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背诵默写(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A处)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2)                    ,谁得而族灭也?

(3)                    ,只是朱颜改。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6)出师未捷身先死,              

(7)但以刘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

(8)             ,青雀黄龙之舳。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他是个男生,却有一双巧手,女红(gōng非常出色。

B衣(yì锦坊是福州名片三坊七巷之一。

C《三国演义》中很多好汉出生绿(lǜ林。

D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奴颜婢(bì膝的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高手在工作时经常处于目无全牛的状态。

B《阿房宫赋》真是一篇不刊之论啊。

C这次会考我的成绩比预想的好一些,算得上差强人意

D跨年那天,得知可以进行跳蚤市场的体验活动,同学们弹冠相庆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会考前,经过强化训练,我们的错误率下降了好几倍。

B校园跳蚤市场开张时,操场上平均间隔一米左右就有一个摊位。

C做眼保健操可以有效预防眼睛不近视。

D经过儿子再三解释,老爸的怒气才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体诗是唐代人对格律诗的称呼。

B“唐宋八大家”有两家是宋朝,其他都是唐朝的。

C宋词也叫“曲子词”、“长短句”。

D“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通称。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C处)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3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3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D处)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 ②琼瑶:美玉。

1.诗中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3分  

2.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笑”的含义。3分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E处)

道山亭记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①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②,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④。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⑤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⑥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指闽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嶔崟⑦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⑧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释】①阸(ài),阻隔  ②絙(gēng),粗绳  ③衡缩蟉(liù)糅,水势曲折奔流  ④破溺,船破溺水  ⑤处,安置  ⑥陿,狭  ⑦嶔崟(qīn yīn),山势高耸的样子  ⑧埃壒(ài),尘埃、尘世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驿乃一得平地    累:累积连接

B非其土人,罕不也。踬:跌倒

C也哉            虚:空虚

D舟载者夜于门庭    属:聚集、集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列于中国,始并闽中郡②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

B①人屋室巨丽相矜②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C志壮哉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D其余功又及于此②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第一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

C.第二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D.第三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胜景,以表现“其志壮哉”。

4.下列对本文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于程师孟治郡的业绩,并不采取单刀直入的写法,而是纡徐和缓,将其政绩曲折地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

B.作者第一段写闽地“远且险”,分别从“陆出”和“溪行”两方面入手,而各又分别从山路与“土人”、溪流与“生而习水者”两部分落笔,条理清楚。

C.文章第二段所介绍的福州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气,为下文程师孟“余功又及于此”——建“道山之亭”的介绍做了铺垫,思路缜密。

D.文章末段先称赞程师孟的政绩,后介绍其辗转任职的情况,看似闲笔,实则用意深远,以暗示他仕途坎坷,含蓄蕴藉。   

5.将文中划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

(2)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G处)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不敢引疾    ②臣敢上壁

B.①御制诗纪其事 ②日削月割,趋于亡

C.①四海好学能文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D.①去人爱思之   ②临清流赋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4.把原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2)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H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6)

【注】①诚:真是。②熄:同“息”。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③冠:男子成人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成人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④女:同“汝”。⑤淫:乱;移:变;屈:挫抑。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定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2)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填空(4分)(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I处第一行)   

①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二把火烧的是             (地名)。

②汉献帝被关羽气质打动,赠关羽的“             ”(外号)的美称。

③赤壁之战,周瑜利用了同窗好友        (人名),达到了欺骗曹操的目的。

④失街亭、空城计之后,诸葛亮挥泪斩             (人名)。

(2)请简述关云长“单刀赴会”的主要情节。5分 (答题纸I处第二行开始书写本题答案)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