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吉林省德惠市第一学期高一期中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心理的调整  梁漱溟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所以超过其他生物,因人类有一种优越力量,能变化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她,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1.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2.根据文章,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

A.备考要拟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拟定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者“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情,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

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獉裔獉,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獉封事獉。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1.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2.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帝位。

D“萧蔷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虽然博学多才,备受推崇和尊敬;但他为政不懂韬晦养性,因而在梁祖和明宗主政时期,备受同僚排挤。

B.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作文假手他人,因而出题测试,李琪才思敏捷,出语不凡。王铎钦佩不已,深表赞誉。

C.李溪赞赏李琪原因有二:做赋直入主题,和当时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的文风大相径庭;文章对偶,文辞典雅华丽。

D.李琪和萧顷虽同为宰相,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互相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2)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居在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全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请结合全诗分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一句。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名句默写

(1)《诗经 氓》中弃妇自诉在夫家时辛苦劳作,早起晚睡,天天如此的句子是                  

(2)《离骚》中,描写诗人以前贤为榜样,不论环境如何险恶,也绝不放弃理想,宁可清白地死于忠直的诗句是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水面开阔,船行顺畅的两句诗是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实用类文本阅读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 9 1 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 9 1 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 9 1 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 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沭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摘自《我们怎样才能更靠近蔡元培》)

②在北大改革中,祖父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迭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为了扭转北大的学术风气,祖父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融合中西文化的眼界,以兼容并包的用人方针,使北大聚拢了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摘自蔡磊珂《我是祖父的追随者》)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蔡元培一直渴望“教育救国”。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这与蔡元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欣然应邀。

B.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C.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D.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E.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2)文中说“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请简要概括蔡元培是如何使北大获得“重生”的。

(3)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4)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gōng)其乏困   (xiǎng)士卒    (shèng    (pào)制

B.长歌(dāng)哭   被八(chuāng   堂(lòng)     (chēn)目

C.自怨自(yì)     (qiāng)进酒    (zǔ)       (kè)死

D.叱(chà)风云   包身(qì)       (fěi)闻      (mǐ)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字形有误的一项

A.提纲挈领  迥乎不同  引吭高歌  好高骛远

B.不假思索  相形见绌  惨绝人寰  绿草如荫

C.鸦雀无声  刚愎自用  殒身不恤  方枘圆凿

D.九天揽月  桀骜不驯  万马齐喑  夙兴夜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世界上那么多      的科学家,哪一个的成功不是用努力和拼搏换来的?

②虽然我没有什么_____的,但是我也一样喜欢别出心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大显身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③作为当今文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迟子建以其      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话语方式在群芳争艳的女性作家中备受瞩目。

A.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与众不同       B.与众不同  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C.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与众不同       D.出类拔萃  与众不同  卓尔不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明显,删除了上述这些修饰语后,文章句子的表达不但索然无味,顿然失去了生气和震撼力,而且作品珍惜生命的思想也变的苍白无力了。

B.“中国好歌曲”因原创特色而备受关注,尤其是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微博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受欢迎度惊人。

C.有关专家认为,过度劳累会引起健康透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D.被奉为西方现代派小说鼻祖的卡夫卡采用有别于传统的表现主义写法,生动描绘了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表现了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恐惧、迷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鲁迅的智慧让我们深为叹服,他懂得避祸保全却不          善于经营生计却不      ,他迎来送往却不          ,嬉笑怒骂却不       。他善于发现       ,也善于推翻         

①玩世油滑  ②敷衍虚伪  ③促狭卑琐  ④龟缩苟活  ⑤你司空见惯的常理 ⑥你闻所未闻的真相

A.③①②④⑥⑤   B.④③①②⑤⑥   C.④③②①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短文,补写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议论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句不超12个字。

雾霾天气来来回回,深受其害的人不禁要问,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的答复是:“欧美发达国家耗费了30至50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雾霾治理工作有艰巨性、复杂性,以此为理由,得出三五十年的结论,未免要让两代人感到绝望。据钟南山透露,pm2.5的危害甚至超过了“非典”。北京近十年来肺癌患者增加了六成,如果雾霾天气再肆虐三五十年,中国人的健康又将受到怎样的伤害?

欧美发达国家用了三五十年,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必须重走这条路。         ,中国应该回避欧美发达国家当初的弯道和误区。与其空谈三五十年后会怎样,不如        ,这才能让人民看到希望。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想了解赐给动物们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未派过用场,它已成了沉重的负担。

企鹅说:我已把翅膀变作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够在海洋遨游。

……

上帝忽然发现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啥?

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我的灵魂可以飞翔,它带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