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贵州贵阳一中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大众媒介权力主体的社会责任

媒介权力是与文化传播共生的社会存在。大众媒介权力是指媒介的掌控者通过媒体实现对受众的信息控制,使其在认知行为和价值判断上受到媒介支配者影响的权力。从现象上讲,大众媒介权力是对传播手段或工具,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的支配权。从本质上讲,媒介权力通过控制信息载体,传播特定的价值意识,建构着人们的认知与评价体系,从而形成对大众社会行为的隐性支配。从传播过程看,媒介与受众是双向互动关系,而媒介是受传播者操控的,因此,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首端,是媒介权力的主体。

大众媒介权力的存在以掌控者对媒介资源的支配为前提。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媒介权力主体主导着社会信息的筛选和加工,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对社会信息进行加工与传播。随着社会发展,媒介权力正成为高度组织化的法人主体,成为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中,对媒介权力起决定作用的是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此外,大众媒介还受到媒介体制、受众、社会环境、人际互动中的权力支配关系等制约。

在当代生活中,大众媒介权力主体的社会责任缺失有诸多表现:其一,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利用各种大众传媒手段制造并传播文化垃圾或低俗文化。一些“把关人”为赚取商业利润而有意识地投合某些“文化消费者”的低俗需要,在大众传媒中强化和突出文化形式的感官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导致文化传播中应有的道德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终极关怀等内涵不断被削弱;其二,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资源。现实中,一些“把关人”以“淡化意识形态”、“淡化政治”为借口,嘲弄理想、曲解历史、虚构现实。一些大众传媒不仅不去批判现实的弊端,反而利用媒体宣传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人生观念,造成某些大众传媒的内容缺乏理想和价值,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批评,这就使大众媒介权力失去了环境监督功能。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社会已步入了“大众传播的时代”。新的时代特点使我们面临新的问题:在现代大众传媒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媒介主体的社会责任,实现其权力的正向功能。

应该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媒介不只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还是文化生产与传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作为社会成员公平参与和舆论监督的合法手段,也是国际文化沟通的桥梁。这就决定了媒介主体必须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为此,首先应着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培养大众媒介权力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人文精神的弱化、社会道德意识的淡忘、审美品位的降低,本质上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因此,应加强出版、新闻、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每个传媒组织都应建立一种媒介管理机制,通过具体的行业规范来约束大众媒介权力主体的行为,通过各种监督、奖惩手段培养大众传媒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政府应通过立法来规定媒介权力的自由界限或范围。就我国目前状况看,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统一、政策界限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够,领导或管理者认识模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为此,亟待发挥政府职能,以引导大众媒介权力主体履行社会责任。

(节选自《光明日报》,作者:黄品嘉  赵继伦)

1.下列对“大众媒介权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媒介权力通过对传播手段或传播工具的支配来实现,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媒介来传播特定的价值意识。

B.大众媒介权力为媒介的掌控者所拥有,以控制媒介的受众所接受的信息,对大众的社会行为形成隐性支配。

C.虽然政府对大众媒介权力起着决定作用,但大众媒介权力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社会环境等。

D.大众媒介权力的主体是传播者,因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可以操控媒介,是整个传播过程的首端。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代生活中,大众媒介权力主体放弃了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资源。

B.媒介弱化人文精神、淡忘社会道德意识、降低审美品位,这些外在表现的内在根源是缺失了社会责任感。

C.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对社会信息的筛选和加工起主导作用,并通过各种媒介,加工和传播社会信息。

D.可以通过媒介进行文化生产与传播,进行道德、法制、审美教育,媒介可以作为国际文化相互沟通的工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众媒介权力的控制方面,目前我国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了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统一等一系列的问题。

B.人们在接触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信息媒介的时候,社会价值观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信息传播者的控制。

C.大众媒介不应突出文化形式的感官、游戏和娱乐功能,淡化了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环境监督等社会功能。

D.在全球化背景下,媒介仍然还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它公平参与和进行舆论监督。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即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余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阁訚衍衍,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

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选自《后汉书·袁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B.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C.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D.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秦朝就有此科,到汉代地位开始突出。所谓“经”,原指先秦经典,自从汉武帝尊崇儒学,“经”就专指儒家经典了。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内容,被举者也要熟习经学;把“明经”特立为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上地位之重要。

B.“太仆”是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皇帝出行,太仆总管车驾,亲自为皇帝御车。太仆因何皇帝关系密切而成为亲近之臣。后逐渐转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

C.“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镇守边疆,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

B.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C.袁安清正廉明,爱惜名声。袁安任河南尹,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贿赂罪审讯过人,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 

D.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匈奴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袁安坚持释放俘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起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2)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景情是什么关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明末文学评论家邢昉评论此诗:结构大成,无熔炼之迹,而雄浑悲壮自在其中。请分析此文的情感线索,来体会其“结构大成”的特点。以颈联为例,赏析其“雄浑悲壮”的风格。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2)《过零丁洋》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命运的诗句是:                    

(3)《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                     ”。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订婚的消息

阿诺德·贝内特

每次从伦敦到达五联市的时候,我的母亲从来不到勃斯雷车站来接我,她总是有别的事情要做。因此,我总是独自一人从尼普坐车到勃斯雷。今天我自从在尤斯顿车站告别埃格尼斯登上火车之后,就一直在考虑如何把我的特大喜讯告诉母亲。

往常我每个星期都给母亲写信,告诉她我大部分的活动情况。我在信中经常提起埃格尼斯和她的家庭。但是即使是对自己的母亲,我也不好意思写信说“我想我开始爱上埃格尼斯了”之类的话。我向埃格尼斯求了婚,她已经答应嫁给我,而我母亲还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幸福已经临近。这就是我要告诉母亲的特大喜讯。

我是一个寡妇的独生儿子,我是我母亲所有的一切。而我却跟一个她从未见过面的姑娘订了婚,连一点情况都没有告诉她。

当我走上我家小屋前的台阶,手还没有去按门铃,妈妈竟为我开了门。她穿着黑绸衫,别着金胸针。

我立刻发现我的抵达使她比往常更为激动。在她微笑的眼睛里含着泪水,她紧张得像个小姑娘。说真的,作为一个48岁的女人,寡居了25年,结婚生活短促而又坎坷,看起来她今天真是年轻多了。

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怎么?她已经得知了我订婚的消息?”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虽不吭声,但也有点紧张。我决定在吃晚饭的时候告诉她,于是就上楼去了。  

这时门铃响了。母亲飞快地跑去开门,而不是让佣人去开。来的是一个给我送来提包的脚夫。正当我再次下楼时,门铃又响了。母亲从厨房里出来,可是我比她快了一步。我笑着坚持这次要由我亲自来开门。开门后,站在眼前的是一个年轻的女佣人。

“对不起,陶生夫人让我来借几副刀叉,不知可以吗?”

我看着母亲,母亲微笑点点头,她马上从碗橱里拿出了一些银餐具,走出去交给了那个邻居家的佣人。

随后,母亲进了厨房。我在屋里随便走走,快活而又激动。我扫视了一遍客厅,发现什么都没有变。接着我进了餐室,在这里我大吃一惊:晚餐桌上放着3副餐具!

“这下可热闹了!”我心里说,“3人吃晚餐,而她连一句都不吭。”

我母亲在处理社交事务方面特别能干,尤其是在规划有趣的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上,我相信她简直能创造奇迹。但我始终不明白,她怎么会知道我和埃格尼斯订婚的消息。我猜想可能她和埃格尼斯通过信或者电话,为了给我一个出其不意,一直在一起出谋划策。尽管埃格尼斯对我说过她不能到勃斯雷来,但她也许已经在这儿了,而母亲把她藏在屋子的什么地方,或者母亲正等着她来呢。要不为什么母亲显得这么紧张?为什么一再跑去开门?

我走出餐室,决心不让我母亲知道我已经秘密地查看了晚餐的桌面。在我穿过过道走进客厅的时候,门铃第三次响了,我母亲第三次冲出厨房。

“天哪!我想,“假定真是埃格尼斯的话,那该是怎样一个场面呀!”因期望而使我哆哆嗦嗦地把门打开。

来人是尼克先生。他是我家的一位老朋友,年龄约50出头。他有一些房子,自己收租钱,自己修理房子,人称他是“好房东”。他是我母亲的受托人,在我父亲早年病故之前的那一段艰苦岁月里,他曾经给过她道义上的帮助。

“啊,年轻人,”他一面走进来一面说,“非常高兴又见到你!”

“尼克先生来咱家吃晚饭,菲利普。”母亲和他握手时对我说。  

我很喜欢尼克先生,但是这个消息没有让我太高兴,因为我想私下跟我母亲谈一谈。而现在有尼克先生在场,我就不能婉转地向她报告我已经和一个陌生姑娘订婚的消息。以前我回家时,他也有几次在我家吃晚饭,可是从来不在我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来。但是不管怎样,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我们坐下后开始吃晚餐,虽然饭菜很丰盛,可是我们谁都吃得不多,尽管母亲一再抗议。

我怀疑在我母亲的事务中也许出了一点什么问题,所以尼克先生好像要抓住机会来把事情向我解释清楚。但这引不起我的兴趣,因为我经济上完全养得起一个母亲再加一个妻子。我脑子里还是想着我订婚的事,并已开始斟酌字句,以便等尼克松饭后一离开,就立刻向我母亲宣布我订婚的消息。

又吃了一会儿,我说我要去邮局发一封信。我去一个邮局将信投寄给了我亲爱的埃格尼斯。我希望在我回去之前尼克松已经走了。当我回到家后,他并没有走。我发现他独自一个人在客厅里,抽着一支上等的雪茄。  

“母亲在哪里?”我问。

“她刚刚走出去,”他说,“来,坐下,来支雪茄。我想跟你聊一聊,菲利普。”

“谢谢,尼克松叔叔。”我拿了一支雪茄。我鼓励他说下去,希望马上结束谈话,因为我脑子里充满了埃格尼斯。  

“好吧,孩子。”他说,“我们不要拐弯抹角,干脆你说你对我做你的后父有何意见?”

“什么?”听了这些话,我好像触了电一样,结结巴巴地说:“你难道是说——你和我母亲……?”

他点点头。“是的,就是这个意思,我的孩子。昨天她答应嫁给我。事情进行有一些日子了。不过我想她在给你的信中没有暗示过这事。我知道她没有。”

我笑了,我忍不住大笑。

“握个手吧。”我热情地说,“我很高兴。”

不一会儿,母亲羞答答地走了进来。

“孩子说他很高兴,莎拉。”尼克先生简要地说。

那个晚上,我只字没提我自己订婚的事。

我从来没意识到,我母亲还是有吸引力的,还可能有男人会被她所吸引,我也没有意识到她在这屋子里的孤独生活并不是她有权要求于生活的全部。对于我自己的典型的子女利己主义,深感惭愧。我决定不要让我的欢乐来干扰她的欢乐,留待明天早晨再说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怡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我”是“我”母亲所有的一切,而“我”却跟一个她从未见过面的姑娘订了婚,这说明母子关系紧张、恶劣,为后文“我”只字没提自己订婚的情节作了铺垫。

B.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一个单身生活了25年的已经48岁的女人,大胆地接受了求婚,并把这个消息巧妙地告诉了儿子,可见母亲对自己幸福生活追求的勇气与决心。

C.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细致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而对“我”和尼克松先生的描写较少。

D.小说以时间为顺序,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我”为线索将故事串联起来,这样便于展现“我”的心理变化,突出了“我”的形象特征,也增强了小说叙述的真实性。

E.小说擅长在平淡的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哆哆嗦嗦地把门打开,大吃一惊,来人竟是老朋友尼克松先生,这一完全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情节题颇具匠心。

2.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这篇小说“我”的心理描写丰富细腻,请找出三例,并简单分析。

3.“订婚的消息”这一标题耐人寻味,请分析其意蕴和作用。

4.小说的倒数第二段写到“那个晚上,我只字未提我自己订婚的事”,请揣摩“我”的心理,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做人当如邵逸夫

他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经典电影,打造了一个无法重现的电影王国神话,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他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内地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已超过三十亿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他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1990年,为表彰他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其名字为一颗新发现的行星命名。这颗行星的名字叫“邵逸夫星”。

邵逸夫的成功在于他的时时克已和博大的胸怀。他是一个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除了有擅于经商的精明头脑外,克勤、克俭的人格魅力更是赢得大家爱戴的关键所在。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他干一样、专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几乎每个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在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方面更是行家里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他看电影之多,也堪称一最。中国的外国的,文的武的,好的差的,他逢片必看。他借此了解电影动态,以确定题材,制定拍摄计划。年轻时曾有一天看9部片子、一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邵逸夫说:“我天生喜欢看电影。”其实,这是一种执着和投入的表现。为了树立邵氏影业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在早期,我整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邵氏出品,必属佳片。”邵逸夫自己制片相当严谨,绝不拍劣片。据称,邵氏在37年间,烧掉的影片以十部计。

邵逸夫的容人之量更是员工最佩服的地方。他大胆起用仅30岁的李翰祥,拍摄了卖座率极高的影片《貂蝉》。该影片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的李翰祥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并带走大批技工好手,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70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这或许只有邵逸夫能够做到。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该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颁奖始于2004年。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杨振宁说:“‘邵逸夫奖’的设立,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大事。”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平均每年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教育为立国之本,邵选夫为此多年来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邵逸夫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耄耋之年,多次亲临大江南北视察捐赠项目。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

(选自周晓玲《做人当如百岁老人邵逸夫》,有删改)

【相关链接】

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他的邵氏电影曾经几乎垄断香港的电影工业,他的TVB迄今仍是屹立香江的电视巨无霸……他就是邵逸夫。(《新华日报》2014年1月8日

邵逸夫驰骋影视墙80年,每天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就算已届百岁高龄,仍每星期返回TVB开例会。(查小欣《揭秘邵逸夫真实的晚年生活》)

从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在历届亚洲电影节中共得大小奖项46项,创下中国电影史纪录。(耿晓星、韩梦泽《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从设立邵氏基金会到创立“邵逸夫奖”,邵逸夫的眼光从祖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放大到了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B.作为一位卓越的实业家,邵逸夫在创造商业奇迹的同时,为香港乃至中国影视事业的繁荣、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位著名的慈善家,邵逸夫多年来致力于支持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祖国内地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C.邵逸夫是一位精通电影的专家,他长年累月坚持看电影,使自己不但成为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还精通了剪辑、摄影、化妆、剧本、导演等工作。

D.邵逸夫异常勤奋,他从创业开始,每天都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每星期都返回TVB开例会,一直坚持到100岁高龄。

E.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作为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光耀门楣、泽被乡里。

2.尽管邵逸夫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却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是怎样奋斗的?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3.邵逸夫的一生,缔造了很多的“堪称第一”的业绩,请结合全文概括。

4.文章标题为“做人当如邵逸夫”,邵逸夫是怎样做人的?给你怎样的启示?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因为持续的成功,他       ,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2)贵阳的一些特色小吃,选料上乘,做工精细,       

(3)随着时间的冲刷,许多         词语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成为了历史。

A.闻名遐迩   声名鹊起   名噪一时

B.名噪一时   闻名遐迩   声名鹊起

C.声名鹊起   名噪一时   闻名遐迩

D.声名鹊起   闻名遐迩   名噪一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这本图书的畅销,“断舍离”成为时尚新词,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断舍离”不仅成为一种摆脱心灵阴霾的人生哲学,更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新理念。

B.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C.张老师非常关心学生,学生们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都能触动他的心灵,都能从中发现学生渴求的东西。

D.理工科大学先学基础课,再学专业基础课,然后学专业课,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可以收获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尽管人类已经发现了100多种抗生素,但新药缺乏仍然制约着许多伤病的治疗。更严重的是,                    ;医院受利益驱动滥开抗生素处方,民众不辨病症乱服抗生素,畜禽养殖业普遍超量使用抗生素等,都直接、间接地造成人体对已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A.新抗生素发现困难,研制和推广也很困难

B.新型病菌不断产生

C.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产生了耐药性

D.社会上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    ,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结果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句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它应该是    ,结果它就偏偏是“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张明是一名高三学子,班上有56名同学。下面的表格是他三次月考在班上的排名统计,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三次月考的整体情况是:                    

(2)三次月考的单科情况是:                    

(3)你对他的建议是: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河流形成的过程中,由于两岸岩层侵蚀作用的不同,或其他的原因,刚开始河流都会有些弯曲。因此,在弯曲的地方,凹岸附近的水流会较急,冲力大;凸岸的地方水流较缓,冲力小。于是,凹岸的泥沙就容易被水冲走,并逐渐后退;凸岸却因水流缓,泥沙不易冲走,反而流水带来的泥沙会堆积在这。时间一久,凹的地方就变得更凹;凸的地方就变得更凸,河流的弯曲度也就更加明显了。

因此,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因为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