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mì      (qián     (zì)意       (qiǎo无声息

B.(dì)听             (zhuó)越       有条不(wěn)

C.(yāng   (yùn    饿piǎo)      (gēn)剩饭

D.(bīn)临     (xǐ)       (qiāng)害      得失俱w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世人仅以沧海一栗之身,却能精骛八级,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烦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

B.对于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来说,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C.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慨莫能外。

D.外面的世界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奈不住的虚荣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而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一种对联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__甲__的楹联等。对联的写,往往注重其__乙  与品味。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__丙__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题写   蕴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几万字的文字也能做成三五百页的大书,一些书的图和文八竿子打不着,配得莫名其妙,文不够图来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地沟油不仅脏而且危害极大,其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会使人导致肠癌、胃癌等恶性疾病,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B.许许多多地方的部落,因为不愿跪着把神圣的泥土撒上天灵盖,就成批成批地被杀戮了。

C.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青年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D.如同人类精神史上所有的经典一样,雷锋精神被时代一次次重新解读,被赋予一次次新的生命因子,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①⑤④②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④②               D④②⑤③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曲规(符合,合乎)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清晰,显著)

B.舟楫者,非能水也(借助) 击空明兮流光(顺水而下)

C.举酒客(斟酒劝酒)       其能行古道(赞赏)

D.歌而和之(循依,按着)   外与天(交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不全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望西山,始指异之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游于是乎始                        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浩浩如冯虚御风     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

B不知日           蚓无爪牙

C而耻学           取之蓝而青于蓝

D扣舷歌之           其隙也,则施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游于赤壁之下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句读之不知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古代文化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三苏”。与黄庭坚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并称“苏黄”。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B.韩愈,字退之,祖籍昌黎,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

C.舒婷,“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出版有诗集《双桅船》并与顾城合编《舒婷、顾城抒情选》她的创作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曹以轩以“前方”为题表明人永不停歇地行走在通往前方的路上,追求着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人生是一场苦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种挑战命运的征途中得以体现

B柳宗元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和《小石潭记》进行大量主观描写不同,《始得西山宴游记》更侧重于客观描写。作者游历西山,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

C.《江南的冬景》引用诗句,弥补了散文中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的情愫,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沉浸在古典诗句中,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

D.利奥波德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是一种思想的觉醒。我们看到作者的悲悯和忧虑,作者告诫人们应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树立生命平等意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下面对柳宗元的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A.一二句写自己谪居柳州的悲凄心情。古人称仕途奔波为宦游,因而一般 “宦情”与“羁思”总联系在一起。“宦情”指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怨郁“羁思”是远贬边鄙的寂寥孤凄。

B.三四句写景,是“春半如秋”的具体描写。“山城”指柳州,因南方气温高,二月遇雨,百花即已凋零,而榕树又正好脱叶,满庭飞舞,完全如同秋天。

C.秋天比春天更容易动人离思,对于“宦情羁思共凄凄”的远谪之人,其思愈苦,所以在这样的秋景之中,莺声美,由于人心烦乱,所以听起来也觉得它“乱”了。

D.全诗将心境与物色打成一片。景物萧索,不仅因了伤心人别有怀抱、以我观物的缘故,同时反过来又更增其伤怀柳宗元在贬谪期间所写的这首诗反映了封建时代被压抑的正直有志之士的悲愤。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选择题每题3分)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2.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3.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4分)x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

②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

③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

④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嗞嗞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

⑤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

⑥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

⑦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

⑧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

⑨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

⑩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

(本文有删节)
1.赏析第六段关于父亲“铺床”的细节描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九段写“席梦思”,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处,为什么“我”睡在“稻草上”和“父亲身边”,会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课内语段阅读(12分,选择题每题3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渺渺兮予怀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方其破荆州江陵 西望夏口,望武昌 顺流而 鱼虾而友糜鹿

不知东方之既 始指 孔子郯子 月明星稀,乌鹊

A.①/ ⑧/ ④⑥⑦/         B①/ ⑧/ ④⑥⑦/

C.①⑧/ ⑤⑦/ ⑥/        D.①④/ ⑥/ ⑤⑦⑧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A.凌万顷茫然              B.古学者必有师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D.师道不传也久矣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自余为僇人

C歌窈窕之章                  D有所极,梦亦同趣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课外语段阅读(9分,选择题每题3分)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具旨酒与佳肴,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 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 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 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 南宫:指“礼部”。浼:玷污。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        除:台阶

B.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群丐请从任所                    之: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           间:间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的一组是 

A.意欲赴礼部试,绌于资斧      不从师

B.具旨酒与佳肴,恭候之       作师说贻之

C.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   皆出于此乎

D.各行丐四方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4.文言文翻译。(11分)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3分)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3分)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分)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名篇名句默写。(6分,任选3小题,每题2分)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舳舻千里,                          ,横槊赋诗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彼童子之师,                         

 

五、作文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长河里,总是绵延着许多美好的片段,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可爱的笑脸,温暖的拥抱,犹如澄澈夜空中静默的星辰,在每个回首的眼眸里,熠熠闪光。

请以“记忆里,那片星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