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陕西延川县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山地占2/3,大致可分为三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是世界第一大高原——青藏高原。第二级台阶从黑龙江最北端开始,一直到云贵高原南部,平均海拔近2000米,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和云贵高原。自第二级台阶以东至东南沿海为华东平原,即第三级台阶。上一级台阶都是下一级台阶的支撑或庇护伞。青藏高原是我国整个生态的屏障,它把寒冷空气挡在这座大墙之外,使它的东面和南面即第二级台阶形成了优良的生态条件,温暖湿润,物种丰富。而第三级台阶属平原生态系统,现代城市生活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第二级台阶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下一级台阶的平原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存的物资。三级台阶囊括了地球大多数生态类型,将地球自赤道至极地之间的多数陆地动植物承载其中,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物种资源。

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它也是亚洲生态系统的支柱,高原上的山脉就像一条条大水坝,坝顶部几乎都是冰川,既围出大面积湿地、河流与湖泊,又有冰雪融水源源不断地补给湿地,形成一个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水是生命之源,正是这个“大水塔”维持了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整个生物世界的新陈代谢。但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年干旱,青藏高原上的许多湖泊湿地渐渐干涸。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现在每年退水13厘米,干涸的过程中,矿物质析出,若干年之后,过高的矿化度会杀死湖内所有生物。近些年来过度放牧也导致了草场退化,进一步破坏了涵养水源的生态条件。一旦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消失殆尽,整个高寒草甸将会被荒漠和沙漠所取代。青藏高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它就像一堆5-8千米厚的碎石镶在旋转的地球表面,顶端的线速度比平地快很多,所以它的板块碰撞和地质灾害表现得更加突出。地震、塌方、雪崩、泥石流等比平原剧烈得多,常有半面山坡倾倒而下,山坡上的树木成片成片地随之被连根拔起。20世纪80年代西藏通麦一次大塌方造成87辆汽车和5辆装载机被埋,我们经过塌方区时也很紧张。由于气候变迁和人类无序开发,青藏高原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风沙危害逐年增大。在109国道,沙子被吹到道路当中,堆积起来,经常能看到推土机在这里清沙。将来青藏铁路很可能也遇到这种情况,维护起来相当困难。全球变暖,雪线退缩,使许多5000多米的雪山岩石裸露。冰融水量减少,许多湿地与河流干涸,缺水的居民只能搬家。

云南省号称“植物王国”,但看到的绿色与之并不相符。云南省只有西南部的森林长势良好,而中东部大部分植被很稀疏,干热河谷和干荒地区生态更加脆弱,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在喀斯特地形区的土层很薄,很容易被侵蚀。著名的云南石林,看上去虽然壮观,但从生态的角度去看,不过是一片石漠,在云贵许多地点,正在形成大量新石漠区。红色土壤流失后,裸露出灰色的石灰岩,就像动物被剔去了皮肉,剩下肉架一样,比沙漠更难治理。在云南宏德地区的热带雨林,人们砍掉它改种农作物,这样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热带雨林是地球最重要而且无法替代的生态系统,农作物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之比不可同日而语。这里的湿地、湖泊也在退缩或消失,以前碧波荡漾的纳帕海现在已消失不见。经询问才知道,是无序开发把地下水系破坏了,就像在我们的盆底钻一个孔,高原湖盆的水全部漏掉了。

1.根据文意,下列认为“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是内蒙古高原至云贵高原和华东平原的支撑或庇护伞。

B.青藏高原的生态类型丰富,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绝大多数的物种资源。

C.青藏高原是我国整个生态的屏障,能为形成温暖湿润、物种丰富的生态环境提供条件。

D.青藏高原上的山脉形成的生态系统维持了二、三级台阶生物世界的新陈代谢。

2.根据文意,不属于“目前情况不容乐观”的一项是  

A.无序开发使热带雨林减少,地下水系被破坏,湿地、湖泊也在退缩或消失。

B.气候变迁和无序开发使青藏高原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风沙危害逐年增大。

C.云贵地区许多地点,生态脆弱,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正在形成大量新石漠区。

D.青藏高原上的许多湖泊湿地渐渐干涸,整个高寒草甸被荒漠和沙漠所取代。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青藏高原板块碰撞和地质灾害表现得更加突出。

B.过度放牧、无序开发等人为因素破坏了生态条件,进一步引发了生态危机。

C.中国整个生态格局可分为三级台阶,三级台阶之间相互依存。

D.形成大量新石漠区和热带雨林遭到破坏,都反映出我国生态现状十分严峻。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占中组织者得到美国民主基金会的援助,该基金会由一些国际大企业撑腰,这不禁令人怀疑 占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争取民主。

B.延川中学每年都举行紧急疏散演练活动,目的是防止踩踏事件不要发生。

C.2015年,陕西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6.74万户,至此,陕西6年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突破100万户大关,惠及到400万农村贫困群众。

D.谢晋辞世了,相信无数影迷很伤心。他的电影曾带给中国人深刻的集体记忆,既有不一般的故事,也有人性关怀,更具有时代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阵晨风拂过

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茅庐

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太极武术自发轫以来,经过数年的传承,踪迹遍及大江南北,各门各派拳法套路虽有不同,但同出一宗,共承一脉,是不容置疑的。

B.作为中国台球第一美女的潘晓婷,被称为九球天后,却因从未拿过亚运金牌而显得妍媸毕露,这次终于实现了美貌与实力的完美融合。

C. 父亲的言传身教,同学们的耳提面命,使弥金冬的画风日渐成熟,在弥派的苍郁凝重里笔锋变得爽利、有劲,光大了弥派画风。

D.随着家长观念的改变,已经出现了孩子暑期报班从趋之若鹜到以兴趣为主的情况,培训班的负责人反复提醒,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言言语,完成下列小题。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收,乃钻火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 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 ③筹策:谋划。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        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

C.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之            烛:照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素悍勇轻齐/蟹六跪三螯                   

B.遂成竖子名/古人不余欺也

C.孙子度行,暮当至马陵/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孙膑此名显天下/不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译文:

(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译文: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蜀相》中,从大处着眼,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得的两句是                                       

2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明心志的两句诗是“                         ”。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大师饶宗颐

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只要香港有饶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这位饶公,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在香港,饶公是名人,也可算奇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

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

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校上课的还多。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像梵学,为了品到“原汁原味”,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可以朗朗而读。饶公说,我的梵文是与一位印度学者“换”来的。50年代末,那位在内地留学过的学者提出向我学《说文解字》。我正好想用功学学梵文,于是与他讲了条件:用《说文解字》交换梵文。此后几年间,我们互为老师,都学到了想学的东西。

支撑饶宗颐在学术方面锲而不舍深钻的,是一种“求阙’’精神。饶公说,‘‘求阙’’是曾国藩的话。他认为做人、做学问,都要“求阙”。“阙”同现在的“缺”,就是要不知足的意思。实际上,天下万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补齐,可事实上永远也补不齐,这样就会永远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饶公是史学家,他说,最令我兴奋的是今天中国不断地有很多新东西出土文物从地下冒出来了。而这些东西又带出了许多新问题,需要解答。比如,遇见冒出来的东西以后,发现有的文字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你就要解答了,我是研究这方面的,我有找出答案的责任,我要研究。我不能不研究,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我不理,我对它有兴趣,我就要研究。价值这个东西很难讲,我看有价值,别人看毫无价值。在学术上,越有争执的东西,越需要讲出一个道理来。我就是要找出这个“道理”来。

了解饶公的人说,别看他是国学大师,但他一点也不迂腐、守旧,开拓精神极强。他周游世界,精通英、法、德、日文。他研究国学,不仅从中国古籍中找材料,还密切关注着考古的新发现。例如,他用四川三星堆考古成果,印证以往古文献资料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取得新的重要发现。他借鉴西方汉学家研究方法,从印度和西域文字典籍入手,拓展汉学研究的视野。他还利用敦煌写卷的新资料,深入研讨诸多史学之谜;通过“比较古文字学”,探索远古中外文化交流问题。难怪季羡林教授称其在掌握材料、运用材料上“令人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

以有限的生命探求无涯的学问,于是饶宗颐做到了既博又专。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饶宗颐打小就泡在自家的小图书馆里。由此可见,学问可以“熏”出来,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在一定环境中培养而成。

B.“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寥寥数语,源自饶宗颐独立不羁的学术精神。

C.正因为饶宗颐对佛、道都深有研究,他才把赴聘中大,生病滞留香港,从而正式步人国学之门这一经历看成是一种缘分。

D.文章在一开篇,就从正反两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饶宗 颐的形象。他既是名人,更是奇人。

E.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学问分归八个门类,郑炜明却把其细分为十五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非常广泛。

2.试分析饶宗颐在国学研究方面取得非凡成绩的原因。

3.请概括国学大师饶宗颐治学方面的特点。

4.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求阙”精神的理解。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林丹和李宗伟,一个是金牌拿到手软,光世界冠军就有将近20个的金满贯得主;一个却是穷其一生可能也无法实现世界冠军梦的“千年老二”。我们会记得林丹夺冠后的疯狂庆祝,也有不少人忘不了李宗伟落寞的身影。有网友说,若没有李宗伟,林丹纵然再强,也无法被激发出最好的自己,观众也就不能欣赏到如此跌宕、酣畅的比赛。而林丹说:“你们除了看到我以外,也应该看到我的对手李宗伟,我不觉得他是失败的。他通过努力让很多人也认可他,我觉得这就足够了。金牌只是一种标准,不能够代表所有。有时我也会向李宗伟学习,我会想他输给了我这么多次重要比赛,为什么还能够放下一切,继续跟我再拼下一次比赛?李宗伟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冠军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我想的是接下来看能不能再多打两年,慢慢享受羽毛球吧。”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