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伛(lóu)  (lǚ       勉(xù)      (tún)

B.笑(shěn) 锵(kēnɡ     然(kuì)     优(fēi)

C.(suì)    岩(chán     流(     shuò

D.修(qì)     丝(cháo)     仰(yǎn)   丁(páo)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B.赤也为之小,熟能为之大?

C.尽态极妍,曼立远视             D.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北(朝着)       (关闭)     云霄(冲)     异爨(分家)

B.增(美)         估客(行商)   尔(轻率)         汝不来(果然)

C.好其令(繁多)   人者(治理)   而幼孩(起名字  且怠(贫困)

D.乎舞雩(吹风)  方丈(一丈见方) 去(等到         出嫁女子回家省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是(2分)

A.秋深缩(积水)      时之枕席(睡觉)        春花秋月何时(终止)

B.系燕父子以(捆绑)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恨)  独夫之心,日益骄(顽固)

C.本其成败之迹(或者)予不能也(这样)          其礼乐,以俟君子(如果)

D.之以饥馑(接着)     谓余曰(经常)         臣以神而不以目视(接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虚词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传其事为官戒也        吾一日长乎尔

B.儿成,则可待乎            他日汝当用

C.其固然                   游于三辅入京师

D.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呜呼,信然邪?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C.孜孜焉唯进修急,未之多见也     是:判断词

D.种树                        业:以……为业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叩以往事,一一详叙之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C.可谓智力孤危   

D.思厥先祖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种树郭橐驼传》通过郭橐驼的种树经验,讽喻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孔子对“率尔而对”的子路“哂之”,对结伴而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曾晳“与”之,可见人无完人,即使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有时也厚此薄彼,不能一视同仁。

C.《阿房宫赋》是开一代文赋先河的作品,它把散文的章法与诗歌的韵律结合在一起,句式灵活多变,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气势畅达,流动着一股清新质朴之风。

D.《项脊轩志》通过记“百年老屋”的兴衰,表达了物是人非、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看着大盘扶摇直上六千点,忽而飞流直下一千点,不知所错的新股民们面对这样的选股软件广告,能不心动嘛!

B.汶川8.0级地震过后,灾民们如惊弓之鸟,朝不虑夕,多亏党和政府派来了救援队,及时救助灾民走出困境。

C.本次广交会上,欧美采购商对价格锱铢必较,要求出口企业减少产品功能以降低价格,便是明证。

D.虎年之初,湖南岳阳县在一年一次的县政协会议上,石破天惊地推选出两位网民为政协委员,此举在全国引起轰动,热议如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B.《谈艺录》对许多问题都做了前无古人的发掘和辨析,出版之初,就以它视角的独特、观点的新颖和材料的丰赡震动了学界。

C.在房价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大多数买房居住的人都不免陷入紧缩日常开支的境地,使整个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下降,导致国内需求不振。

D.运用联词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由于杜甫与他诗风相近,人们并称他们为“李杜”。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苏幕遮”等;题目要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有“诗佛”之称,李贺有“诗鬼”之称。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说起宋代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与唐诗相提并论的宋词。不过,宋代文人真正最重视的、也最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性格的文学体裁,实际还是诗歌。这一点从宋代论诗的著作大盛上也能得到证明。

由于一方面宋代文人的性格已经与唐代文人有很大不同,又一方面,唐诗作为一个难以企及的诗歌巅峰也在他们心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撇开宋初沿袭晚唐五代诗风不说,到了宋人有意识地开辟自己的诗风的时代,他们就不能不特别小心地在唐诗之后绕开烂熟的套路去别开生面。只不过,唐诗的影响实在太大,宋代文人没有可能完全绕开前代诗歌的形式与技巧别搞一套。毕竟都是写诗,沿袭传统也毕竟可以作为创新的基础,于是,他们便着意选择了两种唐人虽已开创但尚有开拓余地的路数。一是打散诗歌的节奏、语脉,比前人更多地引入日常口语及散文句法,使诗歌的意象变得自然亲切、意脉变得流动顺畅,意境变得平常冲淡,把机智和精巧如盐入水化得了无痕迹,等待读者来体验感悟其中的韵味;二是紧缩诗歌的节奏、语脉,使诗歌向拗峭瘦硬方面再进一层,将生僻语词、典故及特异的句式引入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组合、意脉结构引发读者的探究与惊异。他们常把自己的知识与学问加上机智与用心把诗写得十分精致深奥,把意思琢磨得十分含蓄深邃,让人仿佛嚼橄榄似地咀嚼其中的深意。因此,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大抵唐人的诗重在情韵,而宋诗更费功力,显得精深。有人提起宋诗就以为宋诗有一个统一的风格,或以为它平淡流畅,或以为它拗峭瘦硬,其实各说对一半,宋诗中两种风格并存,任何一种都不足以代表其全体。只是在这两种诗风背后,都有宋人深刻的心思、复杂的心境、细腻的感觉,倒和唐人大不一样。宋代诗歌恰恰就是以这两种语言技巧、两种诗歌风格及其背后的深刻、复杂、细腻摆脱了唐诗的笼罩,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唐、宋诗不同风格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大致激情发越者多喜唐诗,性格沉潜者多爱宋诗。但不管怎么说,宋诗毕竟也另辟了一片天地,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方面尤有显著的创新与发展,这是不应否认的。

在宋代,词的意境、形式、技巧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五代词虽然从艺人的歌曲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它完全独立并取得与诗体抗衡的地位,却要有待于宋代诗歌“言情”功能的衰退与让位。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看来,个人那些不那么正经和荣耀的情怀不宜于在“言志”的诗中宣泄,而在词中却可以比较自由地流露。“词为艳科”、“词为别体”的观念,实际上成了宋词逃避伦理准则的审查的免战牌和保护伞。虽这种保护也是有限的,却使词得以承担唐诗中的一部分即“簸弄风月”的功能。正是由于宋诗的缺陷,使得词在当代文学中具有了较之前代更重要的意义。即使它在宋代许多文人眼中仍不像诗那样崇高庄严,实际上它已经赢得了与诗相当的文学地位。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概说》
1.下列关于“宋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宋诗相对于宋词来说,更能反映宋代文人的思想性格。

B.宋诗的风格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沿袭。

C.宋诗更多地引入了日常口语及散文句法,使诗歌的意象变得自然亲切。

D.宋诗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方面尤有显著的创新与发展。
2.结合文中第二段,下列不能成为“性格沉潜者多爱宋诗”的原因的一项是

A.宋诗作者将机智和精巧如盐入水化得了无痕迹

B.宋诗作者把诗写得十分精致深奥,把意思琢磨得十分含蓄深邃

C.宋诗平淡流畅和拗峭瘦硬的风格

D.宋代诗歌“言情”功能的衰退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宋代论诗的著作大盛是宋诗产生的重要原因。

B.宋诗带给人的是瘦劲、深刻和曲折的感受,不同于唐诗,但也是对唐人已有的诗歌路数的开拓。

C.宋代词开始从艺人的歌曲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为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D.宋词之所以能和唐诗一样受到世人的推崇是因为宋代文人对词的庄严性和正统性的认同。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区册序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从游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注】①本文作于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期间。②侔(móu):等同。③挐(ráo)舟:划船,撑船。④“逃空虚”句:意思是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便觉得欣喜了。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  虞:忧。 

B.愈待罪于斯,半岁矣   且:将近。

C.然后可告以出租赋,期约  奉:接受,遵守。

D.与之嘉林,坐石矶   翳:昏暗。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言语不通,画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然后可告出租赋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自南海挐舟    抚孤松盘桓

D.有志于其间也               不者,属皆且为所虏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明)袁宏道①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②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③。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②突:烟囱。③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从余武昌,偶令邻生处      过:经过

B.一日至舍,犬逐之            比:邻近

C.而四拙以无过,而衣食        坐:因为

D.主者其无他                  谅:原谅
2.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三日归       而四拙无过

B.狡狯者,相继逐去                    唯恐失所也

C.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         戚尝刈薪,跪缚之

D.煮酒者怜之,酒如前                   诸门隶嬉游半载
3.从文中下列事件的前因后果看,能体现作者或其家人对拙仆们关爱的事件是(3分)  

冬仆迷路      冬仆饮酒      冬仆推门

东仆市饼      戚仆缚薪      奎仆市帽

A.③⑤   B.②⑥  C.①②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这篇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冬这个仆人很健忘,他随作者到燕京,与门隶们玩耍,有时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回答不上来。

B.文章详略得当,共写了四仆,其中冬是自己的仆人,记了四件事,最详;其余三仆,则较略,奎仆记了两件事,戚仆和东仆各只记了一件事。

C.作者说:狡兔和乌贼善于趋避和藏身,却仍然难逃杀身之祸,意在说明巧不如拙。

D.作者赞仆之拙,认为拙者有福,与老庄的大拙胜巧、巧伪不如拙诚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5.翻译(8分)

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填空题(10分)

①廊腰缦回,                                          

《伶官传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③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袅袅兮秋风,             

⑤五更鼓角声悲壮,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①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②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23.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6分
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的问题进行探究。6分

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郑人用“纳凉”的办法来“防露”,历来被当成笑柄。其实生活中与郑人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见,当然也有许多人的做法正好与之相反。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那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