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在此之前,我不知道他的墓就在这里。 B.豆洪波本打算用自己的青春服务山村,但突然到来的疾病,使其许多美好的打算都成了镜花水月。 C.据清代方志记载,武汉莲溪寺后山曾古树林立,现在只有这棵古珊瑚朴树存活下来,可以说是硕果仅存了。 D.在今年的中超联赛中,力帆队虽然遭遇降级,但重庆球迷依然希望他们能够东山再起,梅开二度。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史铁生的散文名著《我与地坛》一文浓缩了作者对多年艰辛生活的深切体悟,读来楚楚动人,感慨颇多。 B.钱钟书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讲话还不时夹着外语,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 D.自乾隆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尝试着续写《红楼梦》,但与前八十回的精彩绝伦相比,这些续作都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
|
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闻一多先生 汪曾祺 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记得是个姓夏的木刻家所刻),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从拓东路(工学院在昆明东南角的拓东路)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闻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他很会讲课(有的教授很有学问,但不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而又文词生动。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他教过我们楚辞、唐诗、古代神话。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pointism),这样的东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用毛边纸墨笔手摩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昆中北院的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连他的吃菜口味也是这样,口重。他在蒙自住了半年,深以食堂菜淡为苦 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闻先生后来走下“楼”来(他在蒙自,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闻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现在有一块碑),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选自《修髯飘飘》,有删改) 【注】闻一多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因为闻一多先生讲课语言生动,还因为他讲授的内容兼跨文理,所以他的课受到广大文科和理工科学生的欢迎。 B.闻一多先生喜欢用秃笔,他搜集别人笔筒中的废笔,用于研究中国的书法,以便结合中国的书法进行铅笔速写。 C.手摩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是珍贵的文物,闻一多先生却把它随意地钉在黑板上,可见他潇洒刚强的个性。 D.闻一多先生讲课,能够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将晚唐诗与法国的印象派放在一起讲解,这在当时是很新潮的。 E.本文是一篇回忆录,选取了闻一多先生鲜为人知的轶事,叙评结合,凸显人物个性,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2.作者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请根据本文分点陈述这个建议的理由。 3.请结合全文,谈谈闻一多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征。
|
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孟东野序(节选)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趋也或梗之(通“促”催促) B.其沸也或炙之(烤) C.其他浸淫乎汉氏矣(在水中滋润,此处指积累渐而扩及) D.东野之役于江南也(任职)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而使鸣国家之盛耶 B.维天之于时也亦然 其于人也亦然 C.人声之精者为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D.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忌不自信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着眼于一个“鸣”字,从自然界的“物不得其平则鸣”,推论到人世间人们的鸣,鸣贯穿始终,意脉清晰,主旨显豁。 B.“有不得已者而后言”一句,说明诗文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一方面又是情动于中,而言之于外的结果。 C.人“不得其平则鸣”或“鸣国家之盛”,或“自鸣其不幸”,在作者认为,这全“悬乎天矣”,即把这些情形全归于天意,可见作者在宣扬的唯心主义观点,对此,我们应当摒弃。 D.如果从行文来看,作者结论好像在说天意起决定作用,其实,这是作者借天意指责当政者不重用孟东野之类的人材,为孟东野鸣不平。
|
5.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 。 (2)《陋室铭》中表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语句是: , 。 (3)“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出了落花飘零却昂扬向上的精神,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 ”在意境上更胜一筹。
|
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寒 食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①城:指长安。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古人在这个节日里,前后禁火三日,只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御柳:宫苑中的柳树。②汉宫:唐宫。传蜡烛:唐寒食节宫中特许燃烛,对权宦近臣挨家传赐。五侯:历史上称“五侯”的很多,这里似指宦官。 (1)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诗人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2)诗中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有一种什么样的意味?
|
7. 难度:中等 | |
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中国的书画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民族特色。
|
8. 难度:压轴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是平凡的,也是亮丽的;生活是曲折的,也是美好的。这正如一支歌,有时舒缓,有时激越,有时跌宕,有时欢快。 请以“生活如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阐明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