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一12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圮(tān    如(pì       永(juàn)     不容发(jiàn)

B.见(piě    伤(chuāng)  古(gèn)      未干(xiù)

C.帖(yù)     (qíng)    (zōu)     灯影幢(chuáng)

D.蝠(biān)  护(bì)      nì)       羽扇巾(guā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像山那样思考》)

B“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我与地坛》)

C.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色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鸟啼》)

D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愁莫展。(《最后的常春藤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      

(2)忙碌是一种充实,         更是一种巨大的充实,当我们茫然得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要试着做自己。

(3)他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         了。

(4)母亲的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        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A乞求   悠闲    震动   张扬         B祈求    清闲    振动   宣扬

C乞求   悠闲    振动   宣扬         D祈求    清闲    震动   张扬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地去闻才能明了。

B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C.对发达国家而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水到渠成而对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未期先至的不速之客

D.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

D.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A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B.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的英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善于描写底层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著名的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C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D.《我的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北京人,被称为“用轮椅来丈量自己生命的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课文中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

——作者开篇描绘鸟尸,象征死亡的严冬的鸟尸与象征新生命的暖春的鸟啼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 。(《鸟啼》)

B.“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杰作”一语双关。既指贝尔曼在雨夜中画的那片树叶,形象逼真,使琼珊误以为是真的树叶;又指贝尔曼舍生为人的崇高精神。(《最后的常春藤叶》)

C.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地坛。

——地坛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世事沧桑,时间无情),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人生不可能没有磨难)。(《我与地坛》)

D.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

—— “无聊”是说作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无病呻吟才会写这种文章,窗外诱人的冬景使得脱离实地欣赏的一切的活动都显得那样的无聊。(《江南的冬景》)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歌夜弦,为秦宫人     学而大遗              

B.辞楼下殿,来于秦     顺流而

C.假舟楫者,非能     孤舟之嫠妇

D.而学于师             望西山,始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茫然           欲人无惑也难矣

B.其闻道也固先       洋洋与造物者游

C.倚歌和之             吾尝终日思矣

D.皆出于此乎           破荆州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灭六国者,六国也,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羽扇纶巾”一句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 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班级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拟出几条警戒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语,下列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红灯停绿灯行,请遵守交规:上班走下班过,应敬畏生命。

B处罚违章不留情,看似无情最深情。

C斑马线上,讲礼让显素质;红绿灯下,守规则才安全。

D不准闯红灯、穿越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在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1.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后面的题。(20分)

身后的眼睛

 

(1)那是一头野猪。

(2)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3)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4)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5)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6)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7)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8)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9)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10)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11)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12)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13)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14)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15)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16)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17)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18)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19)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20)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21)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22)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23)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24)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25)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26)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27)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1.“身后的眼睛”指什么?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文中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文章说说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3.结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特点。(6分)
4.孩子的父母本可以一枪打死野猪,可他们没有,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的立意和社会现

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9分,每题3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盘盘,囷囷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B.多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

C.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骊山北构西折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独夫心,日益骄固
2.下列各句中,从文言文特殊句式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戍卒叫,函谷举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B.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之多和她们生活的奢靡,也进而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C.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然而对于阿房宫的被烧毁,可怜焦土”一语,作者也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然而对于阿房宫的被烧毁,可怜焦土”一语,作者也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D.结尾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杜牧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将画横线句用“/”断开并翻译。(3分)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1】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1】游酢:人名。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翻译。(9分)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3分)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分)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分)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名篇名句默写。(6分,任选3小题,每题2分)

歌台暖响,                     ,风雨凄凄。(《阿房宫赋》)

举酒属客,                         (《赤壁赋》)

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世界上的路有千万条,有千万种不同的走法。自然界:山路,水路,阳关大路,羊肠小路,候鸟迁徙,驼行沙漠……人类社会:爬山涉水,远行的路,回乡的路,求学的路,情感的路,人生的路……

请以“在路上”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要求:⑴角度自选。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