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盈虚者如彼 ,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6)连峰去天不盈尺 ,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江间波浪兼天涌 ,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8)___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9)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以故其后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A.而葬之   卒:最终  B.有穴   窈:深远幽暗

C.则其至又少矣    加:更加  D.火尚足以    明:照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A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B孰能讥之乎     声呜呜然

C古人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渺沧海一粟

D至於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羽化登仙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   

例句: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A.下江陵,顺流而     B.侣鱼虾而麋鹿

C.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D.诵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4.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

此余之所得也  何为其然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客有吹洞箫者  而今安在哉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有碑仆道

A.①③/②⑤//⑥⑦/ B.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C.①③/②⑤⑥/// D.①③⑥/②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2)(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  

A.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在内容上环环相扣,又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B.作者详写了游后洞的的经历,一个“悔”字概括了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谈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

D.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者”治学的道理,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语言精要得当
7.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短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武)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选自宋·王谠《唐语林》)

3 吾不意为娄公所涵!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请展开想象,描绘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景象。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颔联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颈联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八十一是个不吉利的岁数,贾府为了给贾母消灾祈福,发动会写字的姑娘奶奶们抄写《心经》,惜春对这个差事十分情愿。而宝玉也买了蝈蝈来孝敬贾母并说到环儿的用功和聪慧,贾母十分高兴。想到死去的贾珠,大家不免又伤感了一回。(第86回)

B凤姐正惦记铁槛寺的事情,听说外头贴了匿名揭帖,忙问贴的是什么。平儿不留神错说是馒头庵的事情。凤姐吓怔了,一句话没说出来,急火上攻,眼前发晕,咳了一阵,哇的一声吐出一口血来。(第93回)

C夏金桂喝了有毒的汤死去,宝蟾诬赖是香菱下的毒。夏家人赶来大闹不止,后来在金桂房里找到砒霜,宝蟾才说真相。原来是金桂深恨香菱坏了她勾引薛科的好事,要毒死香菱,不料误喝毒汤,自食其果。(第103回)

D贾母听说凤姐不大好,便命鸳鸯等派人拿了给凤姐的东西,带着邢夫人、宝玉、宝钗亲自过来看望,凤姐满心惭愧。原以为贾母等恼她,不疼她了,死活由她了,今见贾母仍旧疼她,心里很高兴,但想起贾琏仍被拘押,心里又担心了起来。(第107回)

E当年蒋玉涵把自己的猩红汗巾送给宝玉做见面礼,宝玉把袭人送给自己的松花绿的汗巾给他换上,回家时袭人恼他,宝玉趁袭人睡着时把猩红汗巾系在袭人腰间表示赔不是,袭人醒后背着宝玉把它扔在一个空箱子里,没想自己嫁给了它的主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焦大借口是西府的跑出宁国府。正在搓手等待旨意的贾政听见外面看完军人乱嚷,出外一看,原来是焦大,他号天蹈地,说道贾珍、贾蓉也已经被捉拿,宁府已经乱成一团。(第105回) 

B凤姐先前仗着自己的才干,原想办贾母丧事她会大有一番作为。不想现在的贾府早已今非昔比,仆人骤减,难以点派差使,又将庄上的弄出几个,还是不够差遣。(第110回)

C凤姐生病期间,贾琏忙着家族的事对她不管不问,连王夫人送葬归来几天了也没亲自来慰问,凤姐悲苦不堪,只有平儿时时安慰。(第113回)

D贾政亲自护送贾母、林黛玉、秦可卿、赵姨娘等人的灵柩回金陵安葬,让贾琏看家并督促宝玉、贾环、贾兰认真念书,当年都去参加科考。(第116回)

E探春带夫婿一起回到贾府,见王夫人形容枯槁,家里诸多变故,大哭起来,幸亏丈夫能言,见解也高,才慢慢劝住。(第119回)

 

六、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简答题: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①原来黛玉立定主意,自此已后,有意糟蹋身子,茶饭无心,每日渐减下来……一片疑心,竟成蛇影。一日竟是绝粒,粥也不喝,恹恹一息,垂毙殆尽。(第八十九回

(1)黛玉为什么“有意糟蹋身子”以至于“垂毙殆尽”?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但紫鹃和雪雁在私下里讲究,就是众人也都知道黛玉的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三三两两,唧唧哝哝议论着。(第九十回

(2)“黛玉的病”为什么又“奇怪”地“好”起来?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为我们老爷要起身,说就赶着往姨太太商量把宝姑娘娶过来罢。头一宗,给宝二爷冲什么喜,第二宗——"说到这里,又瞅着黛玉笑了一笑,才说道:“赶着办了,还要给林姑娘说婆婆家呢。”(第九十六回

(3)谁说了这些话?(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紫鹃)赶忙进去看时,只见黛玉肝火上炎,两颧红赤。紫鹃觉得不妥,叫了黛玉的奶妈王奶奶来。一看,他便大哭起来。这紫鹃因王奶妈有些年纪,可以仗个胆儿,谁知竟是个没主意的人,反倒把紫鹃弄得心里七上八下。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便命小丫头急忙去请。(第九十七回

(4)紫鹃“便命小丫头急忙去请”谁?(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4·21)

②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泰伯》8·3)

③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8·5)

④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8·11)

1.请简要概括:选段①②共同表现了儒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选段③④共同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2分)

⑤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9·19)

⑥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罕》9·22)

2.请简要概括:选段⑤⑥共同阐明了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10·22)

3.请说说选段⑦的意思(可直译,可意译,意思对即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目送(台湾)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B.“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C.“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与动作神态描写相结合,用风雨烘托作者的悲伤心情,用凝望来表达作者最后一次目送父亲离开时的凝重心情。

D.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E.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2.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个题记,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兰亭雅集那天,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提起笔,一气呵成,写下了他们宴乐诗文的序言“兰亭集序”。那时的王羲之不会想到,这份一____(cù)而就的手稿,以后将成为被代代中国人记诵的名篇,而且为后来的中国书法提供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坐标。后世的所有书家,只有翻过临摩这座高山,才可能成就己身的事业。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指出并修改。(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3分)

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如同春华秋实一样不容违背。明智的人对财富顺其自然,能让欲望的潮水有涨有落,从不越位;愚昧的人对财富         

这两种心态的人都要在生活之树上采摘果实,有度者可能尝到多一些成功的甘甜,越位者则会尝到某些难咽的苦涩。

根据语意,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空格处补写恰当的语句,其中①必须是恰当的成语。

明智的人对财富顺其自然,能让欲望的潮水有涨有落,从不越位;

答:愚昧的人对财富,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期末考了,春节又将到来了,作为中国人的第一大节,它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或许也有许多感想、感悟。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已走过的春节,把那些最有意思的事情、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情……记录下来。Let's go!

请以“春节往事”为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必须符合文体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