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砚则因其“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在文房四宝中有“以砚为首”的美誉。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他们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对案头摆设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他们志趣高雅,体现在砚台中即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在制砚上,考究其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外,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俗语说:武士爱剑,文人好砚。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因而有“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最相亲傍”之说。一代文豪苏东坡,兼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嗜砚成癖,被砚林传为佳话,“东坡玩砚”也成为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喜爱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还曾以一方歙砚与人换地,后来又写诗怀念失去的宝砚,对歙砚的钟情可见一斑。

在我国砚文化历史上,米芾是一位重要人物。他著写的《砚史》,在砚石质到砚台形制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到过端州,并亲临砚坑考察过,写下有关论述,还亲自参与端砚的创作,对砚的制作工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文人,如苏洵、欧阳修、王安石、蔡襄等等,他们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和重要的著作,为后人所传诵,正是他们这些文人合力将宋代砚文化推向一个高潮,为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化有雅俗之分,而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从经典中取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没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难以如此传神地表现于方寸的砚台上的。总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成就了文人士大夫诗意的情怀和文人的审美取向,使宋砚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将砚的功用美推向高峰,也把砚的文化引向更高的境界。

方寸之砚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宋代砚的价值,不仅在文物与历史的研究上,也不仅在审美与工艺层面上,还应在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方面上。在砚文化方面,砚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最显著、最激动人心,最令人忘怀。品尝它,是一种享受;传播它,是一种责任。在当代社会,传承优秀的砚文化,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砚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砚位列文房四宝之首,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宋代砚业蓬勃发展。除了继承传统的精致外,工匠们制砚时还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C.米芾著写的《砚史》从砚石质到砚台形制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曾实地考察砚坑并参与端砚的创作对砚的制作工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D.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成就了文人士大夫诗意的情怀和文人的审美取向,使宋砚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将砚的功用美推向高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砚台之于文人就好像宝剑之于武士、镜子之于美人,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苏东坡和米芾对砚都极为钟情,各有佳话流传于世。

B.在宋代,由于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个社会掀起一股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高雅志趣在砚上也得到了体现,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

C.宋代不少文人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和重要的著作,他们合力将宋代砚文化推一个高潮,为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D.方寸之砚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砚文化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它,会对促进我国现代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砚文化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传承优秀的砚文化,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B.“东坡玩砚”成为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米芾喜欢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还曾写诗怀念失去的宝砚,文人好砚可见一斑。

C.文人雅士从经典中取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传神地表现于方寸的砚台上没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做不到的。

D.宋代砚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超过它在文物与历史的研究上的价值以及审美与工艺层面上的价值我们在品尝它的同时还应该传播它,是一种责任。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德裕,字文饶。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时亳州浮屠诡言水可愈疾,号曰“圣水”,转相流闻,南方之人,率十户僦一人使往汲。而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转鬻于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数十百人。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逾年,徙剑南西川。蜀人多鬻女为人妾,德裕为著科约:凡十三而上,执三年劳;下者,五岁;及期则归之父母。毁属下浮屠私庐数千,以地予农。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发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蜀风大变。帝尝疑杨嗣复、李珏顾望不忠,遣使杀之。德裕知帝性刚而果于断,即率三宰相见延英,呜咽流涕曰:“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帝不许,德裕伏不起。帝曰:“为公等赦之。”德裕降拜升坐。帝曰:“如令谏官论争,虽千疏,我不赦。”德裕重拜。因追还使者,嗣复等乃免。寻册拜司空。又尝谓:“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乃请罢郡县吏凡二千余员,衣冠去者皆怨。时天下已平,数上疏乞骸骨,皆不许。当国凡六年,方用兵时,决策制胜,它相无与,故威名独重于时。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虽至大位,犹不去书。其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  

(节选自《新唐书·李德裕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取者它汲       益:添加

B.德裕严津逻捕绝之   勒:逼迫

C.德裕为科约      著:明确规定

D.三年劳         执:从事,做

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

B.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

C.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

D.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德裕有个性,为官不为谣言所惑。他成年后,不参加科举考试,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补官;在对待“圣水”可以治病一事上,他予以严禁。

B.李德裕为官注重改变不良习俗。蜀地人大多卖女儿给人家做妾,他制定法令加以改变;佛寺大量占有土地,他将占有的土地归还给农民。

C.李德裕敢于直言劝谏,得到了皇上的认可。皇上怀疑杨嗣复、李珏对自己不忠,在李德裕的含泪劝谏下,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赦免了二人。

D.李德裕为国力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他为了“省吏”,请求罢免了很多郡县的官吏;他任宰相共六年,用兵之时做出决策,其他宰相都没有参与。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民剔发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

2其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清平乐·阴晴未定

贺铸

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临水朱门花一径,尽日乌啼人静。

厌厌几许春情,可怜老去兰成①。看取镊②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

[注]①兰成,南北朝时著名作家庾信的小字。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有“年始二毛(头发斑白),即逢丧乱,狼狈流离,至于暮齿”的句子。②镊,用镊子拔去(白发)。

1.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5分)

2.下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东皋以舒啸,                   。(陶潜《归去来兮辞》)

2                    ,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3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4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5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在能明辨内外、荣辱之境以后,才会做到“                                     ”。

6李煜在《虞美人》中通过故国江山、旧日宫殿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传达出无限惆怅之感,这两句是“                                 ”。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开篇就用“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加缪,直面荒谬的“局外人”

1913年,加缪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孟多维。

1933年,他考入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1957年凭借《鼠疫》《局外人》等小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火如荼。1935年,加缪秘密加入共产党,负责贝尔库工人区的支部工作。加缪在给良师益友让•格勒尼埃的信中写道:“我认为把人们引向共产主义的,主要不是思想,而是生活……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看到戕害人类的苦难减少。” 求学之余,为了便于开展党务工作,加缪组织了劳工剧团。他改编了法国作家马尔罗的《轻蔑的时代》,这是一部讲述营救德国共产党人的短篇小说。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硝烟笼罩欧洲大陆。加缪在日记中写道:“野兽统治的时代开始了……”他曾报名参军,但因有肺结核病史身体虚弱未果。加缪继续在山顶一间面朝大海的出租屋里,夜以继日同时创作着“荒诞三部曲”——《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卡利古拉》。 1942年,《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先后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局外人》开篇所展现的冷漠、虚无,至今令人震惊。“局外人”默尔索过失杀人,对法庭罗织的罪名淡然处之,这既折射了司法制度的荒谬,也成为二战后一代青年的写照。

外敌入侵,加缪投身地下报纸《战斗报》,担任主编,为法国抵抗运动鼓与呼。加缪接连为《战斗报》撰写社论,号召人们为祖国而战。他写道:“一个渴望生活的民族不应该等待别人给她带来自由,她得自己去争取自由。”“从巴黎少逃出一个德国人便是向盟军战士和我们东部的法国同志少射一粒子弹。”

战争胜利后,为表彰加缪的贡献,当局给他颁发了一枚高于普通等级的玫瑰勋章。加缪则表示自己没有索要也不会佩戴勋章,“我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在我身旁牺牲的战友们却没有获得勋章”。 二战过后,加缪断断续续写了六七年的《鼠疫》正式出版发行,销量突破十万册。《鼠疫》寓意了法西斯暴行肆虐与正义力量奋起抗争的趣旨。加缪曾说:“我希望人们在几种意义上阅读《鼠疫》,但是它最明显的意义是欧洲对纳粹主义的抵抗。证据就是,敌人虽未指明,但是,在欧洲所有的国家中,人人都认出了它。”

缘于共同的爱好,加缪经常与萨特、波伏娃、毕加索等人相聚于咖啡馆探讨文艺、哲学问题和社会事件。萨特的戏剧《禁闭》排演时,曾邀请加缪担任主角。二战期间,萨特、波伏娃等也参与到加缪主编的《战斗报》中。加缪和萨特,惺惺相惜、其乐融融。然而,对于共产主义特别是苏联极权统治的政见分歧,使得加缪与萨特的亲密关系出现了裂痕。1951年10月,加缪酝酿、修改了近十年的《反抗者》刊行。这部有关政治、哲学和艺术理论的思辨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反抗故我存在”的核心命题,在萨特主编的《现代》杂志上,刊出了一篇题为《阿尔贝•加缪或反抗的灵魂》的评论。文章经萨特授意,由杂志社编辑执笔,长达二十多页,极尽嘲讽之能事,对加缪的《反抗者》展开批判。加缪随即回应,最终使得加缪与萨特分道扬镳。 世人一直把萨特和加缪并列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但加缪说:我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是一名存在主义者。  

阿尔及利亚问题就像肺病一样折磨着加缪。从1830年开始,法国逐步占领阿尔及利亚,开始了殖民统治。加缪在报刊撰文呼吁和平,反对暴力,他写道:“法国政府左手拿着《人权宣言》,右手拿着用来镇压的警棍时,还能以文明的创立者自居吗?”对于那些被殖民当局逮捕的民族解放阵线成员,加缪也尽力展开营救,他参与过一百多起宗教救援案件。

1959年9月,戴高乐宣布给予阿尔及利亚民族自决权,其可以在独立、联盟或者并入法国三条道路中作出选择。对此,加缪颇为振奋。阿尔及利亚最终宣告独立。

相关链接

在阿尔及利亚出生和长大的加缪,是一位典型的“黑脚”,即生活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公民。他对法国人和阿拉伯人有同样的感情,这使他在1950年代中期阿民族主义者和法国殖民当局的冲突中,没有像萨特等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站出来谴责法国的殖民政策、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而是主张欧洲白人和阿拉伯人和平相处。   (摘自《郑州晚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加缪秘密加入共产党,投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就是要看到戕害人类的苦难减少。

B. 二战胜利后,为表彰加缪的贡献,当局给他颁发了勋章,加缪则表示自己没有索要也不会佩戴勋章,表现了他的谦虚。

C. 加缪与萨特分道扬镳,两个人都有责任,萨特撰文批评加缪,有错在先,加缪随即回应,能看出二人均心胸狭窄。

D.作为一个阿尔及利亚人,他关心国家的独立与自由,同法国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E. 加缪凭借《鼠疫》《局外人》等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这篇传记不仅仅写他的文学成就,更是对他斗争精神的赞扬。

2.加缪的伟大的文学成就,在传记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加缪“直面荒谬”,不仅仅指他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参加“直面荒谬”的斗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迤逦 寂廖 老当益壮 锱铢必较

B.岑寂 盘桓 浮摇而上 形影相吊

C.尺牍 付梓 得鱼忘筌 日薄西山

D.疏朗 踯躅 游刃有余 催眉折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西晋左思不惧陆机等人的嘲笑,用时十年,          ,终于著成《三都赋》。

②个别小商贩为赚取蝇头小利,违背良知,          ,不惜在计量器具上做手脚。

③为解决这次考试做错的函数题,小明          ,通宵达旦,始终没有找正确的解法。

A.煞费苦心 殚精竭虑 冥思苦想  B.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冥思苦想

C.冥思苦想 煞费苦心 殚精竭虑  D.殚精竭虑 冥思苦想 煞费苦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阅读文艺评论和随笔,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某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的认识。

B.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观:马路路面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挖开,原因就是在地下铺设输油、送气、通信等各种管线造成的。

C.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增加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越来越懂得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世界,教育就成功了。

D.公民应有起码的公德心,环卫工人看到一些人将剥下的果皮随手扔在地上而不以为意,走上前用扫帚将垃圾轻轻扫走,这看似和谐的一幕却隐藏着多少不和谐的因素。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把人格看作是个人与社会有关的完整而稳固的行为倾向的总和,把它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表现的具有个人特征的行动倾向。                                     

①社会情境有交互作用的特征

②它表现一个由表及里的、包括心身在内的真实的个人

③这些稳定而异于他人的特质模式,使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④是一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⑤一个人在别人面前的行为自然是他的行为特征的一种表现

⑥这就是人格

A.③②⑥①⑤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⑤④③②⑥               D.③⑥②④⑤①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房屋当然是建筑,但纪念柱、方尖碑、巨石圈栏等等,也都是建筑。通常,建筑具有                     。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如一般的居住建筑、生产建筑、医疗建筑等;                     ,如典礼性、宗教性、纪念性建筑;有的则两者相伯仲,既有实用性,又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如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建筑。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6分)

新华社电:国防科工局26日举行了嫦娥三号任务首场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吴志坚宣布,承担“落月”——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重任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计划12月上旬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

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期。2007年10月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了一期“绕月”使命。探月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查,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3次任务。“嫦娥二号卫星2010年10月1日发射,为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落月区域进行了重点探测,获得了世界首幅7米分辨率全月图。”吴志坚说。

即将发射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成,着陆器将“怀抱”巡视器落月,然后巡视器驶离着陆器在月面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任务作为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务,是‘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对整个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志坚说。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60分)

2014年《中国好歌曲》选手赵牧阳的《侠客行》高亢、浑厚、沧桑,打动了在场的评委。他是我国上世纪80至90年代著名的摇滚鼓手,和许多摇滚乐人组团,但都时间不长,就解散了。陷入困境的赵牧阳执著地坚持音乐道路,在路边、酒吧演唱。有一次,在重庆,三天只收入29元,自己陷入孤独无奈之中,而在这时,路边的一个艺人演唱《流浪》,赵牧阳听后失声痛哭:这是自己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当赵牧阳在《中国好歌曲》演唱完之后,评委刘欢老师激动而满含热泪地说:“音乐不死,摇滚不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