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三3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dāo)扰     (huái)      (jiù)树       (shì)犊情深

B.(òu)气      (chuānɡ)    (jǐ)制       (shàn)风点火

C.(xiē)子     (běnɡ)脸      (zōu)绉      (ruì)圆凿

D.(línɡ)然    (jiàn)别       (jiáo)舌头      封妻(yìn)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个人着装时不拘礼节可能表示你对交流沟通的另一方的漠视,肮脏的牛仔裤与笔挺气派的西装会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

B.雷军说在45岁生日当天他收到了两份大礼,一份是360投资结盟酷派,另一份是华为发布荣耀6plus,“这个行业的竞争恐怖得一踏糊涂”。

C.他的这一番关于“文明之旅”栏目的评价听起来很有见地,其实也不过是拾人牙惠罢了,根本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

D.记者从省文联获悉,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创作奖、获奖题名作品展”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刚结束的国王对阵湖人的比赛中,湖人队普莱斯在第一节开局时像巅峰时期的科比附体一样,单节得到14分,让对位的韦斯特布鲁克显得相形见绌

B.在父亲的熏染下,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日益展露,经常为学校的活动创作曲谱,受到师生的追捧,但在老莫扎特看来这完全不值一提。

C.说完,他就转过身去,把被教训得一怔一怔的顾眉撂在屋子里,径自向外走去。

D.中国铁路总公司称,自2014年12月1日起火车票预售期将逐步延长至60天,消息一出,深受买票之苦的旅客无不奔走呼号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B.“倒爷”这个词语对许多俄罗斯人并不陌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群带着大包小包来往于中俄边境做生意的人就是被冠以这种特定称谓的。

C.国家最高科技奖新近得主于敏院士为我国氢弹和核武器发展历尽千辛万苦,功勋卓著,但他却对此守口如瓶28年,更婉拒“氢弹之父”的美誉,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人们慨叹世风日下时,“雷锋精神”还有现实意义吗?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还有人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吗?《成德之道》这本书很好地作出了回答。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按照国际惯例,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MP3.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严禁在1万英尺(约3048米)以下的高空使用,当到达1万英尺之上时,除手机之外,其他的电子设备都可以使用。但从2013年起,情况有了改变。

2013年10月,美国联邦航空总署允许移动电子设备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开机,但必须设定在“飞行模式”,即关闭移动电话对外联系功能。12月,欧盟航空安全局宣布,允许乘客在飞机起降和飞行期间全程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前提是必须调至“飞行模式”。近日,新加坡民航局也宣布,只要不启用无线通信或遥控功能,飞行途中乘客可在“飞行模式”下全程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需要开启无线通信连接或使用遥控的电子设备,可在航班爬升至1万英尺以上时使用,但语音通话除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补写一句结论性的话,不超过30个字。(4分)

路旁有两棵桃树,一棵在篱笆内,一棵在篱笆外。篱笆内的受到保护,枝繁叶茂;篱笆外的常遭攀折,疏枝横斜。但是,外面的年年硕果累累,里面的总只稀疏几枚。对这现象我困惑不已。直到有一年去参观,才知果实的多寡与枝的疏密相关。

我有两位朋友,一个流浪写生,一个供职画院。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心无旁骛,专心作画。做专职的有十七个头衔,作画、开会、剪彩、参展、评奖,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在两汉文化艺术节上,他们的画共同展出,流浪汉的所有作品被高价买走,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卖出。

其实,大自然与人生常有相似之处,枝疏者果众,枝密者果少;同样,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仿照下面的诗段,补写另一个诗段。(每句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9分)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文明可以沿着河流寻找到历史轨迹,原始人对河流有着亲和、依赖和畏惧的心理。

B.人类早期文明称之为大河文明,河流的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

C.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通过河流,获得了一种文化认同,产生了后来的民族凝聚力。

D.人类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和传统文化,与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在地球景观中,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河流也是充满诗意的景观。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
3.河流为什么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请根据文意概括。(3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一半静另一半净

王宗仁

我曾三次亲近秦岭深处的蜀河古镇,爱上山里这个弹丸之地,是因为那里流动着山外难得遇到的新鲜空气和圣美人气。蜀河镇的街巷一半是静,另一半是净。它是我踏进秦岭之后寻找到的称心如意的一块净土。

蜀河镇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交界处,秦时设关,西汉置县,位置优越。它在历史上曾经演绎过政治、经济、文化的辉煌一页。古城就坐落在汉水边上,而且城镇有一半还建在江里。至今还留在小镇街巷里的会馆、寺庙、戏楼以及生意人的豪宅小院,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古镇的房子大都是用石头和石板筑建,街巷的路也是青石铺成,石板的边角已经磨损,显出历史的悠远。还有一段路为坑坑洼洼的鹅卵石道,那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古镇老街深藏着太多的故事!

斜斜石阶路,窄窄一线天。走在这样的小巷里,我本能地觉得生活的节奏放慢了。简简单单的小巷,却是盛着丰富的岁月。有时似乎踩碎了秦时的砖,有时又仿佛触摸到了汉时的瓦。时值午后,我走在街上不时遇到来往的行人,只是不多,有脚步却少有响动。洁净的街巷显得几分寂静。

许是我急于在小巷播种一粒散文的种籽,心急腿慢地匆匆地赶着路。我终于在一户宅院门前止步。门口没有老人,门紧紧合闭,门上挂着一把锁。木锁?是的,木锁。我止步在木锁前,感到无路可走了,似乎人间的路已经到了尽头。木锁挡住了我进小院的路。当然我十分清楚,它不是铜墙铁壁,我猜想,那个时候,大概砸锁破门的人不会很多,要不这把木锁不可能一直存在到今天。存在就是活着,活着就有生命。木锁有穿越千百年历史隧道的生命。

我继续在蜀河镇的街巷里漫步,就我一人。我乐于这样的独行,信马由缰,享受独乐。我走进了这条几乎悬挂在崖畔的小巷,久久地凝望并思考着这四个生涩的汉字:冻绿扁巷。它刻在一块并不平整的青石上,镶嵌在同样是青石垒成的一截墙头上。“冻绿”,这两个字意原本是相悖的呀!我放慢脚步边走边思,忽有所见所悟。临街的崖畔,栅栏以外的坡上,密匝匝地蓬满了树丛,我一眼便认出是冬青树。冬雪压来绿色不褪,酷暑漫过照样蓬勃。这条巷的起名想必与冬青树有关联了。这巷子里面该埋藏着沉淀着多少历史精髓。

冻绿扁巷4号。两层小楼,土木结构,依山而建。门窗都不大,但对于我的视线,已经足够。我喊了几声,没人回应,我便走了进去。一股粮食和蔬菜味扑面而来,很清新,庄稼人的气息。我攀上楼顶,看到了一位老人,他正在自建的小棚里做饭,锅里咕嘟着玉米粥,老人说那是他的早餐,当地人称“糊塗兜”。老人叫刘楚全,早年是插队的知青,回城后搞过建筑,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在家闲着。他说,儿子儿媳上班,孙子上学,老伴有病,他呆在屋里看看家。看家?楼门敞开着,家当全在屋里明放着,他就这么看家?我说出了自己的疑问,他一笑,说:“一家门口坐个人,全街上人家的门全看守了!有啥不放心!再说关上门憋得慌,开着心里豁亮!”

他的话在这空空的楼里,撞出了清亮的声音,我胸中的钟也被撞响。老人还告诉我,打前年开始,冻绿巷还有蜀河镇街上其他不少人家,就陆陆续续搬到新建的小区去安家。可他呢,总舍不下这个老巷,一直没挪窝。

至此,我在蜀河镇的所见所闻,都有了一个明晰的答案。老街古巷不是遗址,它活着。

因为静,也因为净,纵横穿错的大街小巷十分空旷。蜀河镇寂寞吗?也许有点吧。我想说的却是,享受寂寞的滋味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红尘繁华的时下,两耳灌满歌厅在酒杯中旋转的声音,常有人听不清鸟儿的叫声,也难分辨花开花落的颜色。蜀河镇真的好静,很静。我仅用这一个“静”字,就可以营造一个很广阔的想象空间。

远去的正在消失的一种传统文明,与今天的人文道德结合成一种当代精神。也许它会流失,但是流失之后说不定又会返璞归真。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坚守着自己灵魂中那块安静的阵地,独自前行,这部分阵地才没有受到污染。应该说这块安静的阵地是一块大世界。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
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3分)
3.蜀河镇历史悠久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3分)
4.文章用“一半静另一半净”做标题有什么好处?(5分)
5.结尾称“这块安静的阵地是一块大世界”,为什么?请探究其内涵及现实意义。(5分)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

曾国藩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也。

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是也。蕙西常言:“‘与周公谨交,如饮醇醪’,我两个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于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

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不精耳。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兄国藩手具。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注】①制义:八股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未沸之                    汤:热水

B.我两个颇有此风味              风味:美味

C.科名者,食禄之            阶:途径

D万不可以兼营并              骛:追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图自卫其身                  勇气闻于诸侯

B.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          彼且奚适

C.然则特患业不精耳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吾掘井多无泉可饮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虽然身居高位,然而并没有趾高气扬,在他的书信中流露出浓浓的手足深情,有对兄弟的谆谆教诲,也有对兄弟的殷切期望。

B.曾国藩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得出治学方法,说自己“平生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话语中流露出的是自悔和惋惜,教给弟弟们的是教训更是经验。

C.作者认为自强自立莫过于求得生存,农工商靠力气生存,读书人靠智慧生存,只要业务精通,都可以生存下去。

D.作者引用朋友的话,用挖井来比喻治学,是说学习贵在专一,贵在有恒,并以此告诫弟弟们,只有彻底抛开其他事情,才能有所成就。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3分)                                                                         

(2)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4分)                                                                         

(3)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3分)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9分)

鱼游春水·送友人

张元干

芳洲生蘋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十二栏干慵遍倚。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归帆夕阳里。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注】①张元干,南宋爱国词人,力主抗金,被秦桧除名削籍。本词标题为编者所加。

②双凫:原代指地方官员,这里喻指作者友人。
1.词句“目断归帆夕阳里”化用了李白的“                       ”两句诗。(2分)
2.请分析上阕中“暖翠”两字的表达效果。(3分)
3.这首词表达出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2)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

(4)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铃霖》)

(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拥有的所有好处。——白岩松《阅读与人生》

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卢梭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