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境界”的艺术理论问题。

“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氏所创,但专用它来讲究词学的,自以他为代表。他认为,词有境界便佳,否则反是。后来他又以“意境”一词与之互用。其说认为,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欧公的“绿杨楼外出秋千”,着一“出”字而境界全出矣。这乍看很像“炼字”之说了,细按时,“闹”写春花怒放的艳阳景色的气氛,“出”写秋千高现于绿柳朱楼、粉墙白壁之间,因春风而倍增骀宕的神情意态。究其实际,仍然是我们中华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的那个“传神”的事情,并非别有异义。

我们讲诗时,最尚者是神韵与高情远韵。神者何?精气不灭者是。韵者何?余味不尽者是。有神,方有容光焕发,故曰“神采”。有韵,方有言外之味,故曰“韵味”。试思,神与绘画密切相关,韵本音乐声律之事;因之无论“写境”(如实写照)“造境”(艺术虚构),都必须先有高度的文化素养造诣,否则安能有神韵之可言?由是而观,不难悟及:只标境界,并非最高之准则理想;盖境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美丑之分,怎能说只要一有境界,便成好词呢?

龚自珍尝笑不学之俗流也要作诗,开口便说是“柳绿桃红三月天”,以为俗不可耐,可使诗人笑倒!但是,难道能说那七言一句就没有任何境界吗?不能的,它还是自有它的境界。问题何在?就在于没有高情远韵,没有神采飘逸。可知这种道理,还须探本寻源,莫以“境界”为极则,也不要把诗词二者用鸿沟划断。比如东坡于同时代词人柳永,特赏其《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高处”何指?不是说他柳耆卿只写出了那个“境界”,而是说那词句极有神韵。境界有时是个“死”的境界,神韵却永远是活的。这个分别是不容忽视的分别。

大者如上所述,细者如古人因一字一句之精彩,传为盛世佳话,警动朝野,四处歌吟,这种民族文化传统,不是不值得引以为自豪和珍重的。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序言》)
1.下列关于“境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境界”属于艺术理论的范畴,要欣赏词,就不能不研究“境界”问题。而用它来专讲词学的代表人物是王国维,他把“境界”的有无作为判别词高下的标准。

B.王国维把“境界”与“意境”互用,从他对宋祁和欧阳修的名句的解读,可以看出,“境界”之说从现象上和“炼字”之说是相似的。

C.王国维的“境界”说注重从词句的动词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动词用得好句子就有了境界,反之,境界就无法表达出来。

D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其实就是中国美学上讲的“传神”之说:用好了一字一句,气氛和神情意态逼真毕现,也就传达出神韵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欣赏诗词,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神韵,也就是神采和韵味,有了这些,诗句才显得容光焕发,具有了言外之味。

B写诗作词必须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造诣,否则,无论是描摹实景还是艺术虚构都传达不出神韵,达不到高超的艺术境界。

C“桃红柳绿三月天”的诗句虽然出自不学无术之人,看似俗不可耐,但是它也有其境界,因此,龚自珍的取笑是失之偏颇的。

D苏轼对与他同时代的柳永的《八声甘州》中的一些词句极为赏识,认为其很有境界,极有神韵,甚至超过了唐代的诗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区分诗词的高下雅俗,一方面要看其是否具有“境界”,一方面要从其表现出的神韵来衡量,这才是最高的准则理想。

B美学观念中的“传神”,“传”的就是“神韵”。“神”就是“精气”,就是有独立的人格、独特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这就是我们说的“诗魂”。

C“神韵”与“境界”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表现在诗歌中是高情远韵,神采飘逸,而后者可以说任何一首诗都具有,只是有高下之分罢了。

D古人作诗讲究神韵,注意在一词一句上做文章,留下了很多佳句名篇,以至朝野震动,传布四方,这是一种值得珍视的民族文化传统。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辨奸论》以刺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讼。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一《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节

【注】①忮: zhì,刚愎、违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动笔如飞                  通“嘱”,嘱咐

B但当人事以应之                修:研究、处理

C所以恐惧者                    所以……的原因

D侠又窜岭南                    被判罪            
2.以下四个选项中,都能体现王安石强硬态度的一组是(2分) 

  ①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②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

  ③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④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

  ⑤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过目不忘,他写的文章令人叹服。欧阳修曾为他传播美名,对他有提携之恩。

B当时的宋朝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上下都归罪于王安石,王安石遂被罢相。

C王安石本性不喜好浮华,生活俭朴,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

D在作者看来,王安石担任宰相,既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宋王朝的不幸。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3分

(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3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游东田

谢朓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阡阡,

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谢朓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

悰:cóng 欢乐                

陟: 升、登

④菌阁:高阁形如芝菌

⑤阡阡:同“芊芊”,茂盛之意     

⑥漠漠:散布的样子
1.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3分)
2.“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两句写得意趣横生,向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忘情放歌:“满载一船星辉,            。”

(2)《荆轲刺秦王》中写到筑声慷慨激昂,士兵们都瞪大眼睛,头发竖起的场景:“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赞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4)屈原在《离骚》中写到自己外在的着装:“            ,集芙蓉以为裳。”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自己生死观的语句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客人箫声达到的效果:“舞幽壑之潜蛟,            。”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7分

【德国】黑塞

①当我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福地时,我仿佛觉得自己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仿佛终于又站在我理应站的山的那一边。这里,太阳更亲切,群山更红,这里生长栗子、葡萄、杏仁、无花果,人们善良、友好、彬彬有礼,虽说他们都很贫穷。他们所建造的一切,看来是那么好,那么恰当而可爱,仿佛都是自然生成的。房屋、围墙、石级、道路、种植地和梯田,这一切既不新也不旧,这一切仿佛不是靠劳动建造的,不是用脑筋想出来的,不是巧夺天工的,而是像岩石、树木、苔藓一样自然形成的。葡萄山的围墙、房屋、屋顶,这一切都是由同样的褐色片麻岩石砌成的,这一切相辅相成,像弟兄手足一般。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睦邻友好。

②你愿坐哪里就坐在哪里,围墙上、岩石上、树桩上、草地上或者土地上,全都可以;不论你坐在哪里,你周围都是一幅画和一首诗,你周围的世界汇成优美而幸福的清音。

这里是贫穷农民居住的一个田庄。他们没有牛,只有猪、羊和鸡,他们种植葡萄、玉米、果树和蔬菜。这所房屋全部是石头砌成的,连地板和楼梯也是,两根石柱间一道凿成的石级通往场院。不论在哪里,植物和山头之间,都浮现出蓝色的湖光。

忧虑仿佛已留在雪山那边了。处在受折磨的人和可憎的事情之间,人们的忧虑实在太多了!在那里,要找到生存的理由,是那么困难,又是那么至关重要。不然的话,人该怎么生活呢?面对真正的不幸,人们煞费苦心,郁郁寡欢。——在这里,不存在难办的问题,生存无需辩护,思索变成了游戏。人们感觉到:世界是美丽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不是万念皆灭。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我把双腿伸进草丛里,并希望它们变得更长一些。

⑤我愿成为一个巨人,那样,我就可以把头枕在积雪旁一处高山牧场上的羊群中间,我的脚趾则伸进山下深深的湖中去戏水。我就可以这样躺着,永远不站起来,在我的手指间长出灌木丛,在我的头发里开出杜鹃花,我的双膝变成前山,我的躯体上将建起葡萄山、房屋和小教堂。我就这样躺上千万年,对着天空眨眨眼睛,对着湖水眨眨眼睛。我一打喷嚏,便是一阵雷雨。我呵上一口气,积雪融化,瀑布舞蹈。我死了,整个世界也死了。随后我在宇宙中飘洋过海,去取来一个新的太阳。

⑥这一夜我将睡在哪里?反正都一样!世界在做什么?创造出了新的神、新的法律、新的自由?反正都一样!但是,这儿山上还开着一朵樱草花,叶子上银珠点点,那儿山下的白杨树间,甜蜜的微风在歌唱,在我的眼睛和天空之间,有一只深金色的蜜蜂在嗡嗡乱飞——这可不是一回事。它哼着幸福的歌,它哼着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

【注】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后入瑞士国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个爱国者,却不为当政者所容;他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却遭到德国沙文主义者的攻击。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农家》是一篇游记体散文,但作家侧重点不单纯在风光的游览上,他在景物的描摹中渗透了内心的感受,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B.文中农家的一切显示出超脱尘世的自然美、和谐美,这情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很有几分相似,两位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有相同之处。但是有着真实与虚幻的区别

C.第三段点出“这里是贫穷农民居住的一个田庄”,意在指出现实社会是贫富悬殊不合理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贫穷农民深切的同情。

D.作者说“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含义是:生命短暂,而农家的世界实在让人流连,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尽情享受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

E.文章最后写一只蜜蜂“哼着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意在说明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大自然的变化才能称为历史,否定了人类的世界史。

(2)文章开头写道“我仿佛觉得自己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对这一句如何理解?(4分)

(3)第四段中作者写“雪山那边”有什么作用?(4分)

(4)在第五段中作者用了怎样的写法?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5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央政府的威权日渐衰落,各地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袭击地方,攻占官府,国家真可谓是不绝如缕

B.我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我所读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还远不能说了解了它的全貌,但是我从中汲取的文学元素和精神营养却足以让我享用终生。

C.中国的科学家,秉承着深思慎取的严谨精神,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内,辛勤地工作着,为我们的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D.战国晚期,关东六国联合抗秦,但六国由于存在利害冲突,表面上信誓旦旦,实际上各有打算,因此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尽管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但埃博拉病毒仍在西非三国无情肆虐。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病毒发生变异、传染性更强。美国政府表示,有信心阻止疫情在全美范围内大规模爆发。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中国好声音”①          一出现就引起轰动,很大程度上②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③         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④         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 “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八、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巴金的小说《家》成功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如何理解这一形象?(4分)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以“读书”为主题的演讲词,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40分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史,“你告诉我你读了些什么书,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犹太人认为,读书是拯救他们民族的秘密之一。“诗书传家远,忠厚济世长”。读书的民族有未来,读书的个人有希望。永远不要放弃读书,读书使生活变成美文,读书使庸人成为伟人。

要求: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见解独到,逻辑严密,符合演讲词的写作要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