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湖南省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李一家六口,种着一块(báo)地,兵荒马乱的岁月,这个闭(se)的村庄竟是如此平和宁静,颇有点像世外桃源,但那一次山洪暴发,就把一切毁了。

B.当地报纸上登了一则通告,说继承他财产的人,必须在元旦之前书面通知他,(yú)期概不负责,结果他的义子义女们各施计策,展开了一(chàng)乌烟瘴气的纷争。

C.她的(zhuàn)椅不断转换角度,她的目光落在了一个螺(sī) 一样的装饰品上,它作为稀世珍宝,自然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少有人知道它背后曲折的故事。

D.张家界峰颠的每处缝隙、每尺(ji)土,都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huán),银岩翠藤,远远看去,犹如放大的苏州园林。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    ,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    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    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资。

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

C.窘境    意犹未尽    发酵

D.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今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则通讯,全面介绍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分析新区建立统一行政架构、构建精简高效管理体制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C.自从“新生代农民T”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T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D.这一时期,他虽然几乎没有什么创作,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使他对法国社会获得了直接感性的认识,并促使他对许多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雾树溟潆叫乱鸦②湿云初变早来霞③细雨犹寒后夜花④酒家依岸扎篱笆

⑤东风已绿先春草⑥村艇隔烟呼鸭鹜⑦莫遣江声入远沙⑧深居久矣忘尘世

⑤③④⑥②①⑦⑧    B.②①⑤③⑥④⑧⑦

C.①②⑤③④⑥⑧⑦    D.⑤③①②④⑥⑧⑦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知己说

刘开

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余观穆生在楚,以未设醴而去,未尝不怪其恝然①径行,负畴昔知遇之意。及见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谄面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夫轻合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难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嗟乎!非常特达之士,亦未必不终为人用也,夫固可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然而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

【注】①恝( jia)然:淡漠,无动于衷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知之难,处知者          实:确实

B.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名辱者    亏:受损

C.而不以君臣之法              绳:用绳子

D.然赖其力以建功人国          卒: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遇知己而名著          家叔余贫苦

B.光武知严光不能屈        二虫又何知

C.图旦夕之安而忘所有事    还也

D.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    某所,母立于兹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B.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C.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D.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便以古人的感慨“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切入主题,何以有此感慨?因为“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

B.作者认为只有居下位的人拥有可取的实学,居上位的人拥有知人的智慧,才有相合相知的美事。“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居下位之人不可强求被人重用。

C.文章多处运用事例来证明观点,光武和严光之例,证明了“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信陵君与侯生,毛薛二公之例则证明了“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

D.本文说的“知己”,主要是说当权者与士人的“遇合”,论说当权者应如何对待贤士,贤士又应如何对待当权者的征召任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3分)

(2)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3分)

(3)然而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4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曼。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1.(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武侠的起源是很早的,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探讨。比如说,有人认为武侠的精神最早来源于墨家的精神、墨子的精神。墨子的精神就是“兼爱”,翻译成现代话就是牺牲自己为别人谋福利。这是比儒家还能牺牲自己的,儒家还要讲一点中庸之道。而墨家、墨子的行为则是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最早论述“侠”这个概念的也有一些著作。其中著名的有《韩非子·五蠹》中对“侠”的否定,韩非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他反对“侠”,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他说“儒”和“侠”都是坏东西。也就是说在统治者眼里,“侠”和知识分子一样都是讨厌的东西,都是扰乱社会秩序、不让统治者好好睡觉的人:知识分子经常提意见,“侠”不提意见而直接捣乱,这些家伙都属于社会的蠹虫,是应该好好镇压的。韩非子的观点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但是他从反面指出了“侠”的一个功能:“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相近的,都是为社会鸣不平的,都是对社会持批评态度的,从批评的角度来推动社会前进的。所以说,虽然说文人和武人是两端,恰恰文人和“侠”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北大的陈平原先生有一本书就叫做《千古文人侠客梦》,恰恰是文人最喜欢做侠客梦,“侠”和“文”的联系是非常紧的。司马迁《史记》中的有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最早的源头。司马迁是怎么论述“侠”的呢?《史记》里有<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他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承,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司马迁这段论述,是对武侠精神非常好的概括。但是我们注意一点,司马迁这里没有提到“武”,就是说“侠”是可以没有“武”的。我们现在受武侠小说影响,认为侠客一定要身怀绝技,一定要有点什么过人的搏击本领——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有一个著名的谬论:中国20世纪最大的侠是谁呢?就是雷锋,雷锋是当代的大侠。我第一次说的时候,北大学生也不理解,说雷锋也不会武功啊,虽然是个解放军,不过也只是个开汽车的解放军,也没打过机关枪啊。我说“侠”跟会不会武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别人谋利益,而且不以此来自傲,这就是“侠客”。

司马迁还说过:“游侠救人于厄,赈人不赡,仁者有采”……

就是说能够救人于困厄之中,这就是“侠”的精神。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什么伟大,不仅仅是由于文采,更在于司马迁人民性的立场。司马迁写《史记》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批判不公正的社会、批判统治者;他写了很多布衣人物,写了很多普通人;他把孔子这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写到《世家》里去,把他写到帝王将相的队伍中去;把许多刺客、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写到历史中去,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后来的历史著作为什么不能跟《史记》比?就像鲁迅批评的那样,以后的历史著作成了写皇帝的家谱。立场变了,价值自然就变了,所以司马迁的伟大还在于他的人民性的立场。

                                                 ——节选自孔庆东《中国古代武侠小说概况》
1.韩非子对“侠”的否定从反面指出了“侠”的____的功能,而司马迁的话是对    的形象诠释。(4分)
2.下列各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学术界对武侠的起源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探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武侠的起源是很早的。

B.韩非子认为:“侠”和知识分子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扰乱社会秩序,是需要镇压的。

C.“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相近的,都对社会持批评态度,从批评的角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D.因为“侠”和“文”的联系紧密,所以《史记》中的某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源头。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武侠精神包括讲义气,说话算数,不过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救助别人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等内容。

B.在司马迁看来,“侠”是一种精神,而不是武力,真正的“侠”是不应该动武的。这就是司马迁的伟大之处。

C.中国20世纪最大的“侠”是雷锋,这是作者根据个人对侠的理解作  jLI_I的判断,作者并不是真的认为这是谬论。

D.根据文章对武侠精神的论述,晚清的鉴湖女侠秋瑾,愿意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谭嗣同都是具有武侠精神的。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山间小路

(台湾)龙应台

①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野莓,随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②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拭、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③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院落,叫岳麓书院。

④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叶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踽踽前行者的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什么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拭会面。他要和张拭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来回渡湘江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⑤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⑥可是这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弃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的命运。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于是“逆党”变成太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⑦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院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辉煌的时候,皇帝题匾赠书;覆灭的方式就多了:改朝换代的兵火可以将它付之一炬,居安思危的君主可以转念之间“毁天下书院”,或者,阴柔一点地,干脆将书院并入官学,纳入体制。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⑧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⑨细读书院史,就会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近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慎思明辨”抵制的力量或许更大。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⑩我在书院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昕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文章主要写岳麓书院,为什么却要从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写起?(5分)
2.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3.文章第④、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6分)
4.请探究本文以“山间小路”为标题的作用。(6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信仰自由

(美国)爱因斯坦

可以和能够把自己最好的观察和研究能力奉献给客观的、非时间性的现象,做一个这样的人,真是有特殊的福分。我有幸享有这种福分,它使我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个人的命运和周围人的行为。对此,我是多么高兴和感激啊!但是,这种独立性并不允许我们漠视把我们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类联系在一起的义务。

我们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状况奇特得很。我们中的每个人,既非自愿也无人邀请,就在这世界上作一短暂的逗留,对于为了什么和目的何在却毫无所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是感受到: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即为我们所爱的以及许多与我们命运攸关的人而活着的。

我一直在想,我的生活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着其他人的劳动,我知道,我欠他们多少。

我不相信意志自由。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想要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在任何情况下都陪伴着我,并使我与人们的行为和解,即使这些行为确实伤害了我。这种对意志不自由的认识使我得以不过分严肃地对待作为行为和判断的个体的自己和他人,并使我保持有益的幽默。

我从不追求舒适和奢侈,毋宁说我甚至十分鄙视这一切。我的社会正义激情经常使我与人们发生冲突;同样,我对不是绝对必要的束缚和依赖的反感也使我与人们发生冲突。我始终尊重个人;我对暴力和社团狂热怀有不可克服的反感。出于这种动机,我是一个热情的和平主义者和反军国主义者,我拒绝任何形式的民族主义,即使它装出爱国主义的样子。

我认为,来自地位和财产的特权是不公正和腐败的,过分的个人崇拜也是如此。尽管我熟知民主国家形式的缺点,但我仍然拥护民主的理想。社会的平衡和个人的经济保障,我始终认为这是国家的重要目标。

虽然,我茌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典型的独往独来者,但是,归属于一个追求真理、美和正义的看不见的共同体的意识,阻止了孤独感的产生。

                                                                              (有删节)

爱因斯坦在文中表达的信仰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新疆和田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民族希望小学接收到长郡中学捐赠的一批图书和电脑,民族希望小学举行了简单的受捐仪式,学生代表致谢。请补出致谢词的空缺部分。要求表达连贯,措辞得体。(6分)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的接受绝非仅限于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鞭策。你们的这种精神力量将再次鼓舞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最后,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

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孟子所阐述的“事亲”和“守身”的内涵及其关系。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角度,白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4日电  1月12日上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跟206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回忆起自己担任县委书记的往事,称自己当时常熬夜生病,并告诫大家不要熬夜。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当县委书记时年轻想办好事,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干,因而差不多一个月得大病一场。”习近平讲述,后来他感觉到这样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就摆顺心态,“内在有激情,但是还要从容不迫。”

习近平回忆说,当时得知一句话,“你手里攥着千头万绪,攥着一千个线头,但是一个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线”,这句话让他想明白了,此后一天就做到晚上12点,然后就不做了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