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 ①文学经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长期以来受到数字影视媒介编创者的青睐。 ②以往,文学经典作为文本阅读的典范,通常以单一的线性阅读为主,对受众的文学水平及文学修养要求很高,隶属于“小众文学”的范畴。而随着数字影视媒介化的介入,“大众性”的特质使得文学经典从高高在上的存在,逐渐成为视听化的“大众文化”,这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与传承有一定的推动。伴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文学经典将会在电影、电视、艺术表演等多种形态之外,以全新的艺术形态示人,并能够更好地实现虚幻与现实的还原,使文学经典在表现和存在的形式上更丰富、更立体、更易于接受。 ③当前,由文学经典衍生出的作品,正在和原著一起逐步进入产业化链条。一部作品的诞生,已经由单一的传播渠道向多渠道传播扩展,由此产生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也得到提升。文学是提供审美的艺术品,也是提供思想的精神养料。然而数字影视媒介化以声音、图像为主,以文字为辅的特质,或多或少地削减了文学经典的深度与力度。文学以或幽默、或平实、或优美、或泼辣的文字描述,给受众以玩味和想象空间,每个读者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对角色的重造,而数字影视媒介的具象化特点直接切断受众的想象空间。 ④随着数字影视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下文学经典的数字呈现,在表现形式和声音的震撼上趋于极致,但在作品的内容上、角色的塑造上却显得苍白。如果说过去的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是“十年磨一剑”,那么现在数字影视媒介对经典的翻拍更符合市场化的商业特点,能收到良好的经济回报,可是媒介人却失去了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如果说早些年改编的影视作品是向经典致敬,那么时下泛滥于荧屏、银幕的改编就是在吃文学经典影响力的老本。如果以歪曲、无厘头的戏说来重复经典,则是对经典的不敬,更是对受众无情的戕害。 ⑤在我看来,如何把握好忠实原著与锐意创新的关系非常重要。该超越原著的地方应当“飞跃到位”,忠实并不等于“死忠”。忠实于原著的,不一定是原著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置,而是原著的人文精神。 ⑥文学经典的地位是建立在时代和读者的基础之上,分析受众的审美心理与时代风尚,应该成为影视艺术创作之前的一门必修课。观众对改编作品有着不同的心理期待,尤其在对文学经典的改编上表现得更为强烈。 ⑦对于文学经典而言,如何更好地传播而不仅仅因袭原著文本,是对影视工作者阅历、见识的检验,是一种深刻解读文学经典基础上的高层次攀登。改编名著经典,前提是弘扬经典所蕴含的人文意义,使经典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普及。 ⑧在数字影视媒介产业化的今天,数字影视的编创者是以社会责任为先还是以经济利益为上,是决定文学经典重塑质量如何的关键。有必要呼唤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更有必要呼唤责任、道义与社会担当。 (选自2013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学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经典在过去属于“小众文学”的范畴,是因为它是文本阅读的典范,主要通过单一的线性阅读,只为少数高素质的文学欣赏者服务。 B.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文学经典已经在电影、电视、艺术表演等多种形态之外,以全新的艺术形态示人,在表现和存在的形式上更丰富、立体和易于接受。 C.文学经典要靠时代和读者来确立自身的地位,当前,文学经典及其衍生出的作品正逐步进入产业化链条。 D.文学经典以或幽默、或平实、或优美、或泼辣的文字描述,提供审美的艺术品和思想的精神养料,并且给受众以玩味和想象空间。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数字影视媒介化的介入,使文学经典从“小众文学”逐渐成为视听化的“大众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经典的传播与传承。 B.数字影视媒介具有具象化的特点,即其以声音、图像为主,以文字为辅的特质。文学经典本身具有的深度与力度也因影视改编而不可避免地有所削弱。 C.观众对文学经典的改编期待很高,这就要求在影视创作之前以弘扬经典所蕴含的人文意义为前提,分析受众的审美心理与时代风尚。 D.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检验着影视工作者的阅历、见识。影视媒介编创者为了更好地传播经典就不能因袭原著文本,而应该在深刻解读文学经典基础上锐意创新。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长期以来文学经典受到数字影视媒介编创者的青睐,原因在于文学经典本身具有的经久不衰的魅力以及它的巨大的经济利益,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 B.过去的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者对经典心存敬畏,“十年磨一剑”。而当今则更注重市场化的商业特点,为此,有的甚至还进行歪曲、无厘头的戏说。 C.名著经典的改编,应该舍弃原著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置,重在弘扬经典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是决定文学经典重塑质量的关键。 D.文学经典作品的数字影视创编是把双刃剑,如果要收到良好的经济回报,就必须满足受众不同的心理期待,这必然会失去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
2. 难度:困难 | |
文言文阅读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起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围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己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不复叙 复叙:再度任用 B.督舟师邀之海外 督:督促 C.坚壁不出 壁:营垒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条:分条陈述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顺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海外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淮、扬二州发生大饥荒时,唐顺之于是上书提出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汛期时,唐顺之带病巡海,后来病逝。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译文: 。 (2)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译文: 。
|
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 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之。
|
4. 难度:简单 | |
名篇名句默写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2)老当益壮, ? ,不坠青云之志。 (3)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 (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