把桌子抹得干净,一枝劈成两份,挨 着驼子妈妈的灵屋放。

老鸹自然是常有的,但生意十分顺遂,门锁却被人偷开了几次——不消说是归家晚了。 最使得老爹伤心的,要算那回的大水。

梅雨连绵,河水快要平岸,老爹正在灶里烧柴,远远沙岸倒坍,不觉抬起头来,张耳 细听,只听得吼吼的是水声,但又疑心耳朵在作怪;雨住的当儿,踏着木屐,沿茅棚周围 四看——沙地被雨打得紧结,柳根凸出,甚是分明,一直盘到岸石的缝里去了。

“还是驼子妈妈想得——”

老爹伸一伸腰,环抱着臂,而眼睛,同天云低处的青山一样,浸在霭里了。

这晚比平常更难熟睡,愈到中夜,愈是清醒,清醒得害怕了!——规上警锣响——屋 背后脚步声——

“陈老爹!赶快!快!”

地保敲门。

第二天,老爹住在祠堂。土坡企眺,一片汪洋,绿茸茸的好像一丛芦草,老爹知道是 柳叶:

“我的——”

“老爹!——好睡呵?——今天呢?——老板骂我,说我是混玩一趟!”

下午,老爹从镇上引一个木匠回来。

霹雳一声,杨柳倒了,——老爹直望到天上去了,仿佛向来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晴空。 而那褪了色的红纸,顿时也鲜明不少。

1925年4月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有删改)

(注释:木头戏,俗称木偶戏。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称。)

1.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2.陈老爹为什么对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得意极了”?(4分

3.小说的叙述看似有些时空错位,但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请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6分)

4.小说中“杨柳”这个意象反复出现,请联系全文探究这意象包含哪些意蕴?(6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话说沉闷

刘心武

尽管当今的社会生活变化迅猛、五光十色,但作为个人情绪来说,仍会时有沉闷之感。沉闷感,或简称闷感,是一种没有杀伤性但也绝无趣味与快乐的情绪状态。“乏味”“无趣”“闷”,与“恶劣”“恶心”“臭”还是两回事。沉闷的状态一般来说绝非恶性状态,闷感亦非愤慨、忧伤之类的情绪。沉闷,其含意应是“闷”这种状态达于相当程度并滞留时间过长。

闷,往往由一种对是非善恶虽有所区分,但界限模糊且无所举措的中庸将就的态度生成;常常体现为一种不能引出新鲜活泼的新事物、新局面的过分“中规中矩”、“四平八穗” 的状态。沉闷有时如同宇宙中的“黑洞”,能将人的锐气与急迫感吮吸进去,在“平安无事” 中消弭了进取与革新。一部沉闷的文学作品,可能不仅主题正当,而且结构严谨,文字流畅,但它毫无创意到甚至连“漏洞”都没有的地步,那令人厌倦的程度,说实在大大超过 一部内容荒唐、漏洞百出的消闲读物。一个“闷人”,则可能从相貌、衣着到举止、言谈, 都无可指责,但思想无新意、行为无光彩,与之相处,不能得益有助,倒也无害无累,友 之不愿,厌之不忍,真真是反不如面对一个“对头”,倒能调动起自己的勃勃生

有人说,应“打破沉闷”,但沉闷是打不得也破不了的。你可以打敌人、破阴谋,你怎能打闷人、破乏味?有人说,应“冲出沉闷”,但当沉闷浓酽地包围着你时,你想冲出又谈何容易?但沉闷不可能非常之持久,却是可以断言的因为沉闷只是我们生存的宇宙、世界、社会、人类、他人和我们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一个节奏较为缓悛的过渡性阶段罢了。运动是永恒的,因而前进乃至突进,都是一种必然,怎会持久地沉闷?

一个总写沉闷作品的作家,要么他到头来终于超越沉闷,要么他那样的作品将被社会拒绝;一个拍乏味电影的导演也是如此;一个闷人也许会终身不改其闷,但他在社会上位置必将移动,社会不可能长期容忍一个闷人占据着,关碍着社会总体景观的坐席;当然,更大的可能是闷人自己最终走出闷境。

总之,沉闷必引出厌倦,厌倦发展到厌烦,那就比批判、排拒乃至于革命都更具推动 力,可促使一事一物一人一群,直到全社会的大变化大转型。

沉闷可厌而不可怕。沉闷之后,必是大活跃大欢喜。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2.本文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3.为什么作者说“沉闷是打不得也破不了的”,又说“沉闷不可能非常之持久”?(5分)

 

六、小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压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小花对牡丹说/我开故我在/待到百花齐放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星星对星座说/我亮故我在/待到星斗满天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溪水对江河说/我流故我在/待到百川归海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